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环境污染被人们广泛认识的今天,室内污染还未进入大多数人的认知视野。学生在学校教室里密度高,时间长,应该有更高的环境要求,但种种迹象表明学校教室的空气质量不容乐观,而且极易被人们所忽视。长期以来,教室空气污染这一“隐形杀手”一直悄悄地吞噬着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室内污染源对学生健康的危害是一个迫切和重要的课题,每个人都应责无旁贷。
关键词:学校 健康第一 室内空气污染 危害 对策
贯彻“健康第一”,每个人均责无旁贷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国家民委、科技部于2001年10月25日在北京联合发布了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在学生体质健康得到持续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体能素质下降,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肥胖人数明显增多,学生近视眼患病仍然居高不下等等。为此,上述五部委(局)联合呼吁——社会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学校体育工作,充分发挥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共同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大环境。学校体育是增进学生健康的主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方面均责无旁贷。然而仅靠体育一门课程和体育教师的孤军奋战,是不可能完成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任务的。因此我们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视线不能只盯着学校常规的体育卫生工作,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学习环境中所隐藏的有害于健康的因素,同样要引起高度警惕。这些因素有的是我们有所了解却容易被人忽视的,有的则是知之甚少,因此,笔者将校园诸如空气污染、灯光污染、噪声等等此类有损健康的因素,称之为校园“隐性杀手”。这其中以教室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最为突出。
一般中学生将近90%以上的时间在教室里度过
请看我校走读学生(初中生)通常的作息时间:
早上7:00左右到校;11:15中午放学后在餐厅或家里吃饭;12:30返校到教室里看书做作业,1:00左右上课,下午5:00左右放学。学生在校的时间一般为8.5小时,除去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有7.5小时即88.2%的时间基本是在教室里度过。毕业班的学生在教室里的时间还要多半小时以上;如果是住宿生还要加二个小时的夜自修时间。
课间休息时多数学生选择留在教室
据笔者调查:课间休息时,约有2/3~5/6的学生选择留在教室里。而且同天气变化有着直接影响,阴雨天或天冷天热学生都不愿离开教室,即便是宜人的春季,也有多半的学生待在教室里。学生不愿离开教室的主要原因有:一、懒惰心理。尤其教室在楼上的学生,不愿意上下楼梯,冬天怕冷,夏天怕热。二、学习问题。为完成课堂作业和下节课预习,准备工作。三、聊天嬉戏的同伴们都在教室里,而学校里又没有值得走动的地方,尤其是风雨天;学校安排教室,一般按年级段从低到高,楼层越高,年级段越高,学习紧张度越高,滞留在教室的学生也越多。笔者还注意到:在冬季所有的教室都是紧封门窗,多数教师走进教室还将最后的一扇进出门也关上。每当走进学生教室时,一股污浊的空气便扑面而来,但很少有人提出异议,在室内温度和空气质量上,人们选择了温度,也是下意识之举,因为温度更显见。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人们往往难以忍受。而在夏天学生仍喜欢滞留在教室,吹电扇已是学生享受的待遇了,而很少顾及吊扇引起的噪声,扬起的尘埃以及长时间吹风产生的不适反应,对于环境问题,学生没有多少选择余地。
约6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
室外空气污染已经被人们充分认识,空气中可以检验出300多种污染物,然而人们待在室内受到污染并不亚于室外,据统计有约68%的人体疾病与室内污染有关。为了搞清楚我国空气污染与儿童呼吸健康之间的关联,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选择了兰州、武汉、重庆、广州4个城市进行了历时8年的研究证实:儿童对室内空气污染比较敏感,相对于成人更容易受到伤害。污染程度越严重,儿童肺功能异常率就越高。严重的空气污染可以使儿童肺功能异常的危险增高30%—70%。研究结果显示,微粒污染使人们缩短寿命的风险增加15%~17%,使人们死于心脏和肺部疾病的机率增加30%。
另据新华社报道:我国每年因建筑涂料引起的急性中毒约400起,1.5万余人中毒,死亡约350人,造成慢性中毒达10万余人次。
学生的肺快成吸尘器了
在普通教室里,学生的密集程度非常高,人均面积只有一平方多点。在教室里由于每次课间师生的频繁走动,使得灰尘一直漂浮在整个教室中,在阳光斜照下很明显地观察到,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物污染,尤其是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道,在肺部沉积,又通过肺泡进入血液。有些细颗粒物上富集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酸性氧化物以及病菌。世界各国目前对粒径小于10微米不能被人的上呼吸道阻挡的可吸入性颗粒(即PM10)非常重视,尤其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可吸入性气溶胶(即PM2.5)。这种气溶胶微粒被吸入人体后,约有50%吸附在肺壁上,会渗透到肺部组织的深处,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咽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并破坏肺组织引起呼吸困难,进而导致心肺功能减退甚至衰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我国各个城市普遍监测的只是总悬浮颗粒(TSP)。学生每天在教室的六七个小时中,都无一幸免地将大量颗粒状污染物吸入肺中,难怪有些学生总是莫明其妙地出现许多病疾。
冬季是学生发病的高峰期,也是流感等某些传染性强疾病的高发期。由于学业负担过重,一般情况下,学生患病,家长往往不肯让学生放弃一丁点学业,总是让学生带病上课,对此学校、教师往往都持表扬的态度,其精神固然可嘉,但也要考虑其做为病源体,可能会出现的危害。如2001年底,由于连续的阴冷雨天,使得我校学生只能长时间待在教室,教室里紧闭窗门,起初个别学生患病,接着班级学生接二连三地大量出现感冒、发烧、咳嗽等类似病症,尤其初三年段更为严重,有些班级患病的学生甚至超过半数。 “感冒了!”,竟成为大家见面时最常用的问候语。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而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可在空气中通过飞沫、尘埃蔓延因呼吸而感染,大多数人把流感当成小毛病,却往往被这个瞧不起的小东西悄悄地击倒。据记载,1918年世界流感爆发流行,使2500万人死于非命,这个数字远远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850万的死亡人数!至今,全世界每年仍有10%的人口即6亿人得流感。
教室密集的环境中,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是另一类室内主要污染源。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虽然不算是烈性污染元素,但其含量增多的危害,却不容忽视。在新鲜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0.03%~0.04%,人生活在这样的空间,不会受到危害。关于二氧化碳在室内空气中最大的允许含量,各国尚无统一规定,一般公认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0.1%以上时为污染。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同,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达2%时,可使人的呼吸加深,吸气量增加30%;含量达3%时,人的呼吸增加两倍,并伴有血压、脉搏改变和劳动能力降低;含量达到4%时,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含量达到8%时,呼吸困难;含量达到10%时,意识不清,不久会导致死亡;含量达到20%时,数秒后瘫痪,心脏停止跳动。调查表明,儿童、青少年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一方面,儿童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期,按体重比,其呼吸量比成人高50%;另一方面,儿童有80%以上的时间生活在室内。据室内环境专家测试,儿童每小时所需新鲜空气约15立方。一间15平方米、2.7米高的现代居室,里面的空气仅够2个人顺畅呼吸1小时。如果每个儿童占教室空间为5立方米,则每小时需要换气3次。而一般中学教室为60平方左右,高度3.4米,55名学生所占教室空间仅为3.56立方米,在风雨天和冬季窗门都是紧闭的,根本没有换气的意识、习惯和条件,而且即使在气候适宜时,全部开启门窗,如果没有风,换气量也远远满足不了五、六十名师生学习的需求的。
据北京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对4家著名的大型商场的空气质量进行的一次测试表明:在商场开门营业后1小时,空气中细菌含量就高于室外45%以上;二氧化碳含量比室外高3倍以上,悬浮颗粒物浓度高于门外60%以上;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学校教室里,学生人均占有的空间,远远低于大型商场,卫生环境一般也不如大型商场。所以,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病菌等空气污染的程度更为严重,供大脑思维活动的氧气含量不足,造成学生学习效率大大降低,经常出现头昏、头痛、胸闷、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症状。此外还有教室自身的建材上污染,涂料、门窗桌椅的油漆污染,涂改液、铅笔、纸张等文具污染等等,其危害也是触目惊心的。
体育室内课要进行更多的走、跑、跳、掷和各种肢体活动,其活动场地一般在教室、体育馆以及空闲场所,学生运动时呼吸加强加深,而空气中沙尘量也大增加,如果教师不充分考虑到锻炼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无疑于客观上给学生逐渐埋下一颗定时炸弹,遗害终身。
室内空气质量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1年6月至9月,国务院两位总理;连续3次批示,指出居室环境问题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必引起高度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进行研究。学校教室内的空气质量,是否更需引起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重视呢?
对策: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为此,学校教育要坚定不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扎扎实实地把“健康第一”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学生做为教学主体,充分体现以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不能成为一句口头禅,而应当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具体的措施上。人有多方面的需求:物质的、精神的,在未来的发展中,物质总是跟随一定的社会形态和人们的生活水准发展的。因此,学校教室的功能设计,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进行。
一、教室功能智能化。
1、 衡量室内环境好坏有一个重要指标:新风量(每小时换气多少次),正常情况是一人一小时30立方米,量少的话造成学生大脑缺氧,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昏昏欲睡。因此,增加教室通风换气设备,是当前治理空气污染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明,室内通风好坏,对室内空气质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有条件的话,一般的家庭和幼儿园、学校,最好还要配备室内空气净化器,让我们的下一代享有呼吸新鲜空气的权利,这是一个生命基石的问题,是一个比照顾好学生吃好穿好都迫切的问题,应该尽快引起大家的重视。
2、 增加教室采光玻璃的面积和调节自然光的能力,使光线更加柔和宜人。室内的朝向、采光、日照也很重要。多日照的房子,有利于提高人们肌体免疫能力。因为太阳光能有效杀灭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3、 放置绿色植物,上海植物园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共同完成的室内绿色净化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种植有生命的绿色植物能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苯等有害气体,有益于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如在室内每10平方米放置一盆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就能吸收有害气体。有的植物还能将有害化学物质转化为植物养料,像冷水花、常青藤、吊兰、仙人掌、棕竹等等等,这些植物不但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吸附尘土,净化空气,而且生命力强,不用特别去照料。
4、 能否发明一种价位不高的空气污染报警装置,以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到要求。
二、 因为我国多数地区四季温差很大,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严寒让学生选择的地方只有教室。室内温湿度的高低对人体健康和工作、学习、生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考虑到温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应是18℃,湿度应是40%~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最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室内温度过高会影响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5℃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胀、思维迟顿、记忆力差。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但在学校里,冬季要想开窗换气,又无法解决冷风的侵袭;夏季里电风扇的气流,带来了凉爽也不断地给教室尘埃推波助澜,真有点饮鸠止渴的味道。如何解决“冷耐受” 、“热耐受”和室内空气质量的矛盾,也是学校一个两难的问题,希望各方面能予以关注和研究。
三、做好去沙、防尘工作。
1、 在学校大门口,楼梯口等学生必经之处,设立去沙沟栅,尽可能减少带入教室的沙尘量;
2、 教室地面保证质量,地表既要防滑又不应起沙;每日卫生清扫尽可能用湿拖把拖地,定时地面喷洒,既可防尘,又能保持空气湿度;
3、 学校裸露泥土的地方,尽可能种(养)植被。以往开学之初,学校打扫卫生教室周围甚至操场上的凡是野草一概连根拔起铲除,实际上这样不利于生态环境。校园里,应该容纳蜜蜂、蝴蝶、青蛙、小鸟小虫和植物,对于野草,我们也只需经常修剪它们即可。目前十几万元的人工草坪在一般中学里并不实用,那为什么还要拒绝大自然的恵赠呢!学校要留出相当面积进行植树,利用植树节、教师节以及入学、毕业等契机,发动广大师生为学校种爱心树,几年后学校就会出现郁郁葱葱的景象,这样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又能形成良好的生态小环境。
四、逐步实现小班化教学,增加学生的空间占有量。
五、高层建筑之间设立空中走廊,方便楼上教室的学生走动和远眺,这样即能呼吸到室外新鲜空气,又能起到调节视力,预防近视眼病的作用。
六、增加室外活动的内容,养成良好健康卫生习惯,如设置娱乐健身路径,让学生乐在其中;设立涂抹墙让学生任意写字作画;饲养小动物,让学生去观察、爱护;勤洗手、洗脸,注重个人卫生。这些都能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室外活动。
七、2001年9月15日卫生部颁布实行了《空气质量卫生规范》,对教室的环境有了新的规范。对学校教室的环境监督和监测要实行制度化管理,在实际执行中要法制化,形成一整套的监督责任处罚措施,对违反相关法规的责任人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确保法规制度落到实处。对于新建和新装修的教室,在工程做完之后一定要请专业的检测部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达标方能进入。
长期处于室内污浊环境和缺氧状态,对儿童、青少年大脑发育很不利。英国科学家通过大量调查后公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环境污染使人类特别是儿童的智力大大降低!参与研究的威廉斯博士说:“这个结果超出了人们以前的估计,人类的大脑在被人类自己的行为所损坏。”当我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还能够无动于衷吗?
环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所有客观外界条件的总和。人体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又相互对立,研究环境与人体的关系,科学地利用环境,从而消除、避免或控制某些环境因素对人体的致害作用具有重要产意义。因此,无论从学生的身体还是智力发育看,环境污染特别是室内空气污染对学生的危害都是不容忽视的。为此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及社会各界应形成强烈的环境健康卫生意识,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从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点出发,积极汲取先进的科学的健康理念,共同创造出一个安全卫生、科学文明的生活学习环境。
2001年12月
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学校体育》 2001年第六期
3、《体育保健学》体育保健学编写组编.—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论文题目:《警惕校园“隐性杀手”》
论文作者:翁辉 林雪伟
作者单位:翁辉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初级中学
林雪伟 浙江省慈溪教委教研室
联系电话:0574-63895903(宅电) 0574-63814651-8005(办公室)
邮政编码: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