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漳鬼谷子文化


鬼谷子诞生地遗址位于临漳县香菜营乡盐食村,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26亩,建有仿古建筑6处,多为二层垂檐四坡顶建筑。临漳还建有鬼谷子生身圣地龙虎茅草庵,最吸引人们眼球的是鬼谷子诞生时的血板地,成为鬼谷子传奇诞生故事的生动载体。2010年,临漳被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分会确定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

“鬼谷子”姓王名禅,字诩,道号鬼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家、军事教育家,被世人誉为纵横家的鼻祖,也是历代兵家崇拜的谋略大师,被世人誉为千古奇人。

河北临漳鬼谷子文化

鬼谷子是一位极富神秘色彩的历史人物,民间又称为王禅老祖。他不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军事学校,还培养了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等一批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纵横家,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关于其身世,最多的一种说法是战国时期魏国邺地人,也就是今天的邯郸市临漳县香菜营乡谷子村。

据宋代《相台志》和《临漳县志》等文献记载,早在西汉时期,临漳县老百姓为纪念鬼谷子,就在鬼谷子村(今谷子村)修建了祠堂。两千年来,纪念活动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盐食村,原有一座明代修建的王圣母(鬼谷子的母亲)庙,解放初期,该庙被拆除。1991年,临漳县在原址上修建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鬼谷子诞生地纪念馆。

据当地人传说,鬼谷子是其母“食谷而生”,因而取名鬼谷。临漳县谷子村有一座清代的鬼谷子祠堂,保存着一块完整的光绪年间碑刻,上面叙写了鬼谷子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在邻村盐食,还存有一块明朝的圣母碑。

河北临漳鬼谷子文化

近年来,临漳县将鬼谷子文化与邺城文化、建安文化相结合,启动了鬼谷子文化景区建设,先后建设了祠堂、鬼谷子文化展馆、先秦文化展馆等。2010年,临漳被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分会确定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

2014年7月24日,临漳“鬼谷子传说”已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是该县第二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千百年来,鬼谷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术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如今,在日本、美国、德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不少鬼谷子研究者与崇拜者。

临漳县作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鬼谷子的诞生地,为更好地挖掘鬼谷子文化内涵,促进当地文化、旅游发展,决定通过招商引资投资6000余万元建设“鬼谷子文化园”。

河北临漳鬼谷子文化

“鬼谷子文化园”由中国美术学院规划设计,占地面积166亩,主要包括入口服务区、原始祭祀区、项目核心区、绿色生态农业观光种植区四部分。核心区域建筑为明清风格,外围仿古一条街等景点系战汉特色。

整个文化园包含了“吃、住、游、购、娱”等旅游元素,重点打造“朝拜鬼谷诞生地、赏纵横捭阖文化、体验战汉民俗风情”与“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朝拜胜地,并成为临漳县精品文化工程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的地标性景区。

关于鬼谷子的身世,史书资料记载甚少,说法不一。

传说,2300年前,鬼谷子母亲王秀芝家住邺城东北的王家庄(今盐食村附近谷子村),因食奇谷而孕,被父亲王继昌以败坏名声为由逐出家门,来到数里之外的南庵子(盐食村)生下了鬼谷子。故鬼谷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另有分析推测说,鬼谷子母亲因与仆人产生爱情,私通后未婚先孕被父亲赶了出来。“食谷而孕”或许真的是包含掩饰的美丽传说,但无论如何,王秀芝离家出走之后,面对家庭和社会压力,历尽千辛万苦把鬼谷子生下并抚养成人,足见一位母亲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北临漳鬼谷子文化

历经岁月沧桑,在鬼谷子文化园内可见“红茅草”、“血板地”、“龙虎痷”和“圣母碑”等遗迹。2001年,在盐食村附近一座桥下出土的明朝圣母碑。为鬼谷子诞生地增添了厚重的历史证据。圣母碑虽风化严重,但碑上“圣母碑记”“大明国彰德府临漳县”“盐食村......娘娘庙”、“娘娘庙位于盐食香菜营之间,占地三亩”等字迹清晰可见。史料记载,明朝嘉庆年间,百姓为祭拜鬼谷子的母亲修了圣母庙,远近朝拜者络绎不绝。相传,照顾鬼谷子母亲分娩的老婆婆,将分娩时的血水泼在了庵子的茅草地,以后此处的茅草就长成了红色。

在鬼谷子诞生地遗址庵子旁的茅草叶子确实一片猩红,令人称奇。这种奇观年复一年,春天和秋天红的更浓。传说中,鬼谷子出生后,受到两只神虎的保护。而在临漳和冀南农村一带,至今保留传承着小孩子们要穿老虎头鞋(猫头鞋)企求平安的传统习俗。而这一带农民爱种谷子,更是祖祖辈辈的传统。

河北临漳鬼谷子文化

距盐食村约3公里的鬼谷子故里谷子村,被当地人自豪地称为“鬼谷子的姥姥家”。相传,鬼谷子五六岁的时候,曾在姥姥家上过学,后因没有父亲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这让他很受刺激。此后,鬼谷子告别母亲,骑虎上了云蒙山。鬼谷子一生修学道教,从师老子等,他勤奋好学,文武兼备,才华横溢,智慧超群,在那个群雄逐鹿、百家争鸣的时代,创造了辉煌业绩。其《孙庞演义》、《战国策》中亦有记载。鬼谷子留下的《鬼谷子》、《捭阖策》、《本经阴符七术》等著作,至今被后人学习、研究、借鉴。

临漳县文化研究学者,搜集散见于民间的鬼谷子传说故事和应用故事120多篇,2014年,“鬼谷子传说”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漳作为春秋战国文化的发祥地、古邺城文明的中心,有着““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自春秋至北周,繁荣的邺城存续了1200年,作为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辉煌达4个世纪。方兴未艾的鬼谷子文化研究,必将拂去蒙在临漳历史上的尘埃,愈发光彩夺目。鬼谷子文化也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日本、美国、德国、台湾等海内外文化学者纷纷前来访问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