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海外巡演的观感


      昨晚(3月10日)22:00~23:00,凑巧在中央电视台四频道痛快淋漓地观看了一场“中华情☆海外新年音乐会”专题片。由浙江省民族乐团出访欧、亚、非三大州,到瑞士、荷兰、奥地利、埃及、印度五国、十座文化名城做大型巡回演出,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一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音乐的壮举。其演出规模之大,地域之广,行程之遥,时间之久,反响之热烈,都是盛况空前,前所未有的。且不说浙江省民族乐团在国内的名气大小,作为一个省级的文艺团体,能有如此壮举,单从他们此次出演的组织策划、资金的筹措、行程的安排,思想的准备与技术的排练等方面的运作来说,也可称是大手笔,作成了大文章。这种气魄和胆识,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族音乐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文化走出了国门,走向世界。先后多次到国外与各国人民进行乐音文化交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民族传统音乐的风采,受到各国的热烈欢迎。例如在前几年我从电视上看到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当音乐会结束时,按照惯例彭家澎先生指挥乐队用中国民乐演奏了《拉德斯基进行曲》,引起观众火爆的反响;由李双江先生为艺术总监的红星民族乐团,在奥地利音乐大厅的演出,由12位二胡演奏家同台共演《战马奔腾》,把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不曾想到,中国的二胡除了能演奏柔美如歌的抒情乐曲外,还能奏出如此紧张、热烈,犹如万马奔腾的气势。但由于中国民乐在国外演出的次数不多,影响面还不够大。这次的巡回演出,有许多外国朋友都是第一次观看中国的民族音乐,之前他们对中国民乐可能知之甚少,或者从不知晓。可是当他们亲眼观看了演出,表现出对中国音乐的极大兴趣,并对美妙神奇的东方音乐入痴入迷。演出现场那经久不息的掌声,再来一次的呼声,都表现了外国朋友对中国国乐的喜爱。事后记者对当地观众进行了随机采访,他(她)们热情洋溢的说:非常喜欢中国音乐,这是真正的音乐,演出很精采;音乐是沟通各民族心声的最好的桥梁,通过音乐的沟通,把两国人民的距离拉近了;第一次听到这么柔和美妙的东方旋律,棒极了!有的观众表示要买几套演出的CD蝶,回去好好欣赏。不难看出,浙江民族乐团真是不虚此行,欧亚非三州五国十城的巡演,在各地刮起了中国民乐旋风,在海外的新年,给各国人民送去了一份具有浓浓中国韵味的新年贺礼。蕴含着几千年东方古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在不同的国度,灿开着奇丽之花、成功之花。
 
为了这次演出,浙江省民族乐团做了充分的准备。该团团长介绍说,演出的曲目,有80%是浙江省作曲家创作的乐曲,以充分展示江南丝竹的风韵,表现江南地方的乡土风情。除了演奏一些传统曲目外,采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在和声配器方面,突破了五声音阶的局限,在演奏内容和演奏风格上,有所创新。在片子的演出片断中,也欣赏了几个完整的曲目。有浙江笛子名家蒋先生演奏的独奏曲《江南船歌》、弹拨乐合奏《鱼江灯火》、唢呐独奏《喜悦》、民乐合奏《欢乐》。特别欣慰的是欣赏到两首二胡曲。一首是由9位江南秀女同台演奏的,由咱们四川蒋才如会长创作的二胡曲《北京有个金太阳》。另一首是在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和乐队演奏的、由王建民先生作曲的《第一二胡狂想曲》。受到了全场1700名观众的热烈欢迎。于红梅精湛的演技,让外国朋友领略了中国二胡的魅力和高深的演奏技巧。笔者看到在于红梅演奏中,也有个小小的硬件细节的疏忽。在演奏的几次运弓的特写镜头中,笔者发现她的琴弓弓尖部位,有几根断掉的马尾根部的短茬,可能是没来得及用剪刀齐根剪断,影响了琴弓的美观。还有滤音垫的外形不精美,位置放的也不够正。虽然这些细节并不影响演出效果,但我认为用中国的民族乐器,代表中国演出,除了表现乐曲的技巧和情感意境,还要注意乐器的美观形象。这也是代表民族音乐文化的形象。到国外演出,一定要用最精美的二胡,二胡的每一个配件都应完美无缺,无庇无瑕,以此来展现我国二胡器乐的风采。这也算是一位业余二胡爱好者对二胡大师的斗胆建议吧。
 
节目结束了,我仍坐在电视机旁思绪联翩。这次成功巡演的壮举,给予我许多联想。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了世界,扬国威,壮辉煌,使民族音乐海外放光芒;中华情,民族魂,让二胡艺术世界美名扬。文化,艺术,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是一个民族素质的标识,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民族音乐走出国门,影响世界,是我们民族团结和谐、兴旺发达的体现。感谢浙江省的艺术家们辛勤付出,祝贺他们演出的巨大成功。这一壮举,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复苏和发展,将写下光挥的一页。我进一步想,浙江省能办到的事,为什么其他的省没有办到?国家级的民族音乐团体,为什么没有组织过如此规模的海外巡演?外国的朋友都如此喜欢中国的民族音乐,我们国内的许多人为什么对国乐掉以轻心,不屑一顾?为什么在今年中国传统的盛大节日、除夕之夜的春节晚会上,看不到一件乐器、听不到一曲民族器乐曲?中华民族的节日联欢,不用民族传统的乐器乐曲,其非拙拙怪事?君不见在英国的传统节日,那些身着爱尔兰民族服装,当街演奏民族乐器的盛况?我无法回答自己的提问,只能用遗憾来默认。这也说明,在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二胡艺术的道路上还有坎坷的风雨历程,还有许多艰难困苦,需要广大的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志士仁人去努力奋斗,或许要用几代人的辛勤付出去浇灌民族音乐、二胡艺术之花,才能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