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2.0雾里看花


  用一句话来定义企业2.0并不是件容易(甚至有意义)的事,但无论如何,本文至少试图让大家看到企业2.0这朵“花”的轮廓,而且正当如今“和谐”这个字眼被四处滥用时,我也发现它恰恰成为能够从一个很有意思的侧面反映何谓企业2.0。

  企业2.0是指企业或组织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和谐、透明、高效的协作式工作模式。企业2.0的核心思想是沟通和协作。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先从思想、工具和方法论三个角度近距离了解企业2.0——如同行军打仗,你需要有正确的战略(思想) + 高效的武器(工具) + 合理的战术(方法论),然后我再逐渐拉远镜头,以将笼罩在企业2.0周围的迷雾呈现出来。

  企业2.0的思想、工具以及方法论

  1. 企业2.0思想

  企业2.0的核心思想是沟通和协作。总的来说,企业2.0是为了实现企业管理中信息的高效沟通以及利益相关者的高效协作,而不局限于某种技术(如ajax, soa等)或某种应用(如wiki, blog等).企业2.0思想认为:当信息的流通和交换愈加畅通时,企业人与同事、团队、客户及其合作伙伴等的沟通也会愈加高效(从而避免囚徒困境的出现),而当沟通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时(在合理范围内),企业人就可以从周围得到更多的反馈,从而实现更多的互动(从而产生协作),同时企业人对问题的反应也会愈加迅速、敏捷,因此做出的判断也会愈加准确。

  企业2.0的主体是处于组织机构中“绝大多数”的人,因此我们之所以认为企业2.0是对企业管理思想的变革,是因为它前所未有地更加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某种工具、流程或模式在“企业基础设施”上带来的变化。同时,企业2.0在某种意义上再次将松下幸之助的管理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基于信息技术发扬光大。

  2. 企业2.0工具

  企业2.0工具指以Web 2.0为代表的社交软件平台,它们赋予了每个企业人平等参与,以及分享信息的权利,从工具上满足了将企业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之需要。Andrew McAfee先生(MIT教授,著名博客作者)早在2006年4月的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评论中就首次明确了Enterprise 2.0的定义,并随后陆续修订至“2.0版本”,但坦白讲,我的看法跟Tom Graves的观点一样:Andrew先生的定义极大地忽略了人的因素,但他的定义却对“企业2.0工具”做了很好的诠释:

  企业2.0是指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其合作伙伴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的成长性社交软件平台的 应用。(你不妨也参考一下原文)

  1.  “成长性”(Emergent)意味着这种社交软件的是可以自由成长的,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以逐渐呈现出人类潜在的、或者与生俱来的沟通模式和习惯。最典型的具有“成长性”的例子就是标签(tags)和wikis,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论坛(forum)——随着信息量日益增大,你会发现论坛里的知识日益难于管理。

  2. “社交软件”前所未有地通过计算机网络使得人们可以迅速交流、沟通和协作,以及组建社区。

  3. “平台”特别地指出企业2.0工具与所谓“企业1.0工具”的不同——企业2.0工具中的信息是可以长久保留,而且开放的(如果你愿意的话),而企业1.0工具中的内容则大多是不持久而且封闭的,例如Email.

  典型的企业2.0工具有:

  1. 企业Wiki

  2. Blog

  3. 企业Tagging

  感谢Web 2.0! 是它为企业2.0的蓬勃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工具”基础。

  3. 企业2.0方法论

  如果Web 2.0可以解释为“互联网应用的变革”,企业2.0则可以解释为“局域网应用的变革”(虽然我们也看到很多企业开始用facebook, tweeter等开拓市场,但我更倾向于认为这并不应属于企业2.0的范畴,Andrew教授的观点同样如此。)

  学会如何使用工具远远比向工具本身投入过多精力重要的多。企业2.0的方法论旨在研究人们如何在企业中应用企业2.0工具的问题(这也是维基道创建的初衷),从而将人们从落后的生产力中解放出来。我们必须第一重视方法的 重要性,而不是过度依赖于某种工具——但事实上人们常常犯这种错误,比如很多人会以为部署一套昂贵的ERP系统后你的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些都是被 那些软件厂商天花乱坠的字眼忽悠的。乌鸦用石块就可以填满瓶子取水喝,但母鸡也许永远也不会,即使你给它插个吸管。可见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了解某个工具, 并适应它,从而善用它是多么的重要。

  从实践层面看,企业2.0的方法论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1. 不要因为企业2.0而造成合作的不愉快。如果众人反对,那就先放一放。企业2.0的思想决定了其性格是轻松、自由的。

  2. 知人善用。建议你选择这样的人做你的企业2.0项目带头人。

  3. 充分了解、发掘影响企业协作的因素和问题。企业2.0的实施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发展问题。

  4. 充分了解你要应用、部署的企业2.0平台。(如果是wiki,这里有几乎所有的wiki产品信息).

  5. 通过试点项目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从而为全面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6. 自上而下的推动会更见效(但注意不是强制性的).

  企业2.0实施实际上是企业2.0发展至今最困难也最具挑战的一环,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实际上是在改变人们的工作习惯,而改变一种习惯所要付出的精力是足以让你的老板迟疑、让你的同事望而却步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人们说自己公司虽然有wiki但使用很少的缘故。但是,不要怕,只要你铭记企业2.0的思想无非就是提高人们工作效率,你就不会迷路,我们会不遗余力地在维基道分享、讨论企业2.0实施的最佳实践。

  企业2.0迷雾

  现在,我们把镜头拉远一点,看一看笼罩在企业2.0之上的迷雾。

  迷雾之一:企业2.0 v.s ROI

  我们必须承认,老板最关心的永远是投资收益(ROI),而且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但企业2.0在这一点上仍旧未能交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卷 ——即使几乎每个人都确信高效的协作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好处——但是,这些好处值多少钱?正如前面所说,商业社会中企业及其投资人永远是利益驱动,我们不能 意气用事地怀疑这个命题本身,即使我们可以发一发牢骚:这个命题貌似很荒谬,以至于荒谬到你的老板似乎在追问这么一个问题“员工晚上高质量的睡眠能给公司带来多少收益?”

  迷雾之二:企业2.0 v.s 企业文化

  很多企业2.0的狂热者认为企业2.0能够改变企业文化,使之变得更加透明、自由、和谐,他们也认为企业2.0能够驱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甚至去官僚化。但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企业2.0只能是开放式工作方法的具体体现,它从根本上没有足够的力量改变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和结构,但却可以施加影响。后者听起来确实没有那么振奋人心,但我们确实需要在企业2.0实施中直面可能摆在你面前的冷酷事实。

  我们在“企业2.0思想”中谈到过企业应确保信息在“合理范围”内完全开放,但“合理范围”的限定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如果企业文化原本是趋向自 由、开放、透明的,那么最终可以开放的信息可能占到全部信息的80%;但如果企业文化原本是趋向保守、官僚等,最终这个比例可能只会是60%.很多情况 下,企业领导者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趋向。

  究竟企业2.0和企业文化谁能够左右对方,留给历史去回答,而且回答这个问题也许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在企业2.0应用实施中,只要我们牢 记其初衷和宗旨,即可以不变应万变,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只要一个企业是愿意成长的,那么它一定愿意拥抱企业2.0,因为分工协作始终是商业社会之本。

  迷雾之三:企业2.0 v.s 人

  很多曾经试图应用企业2.0但遭遇挫折的人多少会怀疑企业2.0是不是只是个噱头,究其表面原因想必多种多样,但终究是犯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错误,我们要划开表面看本质——人,才是企业2.0中第一重要的,而不是某种工具(在上文中我们也已讲过).我们经常问自己的团队:“are you comfortable with your work?”富含同样的道理。如果硬是要把这句英文翻译过来,或许“和谐”这个词最合适:你的团队和谐吗?

  人,远比流程、模式或者工具等重要,如果说“企业1.0”是流程、模式或者工具的爆炸式发展和应用的时代,那么“企业2.0”一定是构建和谐团队,发挥人主观能动性的时代。

  迷雾之四:气势汹汹的企业2.0?

  这一层其实是最容易拨云见日的,而且也是最应该清扫掉的:企业2.0应用并不是要气势汹汹地取代现有的工作平台。例如很多人鼓吹的“Email is dying”——现在来看,Email绝对不是一个合适的共享、协作平台,但Email在迅速传达信息上仍然拥有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优势。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看一看最近Andrew Mcafee和Dennis Howlett关于企业2.0的一场争论,其源于Dennis说Enterprise 2.0“太挫了”。但请记住,争论也是企业2.0能够发展的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