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是一个古老的县历朝历代修建了颇多的寺庙,故而庙会也很多。据不完全统计,一年中大小庙会不下六十余次,多在春忙前或秋收后农闲时举行,会期三天五天不等,最大者历时十天。以规模而言,县城、慈峪镇、陈庄镇的庙会规模较大。
成官庙会
农历二月初一,为纪念清灵寿知县成肇麟而设。
成肇麟(1846-1901年),江苏宝应人,同汉癸酉举人。先任教谕,为官清廉,政绩显著,屡有升迁,曾任知州、知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灵寿知县。光绪二十七年,八国联军之德军追击逃往西安的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路经灵寿,强令成知县急筹军粮肉食,并限令限刻备八百匹骡驮、八百副参鞍,另加百名妇女、五百只鸡。成知县拒不答应。敌乃以最残暴手段对成进行人身摧残。先是纵敌抢掠,四处骚扰,竟以活牛为虏,火焚以食:继将成知县拖于马尾,绕城飞跑,直将成手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昏昏欲死。成知县忍辱饮情,难脱魔掌,于夜遗书一封,遣人绕道送呈现正定知府江淮绪言。书称:“吾人如以物资敌,无异臣子助敌以攻君父,此则不只于心不忍,且有损大义。为保持国家民族尊严和为官节操,决计用生命与敌寇抗争到底。”并附绝命诗一首,诗曰:“屈已全民命,捐躯表素情,乡关涉何处,孤惯郁泉台。”书发深夜,于衙署院内投井而死。
光绪帝返京后,闻成死节,深为哀赞,降旨于殉职之地,立专祠奉祭。县人为纪念成官,特将其殉难之日农历二月初一定为庙会,会期三天,中心在距“成公祠”最近的城西北街。届时城周数十里村民,携供品前来奉香赶庙,从早到晚,人流拥挤,比肩接踵,祠内香烟缭绕,灯烛辉煌;街上高跷竹马,曲艺成队,露天戏台演唱,锣鼓喧天。尤以各村武术,趁机比赛,刀松棍棒,各显神通,臂挥拳击,互不相让,观者如堵,水泄不道,鼓噪哄叫,一片沸腾。大街小巷,摊贩林立,茶不面食,一应俱全。抗日战争爆发后,特别是1938年县城沦陷后,成官庙会逐渐衰落至停止,且一直不再兴起。
灵王庙会
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开始为县城大东关的庙会,现成为县城春季最热闹、繁华的庙会。此庙会因大爷庙而起。东关长街文兴桥东北建有明灵王庙,明朝天顺中敕建,庙额称“灵寿候祠”,俗称大爷庙,庙祀汉将邳彤。邳彤乃东汉光武中兴大将,以功封灵寿候,死后邑人建庙祭祀,以求保佑。据说邳将神像塑坐巨井之上,井中常发鸣声。明天顺年间,英宗帝体生一疮,久治不愈,一晚偶得一梦,见有一个暗中治疗。疮破脓淌,一时舒时,旋即痊愈,因意神仙相助,下令让人即愉梦中所见绘制,建戏楼,树牌坊,三重大殿,一道走廊,规模之盛,一时无比。
此后,乡人乞神索药无不灵验。为纪念药王邳彤,于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设大祭,开庙会,大聚僧侣,诵经褥告。是日,大戏演唱于戏楼,杂耍卖艺于街巷,四邻五乡,府州各县都来灵寿赶庙,敬神讨药者,拜倒晨神像之前,逛庙散心者,杂沓于众人之中,人流如潮,涌来涌去。以是“大爷庙”闻名假迩。三月庙会变成为灵寿的盛会。日伪时期,大爷庙被毁,但庙会保留至今,自三月二十一至二十六共6天,仍是灵寿最热闹的庙会。
城隍庙会
农历十月十八,地点城内,旧时人死归天,家人都到城隍庙烧纸报到(乡村中则到村外五道庙烧纸,由五道爷转报),因之城隍庙为一县之大庙。灵寿县城隍庙建在县城内十家街东路北。前戏楼,后寝宫,正殿居中,廊庑分左右。整个建筑宏伟壮丽。城隍阎罗,塑像鲜明,贴金面颊,光彩照人,凶煞恶神,镇慑人心,平时行人路过城隍庙站,缄口无言,解肃惟谨。住庙道士有良田数顷,生活优裕,终日诵经习武,吹弹歌舞,官府要员,地方绅商,时有奉献,主持道长,不啻阎君附体,人人敬畏。
每年农历十月十八为城隍开祭日,大开庙会,广招客商,会期十天,以皮毛交易为主。整个城内大街,人众云集,车马喧阗,非常热闹,旧代,城隍庙历经重修,香火不辍。民国十二年犹大加整修彩饰。民国十八年,破除迷信,先将塑象拉倒,城隍庙两廊与戏楼,改建为县民众教育馆,后院寝宫与道士院为县保卫团总部。“七七”事变,日寇来灵,县城关绅士组织维持会于此,新中国以后改建为人民礼堂。如今,十月十八仍是县城秋季的主要庙会。
慈峪镇庙会
慈裕在战国时期即已成镇,有“燕南雄镇”之称,是灵寿县中部丘陵地区的商业中心,除逢五排十为集日外,一年中有五个庙会,即三月十五的火神庙会,五月端五岳五月庙会,七月十五的鬼节庙会,九月十五日的老母庙会和腊月十五的三官庙会,其中以三月十五的火神庙会规模最大,并一直保留至今。慈峪镇东门、西门外各有火神庙一座,每座庙对过都建有戏楼,每逢三月十五祭神烧香,戏楼必有大戏,买卖生意分布半镇,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尤其以农业生产用具最多,另有马戏、杂技、打拳卖艺等。会期6天,是慈峪镇一年中最大最热闹的庙会。
陈庄镇庙会
陈庄是灵寿县山区重镇。它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距灵寿、行唐、阜平、五台、平山县城各五十公里。周围山场广阔,物产丰富,自明朝中叶初具规模,至清朝发展成为冀西区重镇,商业区发达,成为山货集散地,货物交易远至京、津、沪、武汉、大同、绥远等地,素有“拉不败的陈庄”之说。抗日战争前,江南及京津大城市的商贾常年往来陈庄贸易,知陈庄而不知灵寿。陈庄除二、七为集外,一年有三月十八、九月十三两次庙会,并一直保留至今,其中以三月十八的奶奶庙会最为繁华。陈庄镇东口路北高丘之上修有奶奶庙,建筑古朴,三进殿堂,正殿塑像神气十足 。路南建有戏楼一府,曲脊飞檐,高大突兀,每逢庙会,香客摩肩接踵,商贩辐凑云集。生产农具、日用百货、风味小吃、布匹鞋袜,应有尽有。最具特色的是鹰市,木架上落着的,人臂上架着的,只只鹰眼睥睨,虎视眈眈。其时,平山、阜平、行唐、正定乃至京津的客商,亦趁机前来贸易,货栈、商号买进卖出,生意兴隆。新中国成立后,除鹰市和具有封建迷信色彩活动外,陈庄庙会一直保持着繁华。
除了以上规模较大的庙会之外,灵寿县目前仍保留的有二月初二的南寨庙会,二月二十五的下邵庙会。三月初三的青廉庙会,三月十一的塔上庙会,三月十二的团泊口庙会,三月十五的南营庙会,四月初四的同下庙会,四月十一的贫头庙会等,这些庙会规模较小。另有一些庙会,如正月十五的纪信庙会(南北纪城)、二月二十五的王母庙会(王母观山)因纯属迷信,虽解放前影响很大,但现在已不再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