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博客”门派之争


  “我实在想不通,这些人怎么老跟我过不去?”方兴东气愤地说。

  他说的“过不去”,是指近日cnblog网站上出现了反对以“博客”作为Blog中文译名的呼吁。这至少已经是第三次大规模的抗议了,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抗议不但有“我不是博客!”的名称,cnblog上的文章还号召网友用这句话制作中英文图标,并在自己Blog的显要位置放上这些图标。

  第一次“博客之争”发生在2002年底,当时方兴东与王俊秀一起为Blog取了“博客”这个中文名,并撰写了《中国博客宣言》,正在向各家媒体推荐这个概念。当时方兴东刚刚架设了“博客中文”站,邀请国内著名写手在上面开设专栏。方兴东解释当初这种做法是冀望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精英的号召力来影响大众。但正是这种精英化的做法激怒了一些与方兴东同期接触到Blog的“老博客”们,他们被Blog吸引的原因正是这种新兴网络媒体的“草根性”。cnblog的作者之一“zheng”说:“博客被精英化,而精英化的目的是为了粉饰自己,或者用它来树一面大旗。而我们认为,Blog不过是一个平民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它来记录任何的事情,没有什么特别,我们希望通过争论拉近被博客拔高的Blog和人们的距离。”

  在那次争论中,“博客”这个译名的另一项弊端也暴露了出来:Blog和Blogger在英文中一个代表一种新的网页方式,一个代表写这个网页的人,但“博客”则包含了这两层意思。cnblog提出的Blog译名是“网志”,Blogger相应就是网志作者了。“中国现在有多少Blog,又有多少Blogger?再换成‘博客’来问这个问题试试?”cnblog的站长毛向辉问。方兴东和王俊秀撰写《中国博客宣言》的时候,猛小蛇也在场,他记得自己曾经在旁边加了一嘴:“我问他们‘博客’包含了两重意思,会不会造成麻烦?当时我还记得北京有家广告公司已经用了‘博客’这个名字,也提醒他们注意。但他们好像觉得这没什么,我也就算了。”

  经过那段时间的推广,“博客”受到媒体关注,进行了大量报道。“博客”这个概念也被blogcn、blogbus等Blog托管服务商接受,此后新开的此类服务,名字中几乎都包含“博客”字样。但当时“博客中国”没有趁势推出Blog托管。方兴东的解释是:“当时我还要忙于互联网实验室的工作和清华的学业,没有精力每天检查每一篇博客,所以还是采取了邀请人来开专栏的方式。”

  第二次“博客之争”发生在去年“木子美事件”之后。这次事件让Blog真正为大众所认识和接受,但在这阶段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大量报道中,“博客”反复被提到,并迅速成为大众心目中Blog的惟一译名。

  在这次论争中,“博客中国”在版权方面的做法受到cnblog阵营的猛烈批评。按照国际上撰写Blog的惯例,“超链接”是良好的书写习惯。举例来说,“关于‘博客’这个名字,‘博客中国’和cnblog之间曾有过多次论战。”这样一句话,按照良好的书写习惯,“博客中国”、“cnblog”和“论战”都应该加上链接,读者用鼠标一点,就能连接到相应的网站以及论战现场。这种书写习惯在“博客中国”上的文章里十分罕见。方兴东认为:对大量的博客来说,根本没有养成添加超链接的习惯,实际情况如此,不应强求。而cnblog则由此认为“博客中国”在版权方面意识淡薄。

  版权方面的争执由于“博客中国”添加新专栏作者的方式而进一步激化。在cnblog一方看来,“博客中国”在网上看到一篇好文章,就直接转贴到自己的网站上,如果文章的作者还没有在“博客中国”注册,就会自行添加这名作者的专栏。

  2004年12月初,cnblog上发表了号召制作和放置“我不是博客”标签的文章,标志着第三次“博客之争”开始。“zheng”认为,这次发难,是因为“有人打算参与推出博客标准。书写、记录、说话有标准吗?需要标准吗?”

  方兴东不承认目前有参与制定标准的打算。他现在的工作重点放在“博客中国”的商业化上。“博客中国”刚刚筹到500万人民币的风险投资,方兴东招收了不少技术人员,“博客中国”也开办了Blog托管服务,期望能够进入全球门户网站访问量前100位。方兴东认为,出于个人兴趣自发写作博客的时代正在过去,接下来将是为利益而写作的时代,而他将致力于开发这方面的商业潜力。“zheng”则认为,为利益而写的人一开始就有,到底为什么而写,可以用来区分作者,并不能代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