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小狗 怎么会摔死


来源:钱江晚报

在家的老人多了个伴,下班回家的年轻人“吸猫狗”缓解压力...目前,在家里养宠物不仅是社会时尚,也是越来越多家庭的情感寄托。

然而,日益高涨的宠物热和不断扩大的宠物消费市场催生了诸多乱象,“铲粪官”们必须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近日,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宠物狗死亡索赔案。

图片来自CFP,图片与此无关。

宠物狗买回来才十天

确诊细小病毒感染

今年4月12日,刘先生在宁波一家宠物店花2100元买了一只两个月大的拉布拉多犬。没想到,回家不到两天,小奶狗就开始拉肚子了。刘先生赶紧拿回店里检测,没有检测出感染病毒。随后,店家给了药和驱虫,小狗的病情暂时有所好转。然而没过几天,又开始上吐下泻,甚至出现血便。

刘先生立即将其送往专门的宠物医院做进一步检查。4月22日,小狗被确诊为细小病毒感染。不幸的是,小狗在接受诊疗后,预后很差,越来越瘦,精神状态非常差。日益严重的疾病折磨着它两个月大的身体。

病毒仍有潜伏期

你是何时何地被感染的?

虽然抱回小狗才十几天,但看着小生命饱受病痛折磨,刘先生心痛不已。随着病情恶化,他不得不做出选择。4月27日,刘先生指示医院对小狗实施安乐死。

小拉布拉多的突然病逝,让刘先生无法释怀。据了解,幼犬的犬细小病毒是一种高接触传染性的烈性传染病,具有幼犬感染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病毒潜伏期一般为7-14天。

店里的小拉布拉多有没有被感染?刘先生想了想,决定找宠物店讨要说法。但店家认为,宠物狗出售时身体状况良好,第一次腹泻治愈后,进食、排便正常,之后感染细小病毒可能是由于刘先生照顾不周,不同意赔偿或退款。刘先生将宠物店诉至宁波高新区法院,要求退还宠物款。

卖家对宠物健康的回应

承担担保义务

庭审中,宠物店表示,双方约定,如果7天内发现狗狗感染犬瘟热或小,将无条件退钱或换狗。但刘先生的拉布拉多犬在购买后仅10天就被确诊感染,已超过合同约定的保修期,故不同意承担相应责任。

刘先生对该店所谓的“7天保修期”提出异议,认为时间太短。最终,因被告未提供买卖合同等相关证据予以证明,法院未采纳其“7天保证期”的答复,认定合理保证期不得少于15天,最终判决被告宠物店返还原告全部宠物款。宣判后,原、被告均未上诉。目前,该案判决已经生效。

图片来自CFP,图片与此无关。

法官说:狗要在一定时间内卖掉

承担保修义务

小狗是生活用品。消费者购买幼犬作为宠物,在饲养过程中一般会有相应的情感收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幼犬的健康生长发育是前提,幼犬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契约目的的关键指标。由于幼犬感染病毒的时间和空是不可控的,而且感染后出现症状也会有相应的时间间隔,基于公平原则,卖狗的商家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对犬只的健康状况承担质量保证义务。

本案中,被告对出售幼犬的保修义务没有异议,但认为保修期为7天。但他没有用证据证明这一主张,故不予采纳,视为未约定期限。考虑到细小病毒一般有7-14天的潜伏期,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法院认为合理的保修期不应少于15天。原告购买的犬只在第10天被确诊感染细小病毒并因此死亡,有权要求被告承担保修责任。对于承担责任的形式,被告认可有两种方式:退款和更换。现原告请求退还购买小狗的宠物款,故依法予以支持。

图片: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立即评论

宠物行业乱象丛生

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刘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宁波的一位董女士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董女士是个“爱猫人士”。去年,她在杭州花了近万元买了一只短腿猫。她万万没有想到,买回来一个星期就生病,最终死亡,但她与店家签订的买卖合同中约定的“保修期”只有三天。后来董女士在宁波一家宠物店买了一只猫。据她回忆,这家宠物店从猫粮品牌、生活环境到疫苗接种、健康体检,很多方面都需要规范。而且店家还主动与其约定了30天的“保修期”。

从三天到七天,再到30天让消费者相对安心,宠物健康保证期的长短并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往往由店家决定。当一个“不懂做生意”的顾客遇到“黑心”店家,很容易栽跟头。

不仅仅是健康保障期,还有一系列的市场乱象,都是宠物消费需求不断扩大造成的,不法商贩在欺人。比如店家通过烫毛染发改善宠物外貌、注射抗生素让宠物存活、打硅胶等手段,将普通品种“加工”成有价值的品种出售。

此外,随着一只宠物完整的生命周期,宠物行业的产业链也越来越细化,这也使得大量非法商家瞄准了其中的暴利。一些违法行为演变成了行业默认的“潜规则”,甚至形成了“黑色产业链”,比如宠物医生持假证、宠物食品过期销售、宠物美容任性收费、滥用宠物培训等等。

相关法律人士提醒:消费者在宠物上消费时要擦亮眼睛。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尽量选择信誉度高、交易流程透明、售后保障明确的正规商家进行交易,不求便宜,积极举报违法商家。另一方面,要端正消费心态,避免不养名犬、不买进口货的心理,不给无良商家可乘之机。此外,在与商家签订销售协议前,应仔细核对协议内容,明确双方在协议中的权利义务,不要轻信口头承诺,警惕类似“一经售出概不退换”、“售出后任何情况本店概不负责”等霸王条款。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唐旭峰通讯员金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