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龙灯”是曲周县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分布区域为曲周县曲周镇。曲周镇位于曲周县中部,是县政府驻地。
曲周龙灯起源于宋代。据传,宋朝时期的曲周县十年九涝,庄稼无所收成,农民贫困交加,民间有敬奉龙王保平安的传说。为了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就制作了一条龙,龙内燃灯,起名“龙灯”。每年元宵节,挥舞龙灯,敬仰龙王,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曲周龙灯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最初在曲周镇东街村、南甫村兴起,现已发展到十个村,以东街村为代表。
曲周龙灯造型别具一格,整个龙头用竹篾编成,威武雄壮。龙眼过去用猪膀胱所制,现多用灯泡代替。龙鳞用麻头纸染就,龙尾用麻索束就,龙体内的灯用折表纸搓成捻子,再入锅用动物油熬制。全龙造型概括为:张巨口、目生光、须飘拂、鳞飞扬、尾有力、身宛长。大有雄霸天地,气吞八荒,宇宙万物,唯我独尊之气慨。龙身颜色分为红、蓝两种:红色龙为“火龙”,此龙出场时伴随鼓声吞云吐火,恢弘霸气;蓝色龙为“水龙”,此龙出场时腾云驾雾,气势非凡。
曲周龙灯舞法奇特多变,仪仗、规模气势恢弘。夜幕降临,鼓乐手敲锣打鼓,纸糊成的鱼、鳖、虾、蟹、河蚌等水族便在龙前引领打开场子。
表演开始,10个舞龙人随着鼓点摆开架式,大红蜘蛛上下窜跳,龙头紧咬蜘蛛不放,龙身一节牵着一节划着倒弧舞动起来。龙灯身内燃着的油捻,映照着那随着舞动而掀跳的磷片,或明或暗,持火把人扯一把烟火,顿时火球带着浓重的烟雾突冒起来,创造出一种朦胧神秘的境界,尤如仙境一般。曲周舞龙表演方式达二十多种,有盘龙、滚龙、钻龙、跑龙等。盘龙又分盘头、盘尾两种。盘头,头上尾下,如巨龙腾天;盘尾,尾上头下,如探海吸水,甚为壮观。还有“二龙戏珠”、“龙门阵”等表演方式。
经北京民族文化宫专家鉴定,曲周龙灯被确认为汉民族龙灯的典型代表。1982年、1989年两次赴京展出,并被北京民族文化宫收藏。1985年到美国展出并表演。2006年元宵节,曲周龙灯被省、市电视台录制,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频道专题播放。2009年,曲周镇东街村的“水龙”和前河东村的“火龙”在河北永年老城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长歌行》节目的演出;同年,这两条龙在邯郸市为《热情广场》栏目呈现了精彩了表演。
“曲周龙灯”填补了我国圆身龙灯的空白,引领了龙灯发展的潮流。保护、创新、发展“曲周龙灯”,不仅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民间手工技艺、中国和世界群体舞蹈史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丰富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