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作为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行业又一大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云计算主要为数据资 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而数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企业内部的经营交易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商品物流信息,互联网世界中的人与人交互信息、位 置信息等,其数量将远远超越现有企业IT架构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实时性要求也将大大超越现有的计算能力。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人们对于大数据的关注就日渐升温。各类软件、硬件、生活服务都搭上了大数据的快车。大数据应用正在快速落地,但大数据引发的安全问题还是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个人隐私保护、大数据的污染,这些正在成为大数据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家或许还记得,今年夏天,小米智能手机被曝搜集并向其服务器传输用户个人信息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此事一出,立即在博客圈引发热烈讨论。几番升级之后,此事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 又把此事带回公众视野。该委员会8日称,小米智能手机或仍在不知不觉中向其服务器传送用户数据。
台湾“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称,小米手机向用户提供一项免费服务,可以从中国区服务器下载杀毒软件。这款杀毒软件通过扫描手机搜集数据,再把结果传送给服 务器。现在,既然小米公司并没有告知用户这项特殊的操作,该委员会认为这是一个信息安全漏洞。从大数据来讲,小米智能手机收集用户信息,目的还是为了构建 属于自身的大数据库。毕竟,小米的核心还是在于MIUI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生态圈,只有通过大量的数据挖掘分析,才能更好匹配用户习惯,推送符合用户习惯的 内容,更好的对自身产品,或者合作应用产品的推送等。
好莱坞明星艳照门事件不断的发酵,更让信息时代的隐私安全再一次成为话题,以安全为卖点的手机厂商黑莓也不忘在推特上对苹果进行了嘲讽。反观市场,不论国 内国外,大公司还是小作坊,通讯录云同步,照片短信云储存等技术已然成为了标配。当越来越多的数据以云的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上存储和传播时,隐私的安全防线 也越来越脆弱。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成为了信息的一个节点,每个人的信息已经越来越透明,大数据时代还有没有隐私安全?大数据的发展与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 是否天生矛盾?
“云安全(Cloud Security)”计划是网络时代信息安全的最新体现,它融合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未知病毒行为判断等新兴技术和概念,通过网状的大量客户端对网络中 软件行为的异常监测,获取互联网中木马、恶意程序的最新信息,推送到Server端进行自动分析和处理,再把病毒和木马的解决方案分发到每一个客户端。虽 然云安全将安全软件轻量化,查杀不再仅仅依靠本地大容量的病毒库,用户的体验更佳,查杀性能也有了质的提升。但随着一些厂商被爆出“泄露用户隐私”“对用 户访问记录进行监控”等事件,云安全的“安全性”也值得商榷。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分析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价值,让决策更加精 准,但是同时,也让个人隐私有更多暴露的机会。数据的收集是否透明,大数据的发展与安全的提升该如何平衡?百度杀毒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大家都鼓吹每日病毒数据分析量,查杀量的时候,它则内置了一个隐私保护白皮书,并时时告知用户自己所有的数据传输行为,让大数据、云安全更好,更透明的服务于用户。
大数据与安全之间的平衡点在哪,厂商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