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绣球(壮族)



  投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一项传统体育游戏,它的历史悠久,最早出现于2000年前绘制的花山壁画上(见《宁明花壁画资料汇编?宁明花山临摹》),但当时是用青铜铸制的兵器,用于甩投,称为“飞砣”,多在作战和狩猎中应用。后来人们将飞砣改制成绣花囊,互相抛接娱乐。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媒介。现“抛绣球”仍广西百色、柳州、南宁、河池等区流传。

  每逢春节、三月三、中秋等传统佳节举行的歌圩中,壮族青年们相邀集村边、地头、河畔,分成男女双方,互相引亢呼唤,“呜嗨” “呜嗨”声不绝于耳,以表过亲切问候。双方选定对歌抛球的位置后,便开始用歌声相互询问,歌词内容包括理想、情操、农事问答,谈古论今等等,十分广博。对歌有问有答,歌声此起彼落,唱至酣畅,姑娘们便运转起手中的绣球,向中意的小伙子抛去,小伙子眼明手快,反应敏捷,准确无误地接过去绣球,否则即会惹起旁人的哄笑,接住绣球的小伙子将它赏玩一番后,又向姑娘抛回去,经过数往返抛接,如果小伙子看上姑娘,就在绣球上系上自己的小礼物,诸如银首饰或钱币,抛回馈赠女方,馈赠愈重,表明小伙子对姑娘的情意愈重。姑娘若接受礼物,就说明同意小伙子的追求。于是继续对歌互表情意,或相约到僻静处去互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