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婚礼上的倒宝壶与说令子


朔州地区过去有许多地方,新郎、新娘拜堂完毕入洞房还要举行一个叫做倒宝壶的传统仪式。这一仪式既有雅文化也有俗文化。所谓的雅,就是说一些绕口令,看新娘的口齿伶俐程度和智商的高低;所谓的俗,就是说一些荤令子。荤令子虽然令新娘觉得难堪,但婚礼三日无大小,更能增添几分热闹,即使嬉戏得过分些,新娘也不能恼怒。

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不论雅俗,最终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因为在旧社会,特别是封建时代,青年男女没有自由恋爱的机会,有的婚前甚至还未见过面,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坠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通过倒宝壶,可以增加双方的了解,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使之很快熟悉起来,融洽感情,为入洞房前增加一些了解,协调两人之间的紧张气氛。

倒宝壶一般由新郎的姐夫主持,长辈男性不介入,参加者有姐夫系列和小叔子系列及同学朋友等。

所谓的“宝壶”就是昔日的酒壶,铜或锡制成,肚大颈细,呈三角形,壶口呈喇叭状,一般容量四两左右。壶内装小米,外用一尺见方的红布将壶嘴盖住,壶颈上扎几条有色棉线,隔一段挽一结,直至挽完。

在倒宝壶开始之前,主持仪式的姐夫要简单地化妆一番,把脸抹黑,皮袄翻穿后骑上扫帚隐匿于院内某个角落,新郎、新娘捧宝壶边寻找边呼喊:“哩哩壶,啦啦壶,请上姐夫倒宝壶;姐夫穿的烂皮裤,虱子咬得坐不住。”未寻到时姐夫不吭声,一旦被发现,姐夫就问:“请上姐夫倒宝壶,给姐夫拿的啥礼物?”有调皮的新郎、新娘会这样回答:“扫帚疙瘩烂沾布,请上姐夫倒宝壶。”姐夫不为所动。最后是这样回答的:“喜糖喜烟小礼物,请上姐夫倒宝壶。”姐夫收礼后,再骑扫帚随新郎、新娘回洞房,开始举行此仪式。

新郎、新娘要面对面盘腿而坐,新郎双手抱宝壶,新娘双手拿着挽结的色线等待号令。倒宝壶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为说令子解疙瘩。由参加人写好令子让新郎、新娘说,说毕由姐夫裁判是否合格,若合格则可解一个疙瘩;续说续解,直至解完为止。如难以说准,发令者可得赠礼一份。

令子一为绕口令,二为荤段子。常说的绕口令有“红凤凰,花凤凰,花红凤凰粉凤凰”;“上南山,砍鞭杆,会砍的砍个圆溜溜鞭杆长鞭杆,不会砍的砍个圪柳鞭杆扁鞭杆”;“墙上钉个钉,钉上挂个瓶,炕上放个盆,瓶掉下打烂盆,盆叫瓶赔盆,瓶不赔盆盆赔瓶”;“南山有个吹腿粗,北山有个吹粗腿,有一天二人比腿粗,不知是吹粗腿比吹腿粗的腿粗,还是吹腿粗比吹粗腿的腿粗”;“我到场面簸谷板,有谷板,簸谷板,没谷板,我不簸谷板。”

荤段子也是令子的一种,有些段子其实是一则谜语,面荤底素;一般是新郎、新娘一人一句。

疙瘩全部解开后,第二步就是倒宝壶。新郎、新娘分别将上衣解开,大襟对大襟,新娘先揭去红布,再将部分米倒入大襟内,二人同时说:“大襟对大襟,过上好光景。”新郎将剩余的米倒入大襟内对着新娘底襟,二人再同时说:“大襟对底襟,光景真厚沉。”之后将米倒入新娘底襟内包好。新娘叫一声“妈”,婆母应答后,新郎问:“米往哪儿倒?”婆母道:“×××地方有一米瓮。”

新娘又问道:“瓮内放着啥?”婆母答:“瓮内放着个酒盅盅。”新娘必须回答:“当年给您生个胖孙孙。”然后将米倒入瓮内,否则,闹洞房的人是不让倒米的。至此仪式全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