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特殊符号的可复制性和可移植性


  这篇文,新闻、博客类网站的朋友特别注意下,对你们有直接价值的部分在文章最后,那一段别不小心错过了。

  (一)缩短网址有存在的意义吗?

  在twitter以前,人们压根儿就没听说过缩短网址的服务,因为网址虽长,但基本不需要记忆,缩不缩短没有意义,因为浏览器可没有设定字数限制。

  由于缩短网址的诞生有明确的指向性目的,于是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它跟email一样,就像是天生一样,然而,越是来得自然的东西,越是看起来不需要质疑的东西,越可能隐藏着强大的真理,当人们习以为常了,往往忘记了为什么。

  现在,我们来提出一个疑问:

  如果仅仅是为了缩短字数,给用户让出最大的字数空间,那么,直接将链接内置在标题里,通过直线或者色彩等视觉上的区别来点击跳转,一样可以达到,直接将链接缩短到0,岂不更符合缩短的明确目的?

  嘿嘿,那就搞笑了,这岂不是说明这缩短不彻底的网址服务压根儿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又抢域名又缩短的,放到后台不更简单。

  这个结论肯定是没到终点的,一个开创性的辅助服务既然存在,应该意味着有它存在的意义。。

  那么,是什么让twitter开创了缩短网址的先河呢?

  是操作的简单。

  从用户的操作流程来看,将链接内置在标题里,用户需要先进行一个划词过程,划完词用户双击,跳出对话框,然后将复制好的链接黏贴进去,再点击外面,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个过程用户至少要多三步,两次点击来启动和关闭对话框及划词过程。但请注意,以上擦组步骤是有些问题的,一般而言,复制链接应该是第一步,否则当跳出对话框后,发现没复制再出去复制,对话框又会关闭,于是实际的操作步骤还要多。

  从这点来看,缩短网址的诞生实际上是在缩短功能和操作简单两大原则要求之下的折中做法,既然140个字差不多够了,那确实没必要非要缩短到零。

  (二)#符号的话题跳转意义

  是的,操作简单原则,所有的意义就在于让用户的行为更加简单有效。#符号的意义也是如此。

  当用户在自己的主页上看到感兴趣的信息,想要进一步看到更多,他们会产生如下几种深入浏览行为:

  1. 查看所有评论。

  2. 划词复制,粘帖到搜索框,进行搜索,查看所有谈论这个的微博。

  3. 还不过瘾,进行网页搜索

  评论能够在信息下顺序罗列,正是因第一种应运而生。而解决第二种情况也很简单,你只需要划词、右击、搜索就可以了,chrome浏览器的右击搜索就非常方便,而且右键菜单相当少操作路径很短,但是通常情况下,大部分用户右键并不常用,chrome更不是标配,并且,这还涉及到了另一个问题,虽然很多浏览器支持划词搜索、右键搜索,但是老掉牙的IE用户很单纯,并且这种搜索直接跳转的是搜索引擎的网页搜索,而不是微博的话题搜索,于是"#"这个符号就产生了意义,用户可以通过#符号直接进行话题跳转到平台内部的话题搜索结果,简单有效。

  这里还存在引导问题,很多时候,如果你正在顺序往下阅读,某些信息你通常不会专门打开个页面来搜索,你是不是扩展阅读这是一个即兴决定,是心理问题,而潜意识层面的低成本会大大加大这个概率。

  (说可复制性,这里也可以顺便推导一个结论:考虑到大量普通用户并不习惯划词和右键搜索,从微博页面到搜索引擎进行网页搜索,实际上需要走好几步,但无论是话题搜索还是缩短网址服务,都可以让用户的操作做到至简的一步,一步就够了。所以相应的,从微博到网页搜索,应该也可以做到一步到位,那将是顺民心的事。

  怎么实现很简单,比如说通过视觉效果引导,将#话题#拆分成两部分#话题#,左跳转到微博内部的话题搜索,右跳转到搜索引擎的网页搜索。呃,新浪微博某位一直关注月光文的产品经理,这个,可以引导大部分用户到特定搜索引擎,从而获得流量分成,一年几百万有吧?借你们的花送你了。)

  (三)系统外跳转的意义与信息顺序变革的需要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定位到一条微博信息本身,换个角度来重新审视一遍吧。

  有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140个字本身不但包含了信息本身,还涉及到了信息之外的信息。从信息的关联角度来看,无论是信息里包含的缩短网址部分,还是#符号包含的话题部分,他们的存在都是为了方便信息跳转,#符号引发平台内话题搜索跳转,而链接引发的是任意网页的信息跳转,但无论是哪种,都属于系统外信息跳转。

  实际上,@这个符号本质也是信息外跳转,只不过是从信息里跳转到某个人的主页上去而已。

  这里的系统一词是相对概念,其他信息相对于某条特定信息是系统内外,平台外信息相对平台信息又是系统内外,所以,在微博平台上的变革,从理论上,如果复制到其他平台,也可能是一种优化,也就是说,在微博这个平台上实现了更简单直接的信息跳转的操作优化,这个经验可以复制和扩散。

  《微博通讯与即时通讯对决》一文里越石曾提出了一个看法,所谓颠覆最终必须表现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方式。(对于电子邮件服务,协议的必要性源自于不同服务器之间互通互联的要求,而普通用户对于这些并不想知道,最终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只剩下点→点的通讯,即时通讯一样如此,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完全是幕后过程,纵然不同即时通讯服务之间实现了互通互联,用户的操作方式仍然不会变,换而言之,所谓颠覆了传统点对点通讯规则,所谓颠覆最终必须表现为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方式)

  重点的是有没有体现在操作层面的变革,这种跳转本质正是一种信息关系的操作优化,当系统外的信息整合时,让用户的浏览行为可以不受制于顺序,当感兴趣或者困惑时,可以随心随时跳转。

  重复一遍,类似于顺序和插叙的区别,本质是信息之间关系的重塑。

  只是,研究这些有意义吗?有,没有俺就不写了。

  如果这些应用到博客,这对于独立博客和博客网站也是一个启示。先说独立博客,一般而言,我们扩展阅读是通过tag,或者作者,对吧,但是,这里同样有一些心里成本问题,如果某个话题在文前面或者中间出现,当文章阅读结束时,读者可能就忘记了,其二,tag出现在文章主体之外,会给人一种关系很薄的错觉,进而降低扩展阅读的愿望。所以其一,备注式的tag可以优化,当然,标签既分类,作者实际上也是一种标签,于是@#这两个符号的设定意义都是可以移植的。

  有朋友问我博客地址是哪个,愿收藏的这两个选一个就好了:

  月光专栏:www.williamlong.info/?auth=9

  Techweb博客:yueshif.blog.techeweb.com.cn

  自己本来也是准备建个独立博客的,但即使建了也是跟互联网无关的,想的方向是独立小说方向,一种可拆分成独立中篇又能组合成无限长篇的架构模式,只是一种设想,之所以没建,是因为。。。。。。

  在想象里,由于可能的读者不是传统的小说读者,所以字数不能多,独立性越高越好,单页信息既要容量高,又要精简,视觉效果有趣,最好独立得像博客一样,但还要能组合,不同的故事之间又要建立直接联系,这种模式对信息跳转问题有要求,这也正是促使越石分析这个的直接原因。

  试了试wordpress,觉得不是太好,期待下一代博客系统能借用优良的设计思路,作出相应改良。

  另外一个是这种系统优化对博客和新闻网站的影响。一般而言,用户通过主页重点栏目访问网站,然而通过编辑推荐到具体的文章,而通过标签扩展阅读的比例应该不大,至少可以变大,也就是说,用户或者阅读的是推荐的信息,或者是跳到搜索引擎去搜索,而网站内搜索这一环就没了,在优化跳转的模式下,这能像微博那样,凭空多出来一块站内搜索跳转。

  请注意关键词,搜索,是搜索啊,尽管是站内搜索跳转,但这也是搜索行为。

  对于新浪搜狐这种流量暴大,想争搜索又没办法跟百度抗衡的的新闻网站,你网页搜索干不过百度,新闻搜索难道也干不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