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子女婚后与父母分住已成了一种潮流,但也有一些家庭,因为种种原因,长辈与晚辈同居一处,组成热闹的大家庭,日复一日,两代人难免生出矛盾。
晚辈的诉说
结婚之初,我们选择了租房单住,二人世界轻松简单。因为年轻,朋友多,我们家成了朋友团聚的会所,人少就自己下厨,人多就到饭馆吃,自由快乐!每个星期我们到老人那里吃顿饭,一起出去买买东西,相处得很融洽。婚后3年有了孩子,我娘家不在北京,老公是独生子,没怎么犹豫就由婆婆帮忙了。为节省开支和生活方便,孩子满月后,我们退掉租住房,搬到了公婆的老房子里。可一开始和公婆同住,就矛盾重重。
习惯不合生嫌隙
我和老公都爱睡懒觉,可公婆却总是黎明即起,弄得我们也不好意思赖在床上,整天哈欠连连。这还好说,我习惯家里一尘不染,床单、被罩什么的每周都洗一次,孩子的衣服更是一天一换,婆婆却嫌我太精细,浪费水电,难道爱干净还不对吗?
家务分担起风波
在家里,我每天四处收拾,手脚不停。公婆是散漫的人,除了带孙子玩儿,对家务不太上心。我早上出门时泡在盆里的衣服,下班回来原封未动。平时,公婆很少买菜做饭,我上班时常常接到婆婆的电话:
“晚上吃什么呀?你带点回来吧。”累了一天,回家还有一堆事情,老公常加班也帮不上我,真让我又烦又气。
子女教育分歧大
儿子上幼儿园时,和小朋友打架,我批评他,可公公却说: “好小子,咱就不能让人欺负,记住,谁打你你就打他!” 儿子耍赖要买玩具,我不答应,婆婆把儿子搂过去:“干嘛让孩子不高兴呀,不就一个玩意儿吗,奶奶给买!”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了,我拿公婆没办法,他们也不接受我的教子理念。
夫妻亲昵惹尴尬
年轻夫妻,难免有些亲昵之举。一次,看电视时,老公无意识地搂着我的肩,婆婆看见脸一沉,对着我俩,冲坐在我们旁边的儿子努努嘴,轻声说:“孩子可在呐。”闹了我一个大红脸。于是,我和老公在公婆、孩子面前,从来一本正经,夫妻亲热也总小心翼翼的,真是压抑。
解决矛盾需要沟通和尊重
长辈与晚辈同住,矛盾肯定会存在,这是所有家庭都一样的。如果耐心沟通,相互了解和理解,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沟通是否良好,反映出双方的性格和对人际关系的心态,并不仅仅是相处技巧的问题。所以,相处出现问题,双方都需要耐心反思自身性格和心态的问题,反思自己对对方是否了解和尊重,也就是努力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才能找到相处融洽的钥匙。
对成年子女要平等宽容
对于年老的父母来说,要意识到,家里那对小夫妻已经是成年人了,他们已经长大,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多一些交流,少一些主观的猜测和臆断;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强硬固执的家长作风;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凡事看不惯不接受的埋怨,子女如沐春风,大家庭定会繁荣美满。
维护子女应有的地位尊严
当子女也有了后代时,老人一定要在头脑中培养一种意识,即给予子女做父母的地位和尊严,切忌仍然把他们只看成孩子,凡事都居高临下地指点,以经验自居,要求子女言听计从。虽然这样做常常是出于好心,为子女着想,但却干涉了子女的人生角色转换,剥夺了他们在孩子教育上的主动权,势必会引起矛盾。
寻找家庭以外的精神寄托
虽然同住一起,但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自然就有了自己的生活。作为老人要接受儿女拥有独立生活空间的现实。同时,老年人也不要把目光都局限在家庭的小范围中,局限在与子女和第三代的关系上面,应该多与社会接触,交交朋友,开阔视野,丰富生活。
给老人的建议
不做“总指挥”
父母不要总以家庭核心的形象自居,不要指挥一切,决定一切,要给子女发言权和决策权,营造平等、民主的家庭气氛。
不当“总干事”
即使是出于关心疼爱,父母也没有必要对同住家庭的家务大包大揽,实际上,这样往往费力不讨好。何况,子女分担家务是应尽的义务。
不说“吹风话”
父母不要在背地里对子女表达对其配偶的不满,这样令子女感到为难,更容易造成误会,激化矛盾。有意见不妨当面提出,不是原则问题的干脆忽略过去。
不能“大撒把”
父母完全不理家务,不分担开支,凡事推给子女,一味养尊处优,很容易让子女备感负担,引起分歧。力所能及的照顾家庭,您的付出会赢得子女由衷的尊重和更多的关心。
不打“隔断墙”
母要给同住子女独立空间,但也不要太绝对,恨不得每样东西都认清归属,每件事情都分清责任范围,弄得完全像两家人,失去了应有的家庭温暖。
不分“薄与厚”
父母对自己的子女和媳妇、女婿要力争一视同仁,不要明显地偏袒、疼爱一方,而对另一方采取冷淡或提防的态度,这不太容易做到,但却是家庭团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