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巏是被历史记住的人,他传奇的人生被写进了《明史》、《江南通志》、《扬州府志》、《泰州志》。《柴墟公文苑传》中记载:储巏,字静夫,泰州人。九岁能属文。母疾,刲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旦哭冢,夜读书不辍。成化十九年乡试,明年会试,皆第一。授南京考功主事。孝宗嗣位,疏荐前直谏贬谪者,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李文祥,吉等皆录用。久之,进郎中。吏部尚书耿裕知其贤,调北部,考注臧否,一出至公。尝核实一官,裕欲改其评,巏正色曰:“ 公所执,何异王介甫!” 群僚咸在侧,裕大惭,徐曰:“ 郎中言是,然非我莫能容也。” 擢太仆少卿,请命史官记注言动,如古左右史,不能用。进本寺卿。武宗立,塞上有警,条御边五事,又陈马政病民者四事,多议行。正德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召为户部右侍郎,寻转左,督仓场,所至宿弊尽厘。刘瑾用事,数陵侮大臣,独敬巏,称为先生。巏愤其所为,五年春,引疾求去。诏许乘传,有司俟疾痊以闻。其秋,瑾败,以故官召,辞不赴。后起南京户部左侍郎,就改吏部,卒官。巏体貌清羸,若不胜衣;淳行清修,介然自守。工诗文。好推引知名士,辟远非类,不恶而严。进士顾磷尝谒尚书邵宝,宝语曰:“子立身,当以柴墟为法。” 柴墟者,巏别号也。嘉靖初,赐谥文懿。
储巏也是民间传说最多的人,神通传神,忠孝两全,廉政爱民,刚正不阿。淳行清修的人生亮点,虽历500余年仍以鲜活的故事在泰州传扬。泰州南门高桥,因储巏的名人效应而使它增添了灵性,《妙联赢石建高桥》那娓娓动听的故事妇孺皆知。传说,成化初年有位东台高姓盐商往江西运盐,回程时顺便装了几船花岗岩石料,途经泰州南门渡口时,正值夕阳西下,盐商便吩咐船工驻泊过夜,这位盐商自幼饱读诗书,在东台也颇有才名,常常喜欢结交文朋吟诗作对,为人还有一股仗义疏财的傲气。盐商早就听说泰州有个“小神童”,年方7岁,很有才气。于是,趁驻泊停船之际想见见小储巏。第二天一大早。盐商派人进城寻访“神童”,来人讲明来意,相邀储巏前去切磋才艺,储巏欣然应邀,随人来到了南门渡口拜见了高老板,盐商看了储巏后,似有不屑一顾地说道:“高某乃东台名士,耳闻‘神童’大名,今日途经贵地,有意与你切磋才艺,特找你来对个对子,望你不要推却。”
储巏自幼即学《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对平仄、对仗,乃至押韵根底牢靠,他知道盐商今日是有备而来,切不可轻率表示,于是拱手谦道:学弟不才,岂敢在名士面前弄文。
盐商见小储巏不敢答应自己的提议,心中掂估这个小孩貌不惊人,纵有名气恐怕也神不到哪里,盐商流露些藐视不恭之态,且高声挑逗说:“高某久闻神童大名,我从江西返回东台,特意停泊泰州来拜访你,你怎么可以如此谦恭呢?现在我以客为主,先出上联,如果你能对出下联,且平仄对仗,我就把从江西运回的几船上等彩石送给你!”
储巏听盐商如是说,便不紧不慢地对盐商说道:“学长言重了,切磋才艺是我学习提高的好机会,但是你出言财大气粗,对我一个小孩来说没有什么可赌的,如果你出了上联,我能对出下联,真赢回你的石料且不被人家笑话?你的这种许诺妥当吗?”盐商被小储巏一激,当众把胸脯拍的咚咚响,并高声说:“只要你应得下联与我所出的上句对仗工整,我保证把所有的石料送给你,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堂堂的财主难道输不起几船石头?”在场的人们也一起激励储巏勇敢应对,而小储巏再次谦虚地说道:“容学弟考虑一下吧。”盐商似有不耐烦的情绪,估猜小孩文学功底不深,否则他不可能一推再推,不敢应对,如果我赢了神童,我的才名将会陡长三分,这样既不是体面,又能保住石料。
盐商满怀必胜之心,迫不及待地说:“愚兄放肆了,我出上联。”储巏见盐商傲气十足,见盐商被激的到了火候,立即出手应道:“小弟愿领学长赐教。”随即盐商扬起右手指向装满石料的船只高声吟出上联:“船轻石重轻装重。”然后要求神童对出下联。储巏才思敏捷,立即想到了平仄对仗的下联,志在必得的他,领着盐商来到坡子街天福布店门口停了下来,说道:“为弟也以眼前的景状应对学长得上联如何?”盐商说:“行啊,尽快对来。”储巏举出双手做出量布的姿势高声吟道:“尺短布长短量长,不知和‘船轻石重轻装重’对仗工整?请学长指正。”
盐商反复吟读“尺短……布长……短量长”,想从中找出纰漏,可是储巏对出的下联十分工整,平仄、对仗、押韵均无懈可击,盐商十分佩服,但想到从江西运回家的石料被留在泰州是输在一个7岁毛孩子手上,实在有失体面,心中虽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是自己意气用事,仗着财大气粗所致。通过才艺切磋,高姓盐商不住赞叹储巏奇才,真乃神童也!
小储巏调皮地问盐商:“你的承诺能兑现吗?”盐商连连说:“兑现,一定兑现。”小储巏面对盐商说道:“你辛辛苦苦从江西运回的石料是回家砌房子用的,不能因与我切磋才学输掉。学海无涯,今天我能有幸结识学长收获多多,如果在收下全部石料就显得我不义了,我见你是一位一诺千金的君子,全部收下石料我也不答应,学长你就留下两船的石料捐给泰州,为方便渡口两岸百姓出行,我想在南渡口建造一座石桥,桥建成以后以你的姓定桥名为‘高桥’,其余几船彩石料你运回家,好对家人有个交代,且不两全其美。”
据载,南门高桥始建于正统年间,已横跨于南官河500余年。南门高桥是一座充满神奇且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色高桥,泰州人称它为凤首桥,特有亲切感。因历史名人储巏“船轻石重轻装重,尺短布长短量长”妙联建桥的故事仍一代代流传在泰州大地。
在泰州还流传着一则有趣的故事,位于城东北隅的历史名楼“望海楼”,不少人总把它称为“望母楼”。传说储巏的父亲原是一位估客(专做海外生意的商人),成年累月,飘洋过海,贩卖药材、香料、珠宝、皮毛。有一次,正当航行在烟波浩淼的海洋之中,忽然狂飙骤起,天色昏暗,巨澜排空,海浪吞噬了木船,同船的人俱遭灭顶。仓猝间,储公抓到一块船板,随波逐流起来。起初储公神志尚清,不久便失去知觉。
等到他苏醒过来,发现自己正被一个披头散发的人抱着,吓得他浑身颤抖,连忙闭起双眼。那人轻手轻脚地将储公放到一个用兽毛铺成的山洞里,就转身走开。储公见那人并不想加害自己,这才大胆睁开眼睛。只见那人并非什么野兽,却是一个女人。原来这个居住在蛮荒的女人在海边猎食时,发现了昏迷的储公,将他驮回山洞,后来朝夕相处,成了储公的配偶,生下一男一女,他俩相亲相爱,伉俪情深。
虽说他们两情相悦,储公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故土的文明生活,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够重返家园。他时时注意将一些犀角、鹿茸、珊瑚、玳瑁以及高级毛皮收集起来,藏在一棵大树洞里。他每天坚持不懈地教儿子识字、读书、健身、习礼,还给儿子起了个名字——储巏。
光阴如流水,储巏也有六七岁了。这一天,父子二人正在海边抓鱼,储巏眼睛尖,发现远处海面上有一个黑点在移动。过了不久,就近一看却是一条海船。
船是从海岛那边驶来的。船上是一批专做海外生意的兴化商人,因为遭遇巨风,偏离航道,才驶到这荒岛上来的。船上的人起初见到储巏父子,还以为是野人。经过储公的自荐,船上的人都同情他不幸的遭遇,就把他们父子接到船上。
储公又要求船上的人等他一下,让他把埋藏的珍宝拿到船上来,东西运上船后,他还想把那刚生小女孩的女人和女儿接来。可就在这时,那个女人抱着小女孩向海边追来,远远看见站在船头的储巏父子,就朝着海船呱里呱啦直叫唤,她散披的头发迎风飘起,瞪着一副大眼睛,样子实在怕人。船上的人唯恐来者不善,于是忙提前起锚扬帆;储公在船上执意要靠岸, 抢着掌舵 。相持之下,船已和岸隔开了距离,那女人见不能登船,就抱着孩子在岸边哀号着,后来就绝望地带着孩子扑向了大海,但见那长发只在海面上荡漾了几下子,便沉没了。
船上的储巏看到母亲跳海,一面哀号,一面也向海里跳去——幸亏被人抢手抱住。储公也顿足捶胸,悲痛欲绝。忽见海中波浪大涌,现出一滩,好似一人昂首眺望。人们就把它叫为“望子滩”。
储巏父子终于被海船带回国来。同船人同情他们的遭遇,临分别时,多有馈赠;他们自己又带回不少香料、皮毛等珍贵货物,回到泰州之后,居然成了富户。
后来,储巏做了官为纪念母亲,就在泰州东南角盖上了一座高楼可远眺孤岛,并在楼上发奋读书,题名“望海楼”。其实,泰州有人把“望海楼”叫做“望母楼”,其中又流传一段故事,储巏为官时,他矜名重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与阉官刘瑾做斗争。明朝正德初年,太监刘瑾假仗主威,挟持中外,权倾朝野,很多官员趋炎附势投靠刘瑾,而统管财政大权的户部左侍郎储巏,刚直不阿,上疏朝廷,力谏刘瑾谋反篡权罪行,弹劾刘瑾贪婪狡诈,蠢政害民,为隅朝野。刘瑾见储巏不附于己,便视储巏为眼中钉,处处打压,造谣诽谤,甚至恶毒辱骂储巏不是人养的,传而远之,储巏就变成猩猩养的,储巏建楼望母的故事就传开了。
储巏是一个大孝子,母亲王氏患病,他心急如焚,四处请名医为母治病,侍服于床前,为母亲亲自煎药,品尝汤药,有一次,一位郎中说如果要治好你母亲的病,只有用她儿子的肉做药引子,才能使病人转危为安,储巏毅然割下身上的肉放到药罐中煨给母亲喝。《明史》有记载:“母疾,刲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成化十五年(1479)八月十二日亥时,母王氏病不治身亡,从此母子阴阳相隔,储巏母王氏葬于泰西九龙桥唐楼村。
以故事说储巏能让更多的人了解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成化二十三年(1487)时年三十一岁的储巏担任太仆寺卿,职司掌管皇帝用御马和全国的马政管理,在我国历史上,马在战争中扮演的第一个重要角色,就是用马来拖驾战车,马也是对人类有重要影响的一种动物,马以它的忠诚,勤恳和灵性,已成为人类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马为人类的实际生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便利和帮助。最重要的是,在几千年的冷兵器时代,马曾是军事斗争中的决定性力量,从而给人类的历史打上了马的烙印。旧时皇帝和宫廷中的皇亲国戚以及文武大臣的交通工具也都是车和马,所以,国家专设马政管理操作和调度“马”事。
储巏在太仆寺少卿任所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他深入调查研究,善于调度,发现重大问题能及时条陈皇帝,在他遗著《柴墟文集》向朝廷提出四条剔防马政弊病,健全马政管理的奏章:一议养京营战马,二议马政文册,三议处管马官吏,四议清场亩租银。所议条陈全被皇帝采纳诏行各地,形成了马政。
宋代产马地皆归辽、夏,中原畜马费,而气不高肃,地不宽旷,水草不丰,马不肥健。而明朝马政强行规定,泰州每年要向朝廷缴纳派养八百匹马的任务,储巏认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摊派,这样的摊派是加重泰州经济负担,更何况泰州地区大部分是水田,泰州也没有使用马、牧马的习惯,泰州人不会养马,但要承担牧马粮草的征缴。那时,兴化附近水草丰茂,土地肥沃,开辟马场基地,专植芦草,但养一匹马的土地可以养活二十五人。养马需要有牧场,泰州根本不能牧养马匹,怎么办呢?多年来泰州一直把朝廷派养的八百匹马放到安徽宣城寄养,这就需要更多的开销。本因重赋、劳役压得喘不过气的泰州人民又带来了更沉重的负担。储巏得知家乡苛税因马政,为此,他亲自上疏宪宗皇帝,直陈苏北泰州地区不具备养马及寄养安徽宣城八百匹马给泰州人民带来的负担,恳求皇上删除对泰州派养八百匹马文册。
由于他直谏说理明白透彻,言语中恳,采纳了他的恳请,下诏删除马政中泰州每年向国家捐纳八百匹马的任务。泰州老百姓承担百年来的经济摊派也从此结束了。
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泰州地区遭受蝗虫灾害,眼见快要成熟的夏粮却被突然飞来的大批蝗虫啃得精光,消息传到户部左侍郎储巏那里,他心情万分焦急,没有了粮食老百姓怎么能生存?于是,他立即写信给时任泰州太守王克承,拜托太守:“设法毕力拯救,迩者圣明悯测,穷民免征折色粮价,免印孳生马驹,可谓薄征矣,乞恳申宪分方计口,蠲免各项征科,使饥民并得数月之费归,而获麦治田以须秋望乃善后之策……。”在信中充满对泰州人民的关爱。事后,储巏把泰州地区发生蝗虫的灾情条陈朝廷,得到武宗皇帝同意免征泰州当年夏、秋两地漕粮征收,储巏心系民生,对家乡惠益多多,泰州人民永远怀念他!
储巏的“神童”、“忠孝”、“廉政”、“荐贤”、“官德操守”、“刚直不阿”、“矜名重节”、“清介自守”、“嘉言善行”等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传播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储巏后代于2007年成立储氏文化研究分会,会员遍布上海,安徽及江苏宜兴、无锡、苏州、常州、泰州等地,每年举办一次年会。2010年2月成立了储氏文化研究分会泰州分会,进一步搜集整理储巏的故事,组织宣讲储巏的故事,进校园,到社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附文:
明代名人泰州储巏年谱载:
储巏(1457年—1513年),字静夫,号柴墟,明泰州人。幼聪颖,读书过目成诵,冠盖过里者,咸乐睹其风采,遂有神童之称。少攻文辞,长而益进,宏中肆外,冠绝一时。成化癸卯、甲辰、联缀两元,文章魁多士,声誉著海内。尔后登仕途,偏历两京,累迁三品,居官勤利民之政,持己慎操修之行。
职司考功清吏,公正严明;督管粮储、马政、仓庾,兴废除弊,荐引贤才,唯恐不逮;避远非类,不恶而严。清介自守,松骨莲心,未尝有不肖者趋门干托,亲友亦无一假结者。刘瑾乱政,公卿趋炎附势者有如蝇集蚁聚,独矜名重节,不媚时俗,且愤然引疾乞休,直至刘瑾伏诛、余党受惩后,始复出。是以处涵池而不污,履盛满而不危,负高才美名而人不忌,立朝三十年,所至悉有政声。
生平与人寡合,然卓有内行。乐交贤士,余姚王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为其后辈,往来学却俨若弟子,善于教人,出其门者多为科第相望。事亲至孝,母故,力营墓域,旦哭于冢,夜读书不辍并苦辞成室,守孝如制。继母差己一岁,而事之一如生母,尽子职不渝。抚从子洵(字平甫,号平野)如己子,亲授经学,并择师为教,终成进士。南京礼部尚书无锡邵宝(字国贤,世称二泉先生)尝与人云:“立身当以柴墟为法,方终不为恶人累。”其见推重如此,正德癸酉,病故南京吏部任所,临危仍以“国恩未报,亲养未终”为憾。讣闻于朝,赐祭与葬。
嘉靖癸末,赐谥“文懿”,崇祀扬州府及泰州乡贤,敕建专祠。储巏所遗世珍著作甚多,辑有《柴墟文集》十五卷》、《皇朝政要》二十卷、《奏疏》十卷、《七言杂字诗》及《驷野集》若干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