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水乡周庄有着许多独特的民俗风情,无数中外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被“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所吸引,同时被周庄独特的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凡是参与这种民风习俗的人们,都会终生难忘,周庄阿婆茶和水乡婚俗,则是周庄水乡民俗风情的两个典型代表。
阿婆茶
阿婆茶已有几百年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形成在明代,到清朝民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是苏南一种比较普及的民俗活动。
说起喝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历史,而且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周庄阿婆茶已有几百年历史,可追溯到南宋,形成在明代,到清朝民国已进入寻常百姓家,是苏南一种比较普及的民俗活动。
周庄阿婆茶独特而讲究。
第一讲究是泡茶的水。水分天落水和河水两种,天落水不是一般意义上下雨天在屋檐下积蓄起来的水,而是要等用连续两天雨水中第二天的雨水,这样的水才纯净,由此积聚起来的雨水才叫天落水,最好是春天的雨水,既甘冽又清纯,所以,家常一般都用河水,将提上来的河水先放在缸里放明矾“淀清”,使水质做到既“纯”又“净”。
第二讲究是煮水的器具和燃料。煮水器具最好用紫铜吊壶,不用黄铜吊壶。因为黄铜吊壶煮出来的水有铜臭味,所以茶馆店铺所用的一般都是紫铜吊壶。而一般人家买不起紫铜吊壶,大都只能用自己烧制的瓦罐煮水。炉子是用破旧的陶盆、瓦片和烂泥糊制而成,也叫风炉。煮水的燃料用松树枝最好,其次是菜秸秆、毛豆梗、干树枝、竹片等,这样煮出来的水既甘甜又有一股清香。
第三讲究是茶叶的新鲜。茶叶中的上品当属龙井、碧螺春,但一般人家买不起这种高档茶叶。大多人家只能买二三等的绿茶、散片,但一定要是新鲜的,这样泡出来的茶才具备“色、香、味”的特点。
喝阿婆茶,要配备许多茶点、茶果。茶果有南瓜子、西瓜子、香瓜子、花生米、茴香豆、熏青豆、煨酥豆等。茶点是应时令的,有麦芽塌饼、菜花头塌饼、撑腰糕、粽子、青团子、云片糕、橘红糕;还有许多酱菜,有咸菜苋(阿婆菜)、酱姜、酱瓜、萝卜干。几乎所有的茶点、茶果、酱菜都是阿婆们自己亲手制作的“原创作品”。味道的纯正鲜美不知要比商店里购买的好上多少倍。
阿婆茶的饮具一般都用茶盅、盖碗,这样的茶具能把泡出来茶的清香味持久地保持。泡好茶后用盖子盖好,让茶叶里的味道慢慢“滋养”出来,也不能盖得太久,那样会把茶“闷死”,那就没有茶的清香味了,所以泡好茶后,只需稍微“闷”一下,就可以品茶了。喝一会儿,再冲上开水,又要把盖子盖上,没有盖的茶,茶味是出不来的,即便出来了,也很快就蒸发掉了。喝阿婆茶,就是要不断地喝茶、不断地冲开水、不断地加盖,这样泡的茶就会喝得有滋有味。一次性杯子泡的茶,由于没有盖子,即使是最好的茶叶也没有茶的清香味,况且杯子是纸质的,与茶水发生化学反应,泡出来的茶会慢慢变味变黑。保暖杯泡的茶是会把茶泡死、闷死,自然也就没有什么茶的味道了。
周庄的阿婆茶一般在正月十五后就开始了,邻里之间轮流作东。上午,东道主就把茶果、茶点准备妥当,茶盅茶碟都洗刷得干干净净。午饭后,被邀请的阿婆们就开始登门了,她们穿着整洁干净的衣服,满脸笑容,怀着走亲访友的愉悦心情来做客。阿婆们边喝着茶,边吃着茶果、茶点,边唠叨着家常,她们把自己的快乐说出来一起分享,同时也在喝茶中化解他人的烦恼和忧愁。她们这种情感的交流都是质朴和真诚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去奥地利维也纳,那里的旅行社老总通过翻译告诉我,到中国旅游,如果不到周庄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凡是去中国旅游的人,都是从机场到宾馆,又从宾馆到景点到饭店到购物商店,所遇到的人都是旅客,看不到生活中的中国人,只有到了周庄,才可以看到原住民在河埠码头上淘米洗衣服,在水岸边空地上下棋喝茶,商店里有磨豆腐的,有光着膀子打铁的,有在家门口做针线活的,你也可以在行人中挤来挤去,这才是生活中的中国人。
阿婆茶已经在周庄延续了几百年,直到今天,周庄原住民还在那里延续着并不断上演着。
水乡婚俗
这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每一项仪式都是按照我国古代婚姻礼制的主干“六礼”沿袭而来,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就确立了。
昆山的水乡婚俗,主要分布在昆山南部,包括周庄、锦溪、千灯、张浦、淀山湖等地。其中,周庄的水乡婚俗最接近原始状态,历史渊源最为深厚,传承最为纯真。
周庄的水乡婚俗不仅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每一项仪式都是按照我国古代婚姻礼制的主干——“六礼”沿袭而来。古代的婚姻礼仪,指从议婚到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就确立了。
传统所记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除“纳征”以外都要用“雁”。大雁是鸟类中“情挚”的典型:母雁失去公雁,或公雁失去母雁,再不会去另寻新偶。雁作为两性之间稳固关系的象征,就这样自古及今保留在传说和民间风俗中。从古至今,江浙某些地区订婚时都要依照古时风俗,男方需送一对雁作彩礼,后来由于雁缺,便用鹅代替了。也有一种说法是男方提亲用雁,拿鸿雁去女家求婚,是表示求婚者具有合格的射猎技能和养家本领,是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劳动能手,符合女子健壮而勇武的审美标准。
纳采是婚姻礼仪的六礼之首。男方欲与女方结亲,请媒妁(人)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方纳“采择”之礼。古代纳采的礼物只能用雁,纳采是全部婚姻程序的开始,周庄人称之为“提亲”,男女双方都可托媒,托媒后男方要向女方出帖子。
问名为婚姻礼仪中的第二礼。原即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帖后,占卜吉、合八字,问请女子的姓氏和幼名,由男方根据女子的姓名到宗庙占卜吉凶,卜得吉兆,亲事才可能向下一步发展,反之,则告吹。
纳吉为婚姻礼仪中的第三礼。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时,纳吉也要行奠雁礼,周庄人称之为行“小盘”,婚约正式确定,也属于小定亲,古时通常男女十六七岁时候举行。
纳征为六礼中的第四礼。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礼。男方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中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周庄称为“大盘”。通常在正式成婚前半年举行。女方接收后,这件婚事便正式确定。以前送“小盘”、“大盘”时男女均不见面,全由媒人出场包办。
“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属于婚姻礼仪中的第五礼,是男家派人到女家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按周庄的规矩,男亲家要正式和女亲家见面,协商迎娶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在迎亲时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和礼遇。
亲迎又叫迎亲,婚姻礼仪中的第六礼,是新郎亲自迎娶新娘回家的礼仪。亲迎是水乡婚俗中最生动的篇章。新郎在迎娶之日要亲自到女方家中迎接新娘,迎接的工具为水乡特有的迎亲船,这时的迎亲船要披红挂彩,船中搭有彩棚,并进行摇快船表演。
娶亲的船几天前就要准备了。一般水乡较大的木船有两种,一种是河边子船,一种是蠡墅船。河边子船,船体较宽,但船身较短。蠡墅船船体适中,但船身较长,吃水浅,走得快,一般都用蠡墅船。迎亲的蠡墅船要在船舱搭花棚,棚顶上要盖上大红的绸缎,船上添有大红的囍字。所有船上的用具,如大橹、小橹、竹蒿、跳板都要系上红绸带子,掌大橹、撑蒿子的都是村里的好把手,其余拉绷的小伙子,都是村子里选出来的“绷手”,个个生龙活虎,英俊威武。船上除上下船要用的跳板以外,还要准备一块“摇快船”用的跳板,放在大橹的橹绷下面的船板上,要跳出船体60公分左右,这叫“出跳”。原本一个人掌橹,一个人拉绷,现在变成由近十个“绷手”,轮流拉绷,而且每人只拉两绷半,就是拉满来回两绷,到第三绷拉回去的时候,第二人接上去,有力推出第三绷。这时每个绷手用尽全力,又不断接力替绷,加上出跳、拉绷的人的合力作用在橹上,水中橹板不断地摆动,加上平时用一橹,现在用上了二橹,船在水上就像上了发动机一样,飞快地摆动起来。在小河里是很难舒展快橹快船的,只有在广阔的湖面上,才能实施“摇快船”,这时的迎亲花船,就叫“花快船”。
新娘子的嫁妆是根据家庭经济情况而定的。富家的女儿出嫁,当然是不一般的,显得贵重而奢侈,穷人家的女儿出嫁,也是尽可能讲究。按规矩,有几件嫁妆是必备的,第一是被子,好一点是绸缎被面,差一点的花布被面,被面色彩基本上是一红一绿。第二是子孙桶,子孙桶也就是马桶,以前生孩子由“老娘”接生,孩子就生在干净的马桶里。马桶里要放枣子(早生贵子的含义)、红蛋、桂圆等。第三是针线匾,以前全家所有的衣服鞋帽都是主妇用针线做出来的,所以针线匾是家庭妇女必备的工具箱。还有必备不能少的,如梳妆盒、条箱(衣箱)、脚桶、面盆(都是木头做的)。还有一样东西农村新娘子要带的,就是童篮,用竹子做的,不用拉档,呈椭圆形,比篮子要大,有点像筐,童篮要放新娘的鞋子,今后小孩用的尿布、布袄,上面用蓝色印花布盖着。
新郎家接亲时的礼物,要用一脚肉(带脚蹄髈)、一条肉(肋条肉)、两条大鲤鱼、两根青竹和一些家制蒸糕;女家要收下一脚肉,待等满月时新娘子的弟弟去看望时再带去。还要收下一条鱼,表示“游来游去”(有来有去)的意思;鲤鱼表示鲤鱼跳龙门,年年有余。糕代表“高来高去”,青竹女家也要收下一根,表示两家都节节高升。
新郎送的礼物是公开明白的,但是新娘自己带的嫁妆可以有所保留。古代女人出嫁带过去的嫁妆都被称为“梯己”“私妆”,这部分钱由娘家置办,属于女子私有,一般大户人家给田庄地铺,小户给个几两纹银称为压箱钱,这些嫁妆是必须给的,没有嫁妆的女子会被婆家看不起,而且以后也没有地位,这些钱的使用都是媳妇自己处理,生息和租金都是媳妇自己的,和婆家没关系。这笔钱婆家绝对不能去要,因为这是媳妇私有的,如果家庭条件不好,媳妇说要补贴家里自愿拿出来是可以的,婆家如果去要就会被人嘲笑,是非常不体面的行为。女人死后,嫁妆作为一笔单独的财富分给自己的儿女。
水乡婚俗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直到镇村通公路以后,汽车替代了木船,才使延续了几百年的婚俗成为历史,但周庄为了传承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出了“水乡婚俗”系列活动,已成为中外游客喜欢的旅游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