艾尔热和他塑造的丁丁形象。
作为一名活跃的记者,写《丁丁历险记》很吓人。毕竟在这部漫画半个多世纪的连载中,主角丁丁已经是享誉世界的前辈了。
我不知道此刻印在杂志上的那些老生常谈的话,能否比得上他那百分之一的奇遇——在芝加哥与黑帮斗争,在埃及追捕国际贩毒团伙,在远东打击鸦片犯罪,在北冰洋打击鸦片犯罪。
在森林里寻找坠落的星星,甚至比阿姆斯特朗早15年登上月球。
这个角色几乎拥有了人类所有美好的情操。他有正义感和冒险精神,敢于同各种恶势力作斗争,多次不顾生命危险救助他人。虽然又小又瘦,但他擅长战斗。在与形形色色的坏人的斗争中,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机智化险为夷,最终战胜了敌人。丁丁·丁也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惜一切代价停止战争,对战败的对手宽容而人道。
2021年夏天,世界上最大的丁丁主题展览来到了中国。在热闹的场景和原创漫画中,出现在《丁丁历险记》中的200多个角色与观众齐聚一堂。开幕式上,展厅人山人海,周边产品一扫而空空。在现场,我遇到了前王牌记者迈克·法尔(Mike Farr)。
4岁时,法尔受到《丁丁历险记》的启发,后来成为一名记者。现在,他自称丁丁学家,是“全英国最了解丁丁的人”。法尔四处旅行,不厌其烦地发表关于丁丁的演讲,并写了十几本关于丁丁的书。
我问法尔:“你和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爱丁丁?”他说:“没有人不爱丁丁,除非你没打开过《丁丁历险记》。”
《好奇的狐狸》和丁丁的诞生
丁丁出生在比利时,这个国家有三种官方语言——荷兰语、法语和德语。比起语言不同造成的隔阂,那里的人更习惯用图像交流。19世纪比利时出现插图,随后出现漫画杂志和专业漫画出版社。在布鲁塞尔,丁丁和蓝精灵一样出名,这是这座城市的漫画注脚。
1929年1月10日,出生于布鲁塞尔埃特贝克的乔治·雷米以笔名埃尔热创造了丁丁的原始形象。这个图形线条简单,看起来像年轻创作者画的涂鸦。他没有嘴,眼睛只是两个小黑点,头发也没有竖起来,而是垂在额头上。从外表上看,丁丁似乎处于一个模糊的年龄,要么是成年人,要么是孩子。
关于丁丁的原型一直有两种说法:一是埃尔热的弟弟保罗,他比埃尔热小5岁,是一名军官。在比利时,人们叫他大丁丁;第二,艾尔热在《童子军》、《托托》、《夜魔侠巡逻队队长》上发表了100幅系列作品。主角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侦察兵,也被认为是丁丁的前身。
艾尔热小时候热衷于素描和画小人。像托托这样的人物是他和童子军一起去探险时创造出来的。那时候他已经有了构图、场景搭配、上色的感觉。艾尔热在童子军时被称为“好奇的狐狸”,因为他总是很有洞察力,对一切都充满探索和好奇。
纵观早期大量黑白原稿和半彩色空白对话框的半成品手稿,埃尔热在《丁丁历险记》中最具开创性的手法无疑是对话气泡的发明。在艾尔热之前,绘本中人物的对话被设置在页面的底部,与图片分开。
艾尔热选择将对话放在人物嘴部周围的气泡中,便于读者获得更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这项发明重新定义了漫画的形式。同时,艾尔热还吸收了小说中的各种特殊技法和电影语言中的特殊事物作为自己的技法,并运用这些技法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文字和图案的完美结合造就了丁丁的诞生。
丁丁和他的伙伴
丁已经在路上了。第一站是苏联。《丁丁在苏联》第8页,丁丁驾驶敞篷车逃脱抓捕时头发被大风竖起,让艾尔热觉得丁丁变得“人性化”了。所以,他让丁丁的额头永远翘起一缕头发,标志性的形象从此确定。
丁丁的朋友在连载的过程中陆续加入。米露(又译“白雪公主”),一只白色的小狗,有点调皮,是丁丁最忠实的伙伴。现在,这对夫妇的“身价”已经飙升至320万欧元——今年1月14日,一份丁丁手稿在巴黎Artcurial拍卖行的拍卖会上以320万欧元的价格成交,创下了漫画艺术品拍卖的新纪录。
多阿克船长有“馊米粉”“烂黄瓜”等各种奇奇怪怪的咒骂,还有那句“让你在千千有一万支枪”,至今记忆犹新。这个酒鬼叔叔没有带坏孩子,却因为火爆的脾气和略显鲁莽的行为带来了丰富的笑料。
除此之外,还有生活中总是发呆,但科技水平远超爱因斯坦的向日葵教授;还有杜邦和杜邦,刚出现时想逮捕丁丁的兄弟,后来成了丁丁最好的朋友。按照“洗白弱三分”的原则,两兄弟一直扮演着“猪队友”的角色。其他角色,比如女歌手、画商、飞刀杂技演员、大鼻子黑帮头目、外星生物、邪教教主等等,只能从名字想象丁丁历险记有多精彩了。
上世纪80年代,当斯皮尔伯格的《夺宝奇兵》在全球掀起一股抢宝热潮时,一向有着自我优越感的法国人却不以为意——“哦!只是电影版的丁丁。”这种态度引起了斯皮尔伯格的好奇心,也成为他后来拍丁丁电影的契机。
回归绘画本身,艾尔热无疑将漫画推向了无与伦比的艺术巅峰。他的一些铅笔素描让人想起丢勒、霍尔拜因、达芬奇和安吉尔的绘画风格,因为它们复杂、轮廓巧妙、色调精确。他们是艾尔热推崇的绘画大师。在画不同的国家和人物时,“好奇的狐狸”乔治·雷米逐渐变成了欧洲漫画之父艾尔热。
丁丁历险记中的中国。
战争中的成功与风暴
法尔告诉我,虽然丁丁已经踏上了东方、非洲和许多虚构的国家,但艾尔热本人却从未去过这些地方。
与20世纪那些战后成名的漫画书不同,丁丁是在战争期间成名的。艾尔热在布鲁塞尔塑造了丁丁这个形象,仅仅是因为他对外国文化和古代文明的热爱。所以艾尔热坚持认为丁丁需要一个自由的灵魂来超越国家、历史和战争,甚至不是家庭——这和艾尔热很像,他很少讨论自己的父母,他的两个妻子都没有孩子。
比利时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Bruno Jans也将艾尔热视为开放的象征。“虽然他(埃尔热)很少旅行,但他受到了这么多不同国家文明的启发,他的丁丁无疑是拥有娴熟外交技巧、积极促进国际合作和友好民间关系的代言人。”
这种对自由的渴望体现在漫画里,就是丁丁精于各种交通工具。吉普车、老爷车、装甲车、潜艇、飞机,天赋异禀的丁丁总是被艾尔热画得惟妙惟肖,就连专业的汽车收藏家也为之痴迷。
法尔说,这些车辆的灵感来自埃尔热从布鲁塞尔汽车世界博物馆获得的材料。再比如非洲的丁丁。他在刚果遇到的豹子、独木舟、阿伦巴亚神像都是原型。
就这样,现实的细节随着艾尔热的一生被嵌入到奇幻漫画中。
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艾尔热的作品包含了一些对欧洲法西斯政权的晦涩的批评。在《奥托·卡德国王的参谋》中,丁丁前往虚构的国家西尔维亚,在那里,丁丁与歹徒穆斯特勒(即独裁者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的混合体)英勇搏斗,最终阻止了他吞并邻国的阴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艾尔热沉浮和成功的时期。比利时卡斯特曼出版社出版的《丁丁历险记》数量空前。
在出版社的推动下,艾尔热最终接受了《神秘流星》彩色版的出版,但始终保持了他原有的简洁明了的风格,采用了均匀柔和的色调,没有阴影和色彩渐变。故事首先展示了丁丁公寓的地址——拉布拉多街26号,一个具体的地方,象征着* * *的现实。
一天晚上,当丁丁在夜间行走时,他观察到大熊星座多了一颗星,于是他去天文台问台长发生了什么事,并被告知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相应的,在现实中,这一时期的埃尔热也遇到了危机。
1940年,德军占领比利时后,德方关闭了艾尔热的报社。漫画家只好听天由命,去一家从事纳粹宣传的报社谋生。1944年9月,比利时被盟军解放后,该报被关闭,其所有员工被指控为纳粹帮凶。艾尔热本人曾被逮捕过几次,后来被禁止执业两年。
没有人不喜欢《丁丁历险记》。如果你不喜欢,那是因为你还没看过。
去月球!
丁丁历险记在战后影响更大。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被记者问及“晚上床头有什么书?”戴高乐回答“丁丁”。从7岁到77岁的读者都被它吸引,可见丁丁的高明之处。
战后,一切都成了废墟,但艾尔热打算把丁丁送上月球。为了追求可信度,艾尔热做了大量考证,耗时6-8年。他曾经请航天领域的专家对登月火箭的舱体结构进行验证,然后让工作室的助手根据确认的火箭模型进行绘图。
丁丁主题展窗旁的展板上,有艾尔热的一句话:“人类把梦想变成现实,是因为相信梦想。”这句话出自《艾尔热》中一幅漫画的题词。这是埃尔热为了向阿姆斯特朗致敬而制作的。画面中,丁丁、阿多克船长和向日葵教授在月球上欢迎阿姆斯特朗。
晚年,艾尔热对当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逐渐从漫画转向前卫艺术创作。他与安迪·沃霍尔和同时期的其他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尝试了不同的绘画流派,并收集了许多作品。在《丁丁与文字艺术》中,阿多克船长在故事的结尾成为一名艺术收藏家,并选择隐居。
丁丁的冒险也在这一刻停止了。1983年3月,艾尔热因白血病去世。根据遗嘱,丁丁停止连载。
《丁丁与文学艺术》是《丁丁历险记》最后一部未完成的作品。那个月法国《解放报》的封面是一幅关于丁丁的漫画。画面中,丁丁扑倒在地,米卢蒂诺维奇说,“丁丁死了”——这幅漫画是为了纪念埃尔热而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