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有报道关于江苏省启东县发生了婴儿在母体内啼哭的“医学罕见现象”,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其实,早在我国明末清初(1607~1684)傅青主女科等书中已有妊娠子鸣的记载。我国于1958、1980和1981年曾有过3例宫内儿啼的报告,连同此例已有4例。同时在1546~1800年有9例;1801~1941年有123例;1942~1966年有16例。
为什么胎儿在子宫内啼哭呢?傅青主女科中记载“妊娠怀胎,至七、八个月,忽然儿啼腹中……子失母之气,则拂子之意,而啼于腹中。”认为是母体肺气虚引起。国外有些学者提出宫内儿啼必须具有三个条件:①胎膜必须已破。②有某些操作或窒息情况给胎儿以刺激。③必须有空气进入宫腔。有人认为啼哭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轻柔的呜咽,它可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多发生在临产前或临产早期,胎儿无窒息,对胎儿无害。第二种是大声喘息样哭声,多见于分娩晚期;经常伴有胎儿窒息。有人以胎羊作实验,认为这种哭声是由高级神经中枢缺氧引起。
国内曾报道的3例中,一例于哭后立即娩出,婴儿苍白窒息,抢救后好转;一例持续哭3小时后娩出,窒息抢救无效死亡;一例发生在分娩晚期,在胎儿啼哭前已有胎儿窘迫,胎心音变慢。因此,认为宫内儿啼与缺氧、物理与化学刺激提高了中枢的兴奋性有关。
现代科学的发展已能检测出在子宫内胎儿的活动,证明深居母腹的胎儿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作出反应。妊娠1个半月以后,胎儿已有各种动作,并对光线作出反应;2个月时,胎儿的头、手、躯干就能运动自如;4个月,胎儿能皱眉、挤眼;6个月,胎儿对各种声音可作出反应,如噪音可使胎儿烦燥不安;8个月的胎儿就可在母腹中作梦了。母亲入睡后,胎儿也不动,母亲情绪激动时,胎儿活动也增多。一些出现宫内儿啼的孕妇也发现,当她们饥饿时,胎儿的啼哭就更加厉害了。
至于引起宫内儿啼的原因还有着不同的见解,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