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腊月祭灶习俗


关于祭灶,旧有“官三民四”之说,即:官宦人家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平民百姓腊月二十四祭灶,以显示官高于民。宿迁地区大多数人家均以二十四日为祭灶节日。祭灶又称“小年”。是日开始“忙年”,家家扫尘、清洗家具。陆续购置年货,并烙煎饼、蒸馒头、制作饺馅、做五香菜(用干青菜、红胡萝卜丝、千张丝、花生米和大豆5种素菜配以调料蒸制而成),所备煎饼、馒头往往足够1个月食用。饺馅供春节期间包饺子用,五香菜作为春节期间辅助性菜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城区居民多直接购买煎饼、馒头,亦无需备足1个月食用。

是日,家家更换灶君神像(俗称“灶码子”,民间刻板套色印制灶君老爷和灶君奶奶并排正面神像,两旁配有“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及“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联语)。晚饭前举行送灶仪式,用香烛及祭灶饼(大而圆的厚饼)、祭灶糖(用地方高梁优质品种之一的“粘秫秫”配以大麦芽沤、熬制成块状糖)供于灶君神像前,全家叩头膜拜。取下旧灶君神像火化,再贴上新灶君神像。晚间“暖糖”,用炒熟了的面粉掺和“粘秫秫”熬制的糖液,配以芝麻、花生米等,制成芝麻糖、花生糖等。还要炒花生、瓜子等,供春节期间招待亲友。夜晚,城区街巷出现“喊小伙计”者,边敲木梆边喊:“小伙计,照应门户,水缸添满了,锅门打扫利落。”循环往复,一直喊至除夕前夜。这是贫穷的更夫提醒人们年关注意防火防盗,以此挨门逐户讨要一些财物以渡年关,此习俗延至建国初。此后贴灶君神像习俗亦废除。但是日吃祭灶饼和“忙年”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民间为什么在每年的腊月二十四祭灶,灶君到底是何许人也?据说它出自于民间一段真实的故事。

古时候,一张姓人家有两个儿子,哥哥叫张禅,是泥水匠,弟弟叫张双,是画师。哥哥拿手活是盘锅台,方圆百里都尊称他为“张灶王”。张灶王整整活了七十岁,寿终正寝时是腊月二十四。张灶王一去世,他的几房儿媳都吵着要分家。作为长辈的画师爷爷,面对被搅乱的家庭也无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脸。这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点子。在张灶王亡故一周年的那天深夜,他大呼小叫着把全家人喊醒,并把他们引到厨房。只见灶壁上若隐若现的烛光里,不时显现张灶王夫妻的容貌。画师说:“我梦见大哥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孝不敬,闹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们闹分家,很是气恼,准备上天禀告玉帝,年三十晚上下界来惩罚你们。”侄儿侄媳们听了这番话,惶恐不已,立刻跪地磕头,忙取来张灶王平日爱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恳求灶王爷饶恕。

岂不知,灶壁上的灶王像,是画师预先绘制的。画师的绝招很起作用,从此张家团结和睦。张家的这件事被一传十、十传百,别人来问时,画师只得假戏真做,把画好的灶王像分送给邻居张贴供奉。这样,家家户户的灶房都贴上了灶王像。每年的腊月二十四,人们都要给灶王爷上供,祈求阖家平安幸福。久而久之,祭灶就成了一种民间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