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昭庙


香山公园有座昭庙,建于乾隆四十五年。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七十寿辰。这年的庆典活动,不同往年的就是六世班禅的朝觐。按西藏规定,班禅与达赖“递相为师”,当时年长六世的班禅,正是年幼的八世达赖的老师,是西藏地方政权的主要领袖。

六世班禅对乾隆皇帝非常拥戴。当时,英国侵略军打败布鲁克巴(不丹),妄图入侵西藏,但是,考虑到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于是采取了离间西藏与清政府关系的政策。六世班禅态度鲜明地表示:西藏是中国地领土,所有军政事务,必须得到清中央的指示,因此,乾隆对六世班禅非常尊敬。

为了迎接六世班禅的到来,乾隆命于承德建须弥福寿之庙,复于香山静宜园建昭庙,作为班禅的驻锡之所。年近七旬的乾隆,还特意学习了藏语。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六世班禅率三大堪布及高僧百余人,从西藏出发,历时七个月到达承德,欢度七旬万寿节。万寿节一过,班禅取道京师。乾隆皇帝在香山静宜园勤政殿接见。班禅献吉祥哈达,跪请圣安。乾隆离开宝座,双手扶起,用藏语问候:“长途跋涉,必感辛苦。”班禅答:“远叨圣恩,一路平安。”接着,按照皇帝对臣下的最高礼遇,赐茶果筵宴,以示款待。乾隆又破宫中惯例,亲自导引班禅至昭庙,然后巡幸静宜园,并御制诗一首:

昭庙缘何建,神僧来自遐。

因教仿西卫 并以示中华。

是日当庆落,便途礼脱阇。

黄衣宣法雨,碧嶂散天花。

六度期群度,三车演妙车。

雪山和震旦,一例普庥嘉。

乾隆在这首诗中加注解,注解的字比正文字略小。在“因教仿西卫,并以示中华”之间,乾隆皇帝做了详细的解说,原文如下:“既建须弥福寿之庙于热河,复建昭庙于香山静宜园,以班禅远来祝厘之诚可嘉,且以示我中华之兴黄教也。是自谒陵至香山落成,班禅适居此庆落。又,昭庙尚卫地古式为之。卫者,番语谓中,俗谓之前藏。班禅所居后藏乃实名藏,藏者善也。”意思是说,乾隆在热河建须弥福寿寺,又在北京香山建昭庙,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嘉奖班禅远道来给皇帝祝寿的诚意,二是为了土星朝廷对黄教的重视。最后两句,说得明明白白: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同庇护于一片美好的天地之中。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静宜园,宏大壮丽的昭庙只有琉璃塔幸存。它屹立于香山山麓,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