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内的所有庙会中,最具乡土气息的庙会非浚县庙会莫属了。在浚县庙会中,最热闹的是正月初九和正月十六这两天,此时不仅有人潮汹涌的集会,还有精彩的社火表演。
浚县民间社火最初是人们用来祭祀神灵、祈求风调雨顺的朝拜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戏剧中的人物、音乐、舞蹈融于社火表演,逐渐成为当地民众自娱自乐的民间文化活动。正月初九和十六的拜山那两天,四邻八乡几十支社火队早早赶来,一一摆开架势,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一时间,锣鼓喧天,人声鼎沸,震耳欲聋。
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称黎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先民居住历史最早可上溯到6000年前。浚县大佛,中国最早,北方最大。浚县“泥咕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浚县一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原生态文化的缩影,德国一民俗学者逛过庙会后称浚县庙会为“中国老百姓的狂欢节”。2004年,浚县正月古庙会被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7年,“浚县古庙会”和“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具体情况
浚县正月庙会每年从正月初一到二月二,整整一个月时间,因它起会早、规模大、会期长而被誉为华北第一古庙会。
浚县正月庙会的起源历史已经有1600多年了。据专家研究,中国的庙会一般都是由庙而兴,十六国后赵时期大伾山上开凿了大石佛,人们自发的结社集会,朝山拜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最初形态的庙会。到了唐宋时期,由于朝廷崇佛向道,民间求神拜佛活动更是年盛一年,浚县山上又建起了天齐庙、兴国寺等寺庙群,对庙会的发展更是推波助澜。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一年,浚县县令在浮丘山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碧霞宫,使浚县庙会形成了高潮。
清代康乾两朝,庙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从此,国运兴而庙会盛,国运衰而庙会败。
抗日战争爆发后,庙会一度低落,文化大革命更是香客零落游人稀。改革开放以来,浚县政府利用庙会举办文化艺术节,吸引人气、开辟财源、提升庙会品位,由过去单一的朝拜进香会变成了物质交流、文化交流、传承古老民族文化艺术的节会活动。每年的正月庙会吸引了晋、冀、鲁、豫、皖等上百个市县的游人,其中城市游人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最高日客流量达50多万人。人们来庙会上购民间艺术品、尝风味小吃、观传统技艺表演等。新春正月逛庙会、赏民俗成了庙会的主题,也成了城市游人非常向往的快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