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东西论坛上表示,科技未来将有六个发展趋势,分别为:屏幕化、互动性、分享性、流动性、实时获取和生成性。凯文·凯利表示,这些趋势并不一定在未来一两年内能够达成,但是未来一定会实现。
笔者对未来将会有怎样的趋势,在了解推理过程之前,并不感冒。满屏都是Kevin Kelly(以下简称KK)的六趋势也是一看而过,直到视频出现,想看看他具体是怎么说的,看过之后有了很多的感触,就有了下面的这些文字。
屏幕化,应该是被KK简化掉了的概念。从文字上获取信息是我们与他人沟通的重要方式。文字的载体有甲骨文、竹简、纸张、屏幕,技术上的支持,信息的载体在进步,现在到了从屏幕获取信息的阶段。屏幕是电脑计算结果显示的窗口,所以你不用对出现在屏幕上信息感到惊奇,无论哪种不可思议的信息,其背后都有强大的计算机在支持,而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联系,只会让屏幕显示更加让人不可思议的信息。除了屏幕外,计算机展示计算结果的方式还有很多,声音,光、投影、信号、机器等等。
屏幕是我们与计算机沟通的窗口,这就引出互动的概念。我们用刀刻甲骨文和竹简,用毛笔写字,到用键盘敲打文字,到用手势操作屏幕,互动的方式被信息的载体约束。我们知道计算机除了屏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展示结果,可以将计算结果投影在物理实体上,比如将一个苹果的产地,重量,卡路里,甜度,新鲜度将这些数据投影在苹果上,你拿苹果吃一口,投影上的数据马上变化更改,吃苹果的动作就成为人机交互的方式。互动的方式有很多,RFID,NFC等,这取决于信息载体。KK太过注重技术,认为我们反馈给计算机,计算机也从我们的行为中获取信息,是双向互动的,双面镜。但是我们是人与人间的沟通,计算机是沟通中的一个工具,一个可以变声的传声筒,使用计算机的何种计算结果是由操作的人决定,我吃了一个苹果,我从计算机看到我摄取了多少卡路里,儿子则从视频中看到老爸偷吃了他的苹果。网站的使用者和设计者对于数据的考察角度不同,互动方式也不同,在屏幕上的行为也不一样。
分享,是KK导入数据流概念的引子,并试图用分享来解释数据流,但分享是个伪概念,对数据流的解释力很有限,而且还给自己惹来麻烦。所有东西都可以分享,也就是所有的东西都要被输入到计算机上,进行分享,这个是针对互联网社会化来说的,每个网民都生产信息上传互联网,这些东西才有可能在网上被分享。在facebook,twitter等发展之前,互联网同样拥有海量的信息,也到上传到网上进行分享,但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与现在截然不同,这是什么原因,KK没有进一步的解释。所有东西都可以分享,创造众多信息,足够多的信息是数据流形成的前提条件。这里KK谈到的例子,数据化自我,其产生有时间维度和自我两条线索,数据化自我产生大量的数据,这是数据流形成的前提条件,如何形成数据流,桥梁就是分享创造价值,分享这些数据,数据从私人转化为在网络上的数据(限与传播与接收者间的网络),数据获得价值,这些就成为一条数据流。
KK谈到隐私的问题,是分享概念的延伸。你要分享哪些信息,要在哪些范围分享,构成隐私问题的一部分。有人不惜造绯闻,拍私密照以图出名,有人用网名上网,从不透漏真实信息,这些都是个人判断,很难说有个标准。隐私问题除了个人还有网站方面的问题,网站将网民的行为数据肆意使用,进行分析并作为谋利的工具。这是对网民隐私的侵犯。
对称问题是KK对分享概念的自圆其说。分享是相互分享,一方分享多,一方分享少,就形成了不对称,同时分享创造价值,你多分享吧,让他们多了解你,这样你就可以从中获益,于是你分享更多的信息,他们更了解你了,于是就形成了对称。这是KK的逻辑,但真实情况更应该是这样的,若存在大量的非对称,也就是说分享数据的网民,和使用数据的网民数量不对称,分享的多,后果没这么严重,但分享的少,使用的人多,贫瘠的数据量是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描述吗?
分享是个伪概念,分享是创造和传播,不解释。
流,是对一串关联数据的描述,互联网上的数据可以通过某种共同线索相联系的数据,都可以称为数据流。数据化自我是时间和自我两条线索,网站流,地点流,事件流等等,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享,所有的数据都可以成为数据流。所有的数据流都有时间这条线索,不知道为何要如此强调实时特征,时间线索比实时更重要和创新的空间。
平台的导入很唐突,数据流间为何会相交,相交时是随时间流上的一个时间点,还是一个事件一段时间内呢,数据流无所不在,分散在各处的数据流为何可以汇集在一起,平台有何种吸引力能够导入数据流,还是说先有平台,再有数据流?小溪流一样的数据流,流到了一起,就成为了新媒体,成为了平台,跟小溪小河汇集在一起就成了大海,这样的逻辑是有问题的。水汇集的地方称为大海,这是果,原因在于大海地势最低,他拥有汇集小溪小河从高到低流动的河床网络,凭借这个网络,大海能够汇集分散在各处的水,集中在一起成为大海。数据流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汇集到平台上是果,那么因是什么,KK没有答案。
所有权和使用权,这个没什么好谈的。所有的东西都信息化,信息的可复制性,让信息的使用价值与所有权相分离,这也是为后面的信息价值兑现方式作铺垫。
互联网的信息如何兑现价值,试图通过所有权来控制使用权是很难行的通了,于是就从获取使用权入手。信息使用权获取方式有容易或困难,如何发挥信息的价值有方法(比如对KK的解读),信息的传播渠道有价值,信息的版权问题。互联网上的行为主体是网民,网民的个人品牌是有价值的,一个信息无法兑现价值,但可以通过相关联的信息兑现,比如一张图价值无法兑现,但可以通过图内的衣服购买链接来兑现,网民可以通过生产补充信息系统完整性的信息,来兑现价值。
没看过KK的作品,只在前几天看过他在TED上的一个演讲,怕会误解其意思,所以每点都重看很多遍,但误解应该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如此,我想主要的点应该偏差也不会太大,总体来说,对于关键点,共享也是他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与其理解有较大的偏差,且有些点没说全,个人感觉这个视频是差强人意的。
参考新闻:凯文-凯利:未来科技发展六趋势
凯文-凯利(KK)
《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Kevin Kelly)近日在东西论坛上表示,科技未来将有六个发展趋势,分别为:屏幕化、互动性、分享性、流动性、实时获取和生成性。
以下为六个趋势的详解:
第一、屏幕化。凯文-凯利表示,未来屏幕将无处不在,充斥人们的生活,未来任何一个平面都有可能变成屏幕。谷歌的新产品(谷歌眼镜)正致力于把屏幕带到任何地方。
未来的现实生活中将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数字世界,包括手机、甚至衣服和鞋子都将有数字化植入。目前在数字世界中,人们传播事实的方式已有所变化,这会改变我们对自己,事实与人的看法。
第二、互动性。凯文-凯利表示互动等于生命力。互动越来越强调在形体上变化,越来越符合人类的逻辑。手指操作只是很有限的方法,未来讲话和身体任何部分发出指令都将可以进行控制。同时,屏幕将能够进行眼神捕捉,屏幕将看着我们就像我们看屏幕一样,屏幕可以了解人的想法,并和人产生互动,这是书本做不到的。
第三、分享性。分享的途径为云计算。凯文-凯利表示云并不在远处,我就生活在云中。互联网络越大,云的影响力越大,人们会成为定量化的自我,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分享,都将被分享,所有的数据流、档案都可以进行分享。目前我们分享程度较低,很多社会还存在审查的问题,我们能再分享路上走多远需拭目以待。
第四、流动性。文件夹和页面将转移到流,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实时性”,如果不是实时的,就不能称为一个流。
目前,微博,Facebook等各种社交网络流都在实时更新,数据都在以流的方式进行流动,我们在完成“数据是一切”的现实。
第五、实时获取。未来我们强调的不是拥有,而只是获取与接入。目前已有很多用户上网并不是买,而只是订购,包括电影、音乐和书,再由电商会分流给原创作者。虽然我们现在有更快的交付行为,但是远不及实时获取快捷。
第六、生成性。当前出现很多副本,复制速度越来越快,在这样能够生成的世界下不能复制的东西是最珍贵的,例如及时性、个性化、原版、无形的培训正成为人们乐于支付的对象。无形价值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