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鲁班庙


鲁班庙又名公输子庙,位于天津蓟县城区中心的“鼓楼”北侧、蓟县一中西南侧,造型小巧别致、雕梁画栋,这是古代奉祀土木工匠祖师鲁班的地方,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鲁班,即春秋鲁国人公输般,是著名的能工巧匠和发明家,被民间供奉为土木工匠的祖师。现在鲁班庙内供奉着鲁班及其四位弟子的塑像。

鲁班庙由山门、大殿和东、西配殿组成,占地八百多平方米清代宫式建筑,以工精料实、彩绘精美著称于世。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明间正中设板门 和抱鼓石,次间外檐封护,开六角形花窗,大式硬山顶和外檐护封装饰。主体建筑大殿面阔三间,进进深一间,前面出廊。在明间采用了菱花格门和隔扇窗。大殿使用了铁糙木,这种木材比水重,比铁硬,蓟县本地不出产,应该是皇家用料。建筑风格采用了一斗三升的建筑形式,表达了工匠们对祖师的尊崇。大殿的屋顶采用了歇山顶结构,上覆绿色琉璃瓦。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对此有着严格的规定,最高等级是庑殿顶,其次是歇山顶。宫制琉璃瓦等级最高,绿色次之。鲁班庙的建造者在“不逾规”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建筑的规格等级,可谓匠心独具。鲁班庙的内外檐装饰彩绘,均不沥粉贴金,而是以青、绿及墨色勾勒。作品纹路清晰,画风清新。所绘内容以夔龙、锦纹、花鸟等为主,是天津地区明清时期民间彩绘艺术的代表之作。

祭祀活动

鲁班发明了木工用的直角尺和锯、刨、铲、钻等工具,首先凿出了加工粮食的石磨,还造了木人驾驶的马车,能飞上天空、三日不落的木鸟。因此,被建筑业称为祖师爷,历代不少地方都为他修庙塑像,受到了神一样的尊敬。

鲁班庙不属佛,不属道,是个民间行业庙宇,平时很少香火。只有到了每年农历五月初七,鲁班的祭祀之日,才热闹一番。这一天,全城木工、泥瓦工、石匠、铁匠架子工、席箔匠、油漆匠、裱糊匠等一切与建筑有关行业的手工业工人,都要自动休假,穿戴整齐,早早来到庙内,互相道辛苦问好,上供、焚香,参拜“祖师”,举行祭祀活动。这是一般年份情况,如遇风调雨顺、比较太平的年月,除祭祀之外,还要举行庆祝和联欢活动。民国初年到抗战前一段时间,年景较好,五行八作收入比较稳定,几乎每年都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所谓隆重,就是在“参拜敬祖”之外,举行集体的“收徒拜师”仪式。而后大摆酒席,开怀畅饮,并进行联欢,能拉的拉,能吹的吹,能唱的唱。庆祝活动由临时推举出来的班子负责筹备,费用完全由各行各业工作自愿捐助。

鲁班介绍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因是鲁国人(今滕州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70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后,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春秋和战国之交,社会变动使工匠获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此情况下,鲁班在机械、土木、手工工艺等方面有所发明。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他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接受了这种思想。

公输般很注意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研究,他受自然现象的启发,致力于创造发明。一次攀山时,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他摘下小草仔细察看,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他看到各种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就用竹木削成飞鹞,借助风力在空中试飞。开始飞的时间较短,经过反复研究,不断改进,竟能在空中飞行很长时间,公输般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各种木作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建筑工匠一直把他尊为“祖师”。

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发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鲁班尺。又如墨斗、伞、锯子、刨子、钻子等,传说均是鲁班发明的。

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这里面都包含着原始的物理科学知识。

鲁班还是一个很高明的机械发明家。他制造的锁,机关设在里面,外面不露痕迹,必须借助配合好的钥匙才能打开。

《墨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就是说鲁班制作的木鸟,能乘风力飞上高空,三天不降落。这可不可以认为,是原始航空科学的先头兵。

鲁班还改进过车辆的构造,制成了机动的木车马。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御,装有机关,能够自动行走。

后世不少科技发明家,如三国时期的马钧、晋朝的区纯、北齐的灵昭、唐朝的马待封等,都受这个传说的影响,相继朝这个方向发展过。

在兵器制造方面,鲁班曾为楚国制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战争发挥过巨大作用。后来在墨子的影响下,不再制作这类战争工具,专门从事生产和生活上的创造发明,以造福于劳动人民。

2400多年来,人们为了表达对鲁班的热爱和敬仰,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的故事,实际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

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

传说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当时正建惠陵,即同治皇帝陵寝。工程浩大,时间紧迫。相传步延正承揽木工,眼见一年过去了,进展缓慢,如不按时完工,会有杀头之祸。他心里焦急,端阳节来到鲁班庙,焚香祷告,祈求祖师爷指点。夜里,步延正梦见一老者坐跟前,说“善其事,利其器,先搭窝,后上座。”醒来回顾梦中情景,恍然大悟:祖师爷显圣了。他依梦所示,先搭陵架,造好,再运往陵地,终于没误工期。或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而虔诚的步延正感恩师祖,重修庙堂,所用铁糙木,为修陵所剩余,鲁班也沾帝王光了。修建中,不管木作抑或瓦作,一丝不苟,可谓工精料实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