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电白区鳌鱼舞


流行于电白沿海一带的鳌鱼舞是一种民间道具舞,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民俗舞蹈形式。据古版县志记载,在500多年前的明朝,南海本地的一带的海上出现了一条凶残恶毒的黑龙,它任意掀翻渔船、吞噬渔民的生命。渔民们人人自危,昔日和平安详的渔村一片可怕的愁云惨雾之中。后来,太白金星到天庭请来鳌鱼,将黑龙降服。从此,渔民们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群居相染,人们将神话故事演进,以鳌鱼降龙的场景创造出鳌鱼舞在每年的春节期间举行,带着古朴的地域色彩,反映出民众的驱魔逐妖心理与和谐美好的人文精神。

传说中鳌鱼与龙、凤、麒麟一样,是吉祥瑞庆的象征。跳舞时用的道具鳌鱼全长约6米,鳌鱼最高一段离地约2米,形象夸张。鳌鱼的躯壳构造分为首、身、尾三部分。它的首部造型是变形夸张的双角龙头,高鼻、虾眼、口扁而阔,两侧鳃盖可开合,背鳍像鲟鱼,腹鳍像菱角,两角扎有彩球飘带。整体骨架用藤、竹和丝纸等材料扎制,用藤扎制的尾部骨骼框架高约1米 (尾鳍部分)、长约米余的龙头鱼身模型,外贴纱纸后着色彩绘。雄鳌魁梧雄伟富有光彩,粘上彩贴的七百多片锦麟,璀璨夺目,髹金鳞、系红裙,葵扇形的尾鳍由3个环形组成;雌鱼髹银鳞、系绿裙,尾鳍酷似慈姑叶。身躯外面罩一幅绘制鱼鳞的大布套,加上彩绘和金银粉饰,外裹绸料结成鳌尾,可以活动,舞时能左右摇摆自如。鳌鱼通体加上绒球闪片等装饰,更增添民俗色彩,其特有的民间圣物神态,被电白旦场村民认为是镇村之宝。

鳌鱼舞的动作及队形变换有固定的走位点。鳌鱼登场献舞时要由两名擎珠人引带,擎珠人要学会前后滚翻、空翻等动作,与鳌鱼的各种舞姿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鳌鱼的擎舞者一般为成年男性,肩部承托鱼身,通过肩、臂、手、肘的运动使鱼身高、低、旋、摆和鱼口开合,在锣鼓声中呈现各种舞姿。舞步以 “麒麟步”为主,出场时以 “圆场步”绕场一周,依次辅以 “碎步 ”、 “弓箭步 ”、 “大跳”、“铺腿”等多种变化,伴着强有力的锣鼓节奏,表演一般有 “出洞 ”、 “觅食”、“吸茜 ”、 “戏水 ”、 “降海怪 ”、 “交尾”、“散卵 ”、 “跳龙门”等程式。伴有多个男童头戴鱼虾的模型,女童戴蚌模型游弋其间,以 “前滚翻 ”、 “侧翻 ”、 “水波浪”、“金鸡独立”等舞蹈,踩着鼓点与雌雄两鳌相互追逐随舞,将一幅龙珠璀璨、潮腾鱼欢的既壮观又优美的意境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最后,鳌鱼做 “跳龙门”,口喷焰火,在热烈的气氛中,全舞结束。鳌鱼舞表演队伍共有16人,伴奏一般为八音锣鼓班,以打击乐为主。主要传承的老艺人是詹润吴、詹土成。

鳌鱼舞是电白树仔、电城、博贺等地区民间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一年四季均可演出,每逢盛大节日或喜庆日子更是必不可少的亮点节目。鳌鱼盛装出游,所到之处场面热闹非凡,表达人们 “独占鳌头”,争取成功的良好愿望;表示人们驱魔逐妖,共享和谐生活之意,具有教育和娱乐的功能,有艺术和民俗的研究价值。整个鳌鱼舞加上八音锣鼓队伍进行逐家逐户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爆竹阵阵,通宵达旦,鱼健人欢,深受群众欢迎。

1986年,茂名市举办首届民族民间文艺汇演,闻名遐迩的民间艺术鳌鱼舞获得三等奖,在茂名市、电白县民间艺术的大舞台上奠定了地位。此后,树仔镇山美村的鳌鱼舞也获得多项殊荣,并越来越得到电白县和树仔镇政府的重视,在各级文化部门的指导下,无论在舞蹈的编排、动作的改进、鳌鱼的制作、着色加工等,都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前提下去改革创新并作出极大的努力。现在,树仔镇鳌鱼舞继续与时俱进,使这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