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福文化


我国的福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在百姓生活中,处处可见福文化的踪迹。

鞋垫纳福

“鞋垫儿”和“袜底”,可算是乡村生活图景的微观雕塑。早年,无论是作为少女定情信物之一的“鞋垫儿”,或纯粹着眼于实用的“袜底”,“万福不断头”都是民间女子常用的装饰图案之一。绣在“鞋垫儿”上的“万福不断头”图案和“鸳鸯鸟戏水”、“并蒂莲”等象征爱情的物象具有同样寓意;后者则于柴米油盐的素常日子、于有意无意之间浸洇于乡土艺术的本源,品咂着乡土精神的慰藉。其中,绣“鞋垫儿”的手艺至今依稀保留在民俗深处。

四福临门

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而贴春联则承载了民俗文化的浓郁气息。

通常,一幅对联由上、下联、横批和两个斗方“福”字组成。早年,普通四合院式的乡间民居,以大门、门楣和门楼构成其主要建筑特色,其中门楣左右两侧各有一只门簪。过年贴对联时,按如下顺序:上联贴右门扇、下联贴左门扇、横批贴在门楣中间、“福”字则分别贴在两个门簪上,庭院或屋内屋外“挡吉”的地方——如家畜的槽头、堂屋或厢房的石磨等处,都要一一贴上“福”字。

 “四个门簪,提拎门坎……”的说法,则多指带有“两进”以上庭院的大户人家住宅。通常,这类住宅的大门高且阔,门楣之上为四只门簪,过年贴对联时,不只是对联规格大于普通对联,而且四只门簪上各贴一个“福”字——“四福临门”,寓意吉祥,热烈而醒目,彰显出“大家门”非同一般的气派和浓郁的节日氛围。近年来,过年贴对联的风俗蔚然兴起,即使有些城市居民不贴对联,也必定在居室的门上贴一个“福”字,以示吉利和庆贺。特意将“福”字倒着贴而寓意“福到了”的习俗,在我国则已有数百年历史。

福星高照

乡间许多要冲之处的民居“山头”方位,除镌“太公在此”,亦常镌“福星高照”四字。特别是“五福捧寿(“福”为“蝠”的谐音)”至今依然是民居建筑上(如“照壁”)的常用图案之一。而一件清代雍正年间“五福捧寿珐琅釉瓷碗”,更是“拍”下了5016万元的天价!其中,红蝙蝠则被帝王赋予“洪福齐天”的寓意。

纵观我国数千年民俗文化史,可以说,民间对于“福文化”的情结和尊崇,已介乎于一种文化信仰。蕴含着浓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祈福和祝福,在每一个传统佳节和喜庆的日子,为人们传递着和谐的心音和美好的愿景。

福星高照

乡间许多要冲之处的民居“山头”方位,除镌“太公在此”,亦常镌“福星高照”四字。特别是“五福捧寿(“福”为“蝠”的谐音)”至今依然是民居建筑上(如“照壁”)的常用图案之一。而一件清代雍正年间“五福捧寿珐琅釉瓷碗”,更是“拍”下了5016万元的天价!其中,红蝙蝠则被帝王赋予“洪福齐天”的寓意。

纵观我国数千年民俗文化史,可以说,民间对于“福文化”的情结和尊崇,已介乎于一种文化信仰。蕴含着浓郁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祈福和祝福,在每一个传统佳节和喜庆的日子,为人们传递着和谐的心音和美好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