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流连于龙湖区鸥汀千年古寨,举目四望,村前寨后庙堂星罗棋布,街头巷尾宗祠随处可见,四面兰蕙雅气萦绕,八方俗韵去尽无存,清音徐来,晶艳氤氲。而一旦你置身古韵悠扬、老宅旧屋遍布的鸥汀寨,就仿佛见到一位神交已久的故人,虽疏疏淡淡、若即若离、朦朦胧胧,且音容已改,但却风韵犹存、仪态万端。便有了一种“千般滋味在心头”的感觉。
鸥汀寨,古称“鸥汀背寨”,是当年韩江下游四大名寨之一,也是昔日韩江的出海口之一。其海域连绵,水碧浪白,沙鸥翔集,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寨。据鸥汀街道文化站记录,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4),宋将仕郎袁宏(字拓基)自揭阳渔湖都迁居蓬洲都鸥汀逐水而居;到元末至正年间(约1341-1368),人口逐渐增多,遂置寨。南宋时的鸥汀属揭阳蓬洲都;元朝属潮州府揭阳县蓬洲都;明洪武二年(1369)改潮州路潮州府揭阳县蓬洲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设置澄海县,始属澄海县管辖。
明清时代,鸥汀寨曾有过完整的城寨,还有东宁门、治生门、南薰门、西宁门、北定门和北平门六大寨门(现存北平门和北定门),以及护寨河、河桥等,从而形成牢固的纵深防守体系。古有“证果谈禅、腾辉倒影、蓬鸥书声、龟桥似月、新兴红树、南薰纳凉、西宁晚泊、庙前白鹭”八大胜景。现存“证果禅寺”、“腾辉宝塔”、“鸥下天后宫”、“密林文艺”研究社址等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众多的祠堂、古庙、古榕等风景名胜。
如今保留下来的这几处老建筑是在1668年重建的。笔者在寨中看到,位于鸥上李厝三王爷庙(俗称红宫)前镶嵌着石门槛的寨门相对完好,门楣上有“北定门”字样,而“北定门”后的烟墩和附近鸥上社区方巾巷的更楼已较为破旧,里面空落落的只剩下小土楼的基本框架。古老的建筑好像在无声诉说着那段光辉的历史,站在老建筑物旁,仿佛看到,昔日海盗来袭,鸥汀寨人奋勇抗战的场景。
明清时期,鸥汀寨商贸活动繁荣,位于鸥汀西边的鸥汀港是潮汕五个典型的港口之一。自明朝设为港口,韩江西溪下游的河道分汊梅溪河往南流,又分作两汊,一道由溪东港出海,一道由鸥汀港(亦称东港)出海。嘉庆版《澄海县志》记载,在明代后期,梅溪出海口东港、西港等都形成一定规模的埠市,“商贾舟船所聚,兴贩所集”,极为繁荣。至清康熙年间,鸥汀港和樟林港同是澄海县之重要港口。潮州、南澳的货船装载货物以鸥汀港为母港,南澳岛为中转站,往来浙江、江苏的海上贸易活跃。至今还能在鸥汀找到当时商铺的遗迹,只是如今大多已经废弃。
鸥汀寨历史悠久,方圆几里之地,蕴藏众多沧桑而美丽的景色。其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积淀和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流连其间,你会对之百读不厌,久久难以忘怀,是汕头一方人文旅游胜地,亟待开发。
多座庙宇靖风化
鸥汀寨此“弹丸之地”,便立有四座三山国王庙,分别建于清乾隆和同治年间。历经数次修葺、重建,现都为当地人所供奉,属民间信仰的场所。其民俗文化活动之活跃、人文的鼎昌略见一斑。
其一是横城古庙。俗称二王爷庙,位于鸥汀证果寺左侧,坐北向南,面积约140平方米。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多次重修。现存的古庙为1994年所修建。门匾为“横城古庙”。殿中二王爷有二位夫人同坐,龛匾“威灵显赫”,其题联是:威严树正气永垂千古;灵应护众生庇佑黎元。两旁另供奉着护法爷、舍人爷、花公花妈。“横城古庙”庙里供奉的二王爷有两位夫人同坐,这在岭东及海外众多的三山国王庙中独一无二,其民间美丽爱情传说十分动人。相传清同治年间,官一村修建三山国王的大王爷庙时,众人将王爷夫人塑像制作完毕运回,途经横城古庙时突然下起大雨,此时天色已晚,只好到二王爷庙里去避雨。第二天,夫人塑像搬回大王爷庙,刚放上龛,夫人像便倒下,好像大王爷不容许夫人在二王爷庙过夜一样。人们只好把她搬回二王爷身边,另塑一尊大王爷夫人像,所以“横城古庙”的二王爷有两位夫人同坐。据说此后每年正月十二游神时,“横城古庙”要用扫帚堵门,以防鸥上三王爷前来打二王爷,为大王爷出气。另一说法是:同治四年,鸥上村修建三王爷庙时,王爷夫人塑像要运回庙里,途中遇雨,便到二王爷庙里去避雨。雨停要起程时,众人搬动夫人像,但一搬便倒,好像夫人爱上二王爷而不愿离开。人们只好把她留在二王爷身边,另塑一尊三王爷夫人像。其实,这应是民俗文化因时代变迁而有“与时俱进”的民俗演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末鸥汀人日渐开放的意识。
其二是南薰古庙。位于鸥下社区南薰门,坐北向南,面积约70平方米。建于清乾隆年间,多次修葺,至1989年再次重修。门匾石刻为“南薰古庙”,石刻背面书“恩覃乘木”,落款为“道光戊戍年(1838)夏月吉日立”。殿中有三位国王及夫人,龛匾“三山国王”。
其三是国王古庙。坐南向北,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咸丰三年(1853)重修。鉴于古庙年久荒颓,2000年9月,鸥汀人再次重修,终使古庙焕然一新。庙前埕东侧建有一留芳壁,并立碑志。匾额石刻“国王古庙”,落款为“乾隆壬辰年夏月吉日镌”。
其四是三王爷庙。俗称公王宫,位于鸥上北定门前,面积约200平方米。坐南向北。因外墙是红色,当地人称为“红宫”。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1922年重修。殿中供奉三王爷及夫人。三王爷庙创建时,每年由老人代表到三王爷庙求签,在农历二月初二至初六间选出一个日子游神,也即是“灯首”,并于隔年的正月十二再办一次小规模的“灯尾”。这在潮汕地区来说是一项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
几百年来,这些庙宇香火缭绕,信奉者摩肩接踵,这也使民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传统习俗得以传承,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