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大众力量推动商业未来


  第一次知道众包这个词,是朋友告知有一本新书:《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现在,我真的买了这本书拜读起来,书刚刚才看完第二章,觉得有点枯燥、太过于理论,所以决定先发表一下我对众包的理解或想法。

  众包这个词现在越来越新潮,很多的人都在引用,那么,什么是众包?维基百科已经给出了非常好的解释,不过简单的说,就是用大家的力量来完成一件事情,就如同书的推荐序中所言:“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就是一种众包最简单的体现。

  其实众包并不是多么神秘多么高级的模式,众包随处可见:Google的许多服务,比如Google Code/Google App Engine/Google 3dwarehouse,以及Google的所有APIs等等;WordPress的Plugin和FireFox的附加组件;IBM的开源社区和威客任务;digg和维基百科(虽然维基百科创始人批评这个词);大众点评网和豆瓣;博客平台(新浪博客和博客园);FaceBook和开心网的插件系统;苹果手机的app store;可以说所有的社区都是一种众包;公益事业也使用众包,比如多背一公斤以及捐献时间(我喜欢这个网站的模式和概念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这个网站不能访问了);除了网络,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众包,比如广告语征集或者摄影大赛、卖小东西小玩意的格子屋商店(可能不算)、上海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和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等等。

  说了这么多的众包,好像所有的内容都能和众包扯上一点关系,可能我说的比较宽泛了一些(在第二段关于什么是众包的时候就写的非常宽泛),但众包是有特征的。引用维基百科中的话说就是:“众包是一种分布式的问题解决和生产模式。众包和普通意义上的外包不同点在于,任务和问题是外派给不确定的群体和外派给确定的个体间的差别。众包和开源的不同在于,开源是一种通过公众的团员志愿地开创和进行合作性的行为活动。众包中的行为活动是由某个客户提出的,并且由个人或小组为基础来进行的。”。以大众点评网为例,假设大众点评网的初衷是收集城市中的餐厅信息,传统做法是自己收集整理或者外包给第三方收集整理,如果使用传统的模式,可想而知,“劳民伤财”,花费非常多的人力和金钱,最终的结果也不一定很好(至少有很多公司在默默做信息收集整理的都不怎么样),而现在,众包了,建立了大众点评网这一个网络平台,让所有的人都参与进来,不管你是医生还是教师,也不指望你是美食家还是评论家,只需要你发表你的想法(基本上都是用户就餐后的感受),当然如果你发现一家新开的馆子,你可以将这家餐厅添加到网站上来。让大家一起添加餐厅,让大家一起评价餐厅,让大家一起推荐菜单,让大家一起给餐厅打分,于是,大众点评网辉煌了,拥有相当多数量的餐厅,有很多好的点评就被引入到餐厅的介绍中,这个餐厅的介绍也就变得非常的中肯,推荐的菜谱也基本上是最好吃的,而打分更可以体现餐厅的环境服务等,并且我甚至觉得大众点评提供的人均消费都是非常合理的(不吝啬不夸张的正常人均消费基本上和大众点评所述一致).无疑,大众点评网是运用众包模式的成功典范。(国外的Yelp也是非常的火爆)

  众包是一个好的模式,但做好众包不是易事,那么如何做好众包?个人认为有两点,第一是平台,第二是激励政策。在《众包》一书中强调的是将问题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可见互联网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平台(个人认为平台不仅仅是互联网,比如相约星期六和智勇大冲关就是建立在电视平台上,摄影大赛通过传统报纸发布和传播).可以说互联网是基础平台,只有基础平台是不够的,你还需要给大家一个舞台。比如大众点评网只是告知大家说需要收集许多餐厅信息,并且将这个问题通过网络传播了,那么大家如何提交就是一个问题,而大众点评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大家可以添加商铺可以对商铺评论打分。可见,做好众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除了发布和传播,还需要给大众搭舞台,不是所有的人或公司都会搭舞台的,这无疑是做好众包的第一道门槛。舞台搭好了,那就让大家一起来跳舞吧,但不是你说让人家来就会过来的。众包有一个有趣的现象:1%的创造,10%的互动,89%的吸引,从中可以看出1%是你的核心舞蹈员,10%是边缘人员,他们会为好的舞蹈员鼓掌呐喊,而89%的仅仅是观众。比如豆瓣影评,有一个人发表了一篇影评,有十个人推荐或者留言回复,而吸引了89个人看了这篇影评,无疑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众包。如何提高创造增加互动吸引更多的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此,激励政策很重要。激励可以通过钱(类似于工资,但如果高工资势必违背了众包的低成本模式),可以通过物(类似于资源互换,不管是有形还是无形的物),更可以通过精神(名声、知名度、个人满足感和成就感等),这样的激励是推动大家在低成本下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众包的动力。比如博客园这样的博客服务托管商,吸引大众写博客,人为什么写博客呢?一是炫耀,向人们告知他的想法,另一是需要被认可,是对自己的肯定,可见大家为什么源源不断写博客,更多的是精神满足感(也包括我花好几个小时写这篇博文),这样小小的精神力量竟推动了博客服务托管平台(当然现在自建平台的人越来越多,但博客托管是一个舞台,比如新浪博客就是一个拥有超高曝光率和影响力的炫目舞台).

  同时,众包所带来的争议也不少。问题之一:众包是否可行?虽然搭建了舞台并提供了激励,但舞台太高或者大众积极性不够,是否会导致众包的失败?是的,这是一个很头痛的问题,许多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在大陆,推动众包更艰难。维基百科中,中文词条的数量远远少于英文词条,并且有很大一部分词条可能是我们台湾同胞帮助编辑的。GPS寻宝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户外游戏,在国外非常的火爆,有狂热的追随者,但在国内,没有一个成功的典范。而所谓的摄影大赛、征文大赛等众包活动,许多就有可能是发起者的“自娱自乐”,因为没有人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提供炒作(在报纸杂志网络中提供并推广枪文枪稿让某个活动看上去很火爆或者某个产品看上去很美)服务的更是开口就多少多少万。诟病我们无法摒弃和左右,但我们只有积极的尽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就如同哥本哈根并没有实质性结果,但积极的影响力我们不容忽视。热情、奉献和快乐,应该是众包的信条,更是每个人积极的人生信条。问题之二:众包如何获益?这个问题应该是多余的,因为众包肯定是有一个出发点的,达到了目的就表示你获益了,不管你是开发产品还是召集大家公益服务,并且,有些时候是直接获益,而有些时候是间接获益。问题之三:被剥削和专利版权问题纠纷。这是一个双刃剑的问题。一个容易感到被剥削的人是很难“被众包”的,因为他们即使不自私那也会很自我(Google那么大度,许多产品开源,但也不见得哪个能够利用开源超越Google).而专利和版权我们不需要太在意但也不要不在乎,IBM为什么放弃专利(部分产品或软件),是因为开源环境下获得的服务利益大于专利许可授权利益(开源不等于免费,服务是收费的,而开源更能帮助软件成长),而对于一些原创文章不署名作者和出处并篡改为自己所写,是容易遭受鄙视的(我其实非常不满意大众点评网服务条款中的版权说明:发言人发言内容的版权无偿归大众点评网所有,并不允许别人引用,别人引用引起的纠纷获得的赔偿归大众点评所有。这也是我为什么至今不在大众点评网发表评论而自建一亩三分地自娱自乐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还是愿意“被众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道理,是否被剥削可能仅仅是角度不同而已,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经验分享则是一种学习交流,我也有时候想,我为什么要将我的想法写成文字发布到网上,我为什么要将我做的东西提供给大家下载,其实分享的同时也是在获得,别人的评论和留言有时候帮助我看的更远,所以得与失仅仅是一念之间。

  文字越写越像励志文学了,有点跑题,是应该收尾了。最后,不管众包是一种概念的炒作还是商业模式的变革,至少众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运用众包让平台和用户双方获益,双赢应该是商业的真正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