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装修中,窗帘是必不可少的软装饰品,窗帘柔化了室内空间生硬的线条,赋予居室美妙的感觉和色彩,窗帘是家中流动的风景,让家居生动起来。然而,这“柔美风景”的背后,窗帘市场上却暗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乱象。
◆读者投诉——投诉不断 窗帘销售陷阱多
近日,《居家》周刊接到几位市民有关窗帘方面的投诉电话。家住城东戎宛山庄的杨女士反映,她家今年春节前在南京一布料城买了12米窗帘,由于天气转热,上周六拆洗晾干后,发现严重缩水,原本长度能拖到地面,现在挂上去离地面有20厘米。更让她气恼的是,买来时是蛋黄色,现在色彩褪得面目全非,挂在墙上的窗帘像一大片麻袋。
“一提起家里的窗帘,我就特别生气。”家住锁金村的张女士诉说道,她家客厅三米宽,买窗帘时商家告诉她,为了做褶皱使窗帘整体美观,要按1:2.5来购买,即客厅3米,得买7.5米的窗帘和7.5米的纱幔,才能显出效果,她认为有道理就照办了。有一天张女士到楼下邻居家闲坐,看到他家没有挂纱幔,视觉效果也挺不错的。再一问窗帘尺寸,让她吃惊不小:邻居家同样3米的客厅窗帘却是按1:1.5买的,只用了4.5米。这样一算,张女士为那些所谓美观的褶皱,连辅料多开支了2600元。
家在湖畔之星的蒋先生投诉称,他爱人4月份买了一款窗帘,布料总价2010元,各种辅料、配件却花去了近3000元。他越想越不对劲,怎么会本末倒置?买的是窗帘,却让辅料、配件喧宾夺主。
◆记者调查——产品信息 全凭店家一张嘴
上周,记者用了三天时间,对南京河西、城中和城东窗帘专卖店和布料城进行了调查。在光华门一窗帘布料城中,记者碰到一对老夫妇正与一店员争吵,原来他们买的窗帘每米32元,而布带(窗帘上边的装饰布条)每米却要38元。老先生抱怨说,面对眼花缭乱的窗帘,价格从十几元一米到数百元一米不等,他们转了几天也无法判断买什么样的好。买便宜的吧,怕质量不过关,买贵的呢,又怕掉进价格陷阱。好不容易定下一款了,一算辅料、配件费用,竟比窗帘本身的价格还高。
记者在几家窗帘卖场走访时,发现各个市场上销售的窗帘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大都为三无产品,没有商标、没有厂名、没有标价,根本无从了解窗帘产品的相关信息,窗帘的材质、售价全凭销售人员一张嘴。
夸大窗帘布质和产地,是记者了解到的又一个较为普遍的不规范现象。有的窗帘标注为纤维料质,叫法却是五花八门,不同销售人员就叫出不同的“好听”的名字出来,如人造丝、雪尼尔绒、纺纱、蕾丝、水绒绣、缎子面等,名称很混乱。更不可思议的是,多数窗帘卖场门面不大,却经营好几个国家的产品,令消费者一头雾水。
◆业内曝光——市场混战 赚尽顾客冤枉钱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进入门槛较低,但利润却惊人,这诱使越来越多的人涉足窗帘行业。目前窗帘市场正处于“混战”阶段,大多数窗帘经营者心态浮躁,能蒙就蒙,整个窗帘行业诚信度较低。为了招徕生意,很多店主一般不指望在窗帘布料上谋求多大的利润,但将大头瞄准了本应属于免费加工的布带、花边、窗轨以及道轨、挂钩、夹子、滑轮、铅坠等大小配件上。这些东西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暴利的重要来源,销售价格一般都在进价的5倍以上。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窗帘按固定长度出售也属于店家的生财之道。现在在很多店,顾客买的窗帘布料门幅(长度)一律是2.8米,用不了2.8米也按2.8米计算。2.8米的规格足以做一面落地窗帘,但很多顾客做的只是一般窗户的窗帘而非落地窗,这样几个窗子下来就会有大量的剩余布,这些花的都是冤枉钱。
可能因为竞争对手的关系,光华门一布料城某广东窗帘店主向记者描述他隔壁一家浙江窗帘店生财之道:窗帘老板经常以要做褶皱为名,诱导顾客多买窗帘布。如果你要买2米宽的窗帘,浙江老板就会开导你买6米的窗帘布料。他会说,2米的窗户要三倍的窗帘布料,那样窗帘褶皱就多,窗帘挂上去有立体感很灵动。但实际上,2米的窗户,加上褶皱有三四米的窗帘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