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信宜婚嫁旧俗


信宜习俗有不少,婚嫁习俗是最重要的,在1949年前,信宜地区里,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男婚女嫁都是凭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并没有太多的择偶自由和权利,这给不少青年男女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而且还酿造出不少悲剧。信宜各个地方的婚嫁习俗有所不同,但是大体的过程还是大同小异,大体可以分为“合年庚”、“回成”、“过礼”、“迎鸾”等四个阶段。

合年庚

婚姻刚开始 一般男女尚未成年,父母便早早托人说媒谈婚,由男方通过媒人索取女方出生时间(包括年、月、日、时),两者合在一起,请算命先生演算,叫“合年庚”。要求八字相生相旺,男女双方没有刑克,方可提及婚事,否则这对男女多么相称也得告吹。在此期间,多数男女双方无法直接见面,婚后年龄悬殊,甚至双方或一方有严重生理缺陷,也得无条件屈从。曾有过不少“十八娇娇三岁郎,早朝抱下地,晚间揽上床”和“七十老翁十八妻”的事例。双方唯有等到洞房花烛夜,方可看清庐山真面目。

只有少数男女青年,获得长辈的许可,在亲属和媒人的陪同下,有机会到约定地点公开露面,俗称“相睇”,不公开的叫“偷睇”;若女方要求到男家见面的,则叫“睇门口”。

女方首次登门,男家一般都设好酒菜款待。个别地方习惯,头次见面不杀鸡,担心会扒散,多数杀鸭和煮米粉招待,寓意鸭(押)成功。席散时,不论婚事成功与否,一律要付给女方茶水钱,俗称“面皮钱”。给多少没有规定,但陪女方来者,必须每人都有一份。一般都给双数,不给单数,意指这门婚事早日圆满,好事成双。

回成

即进行订婚 经过上述活动,男女双方父母对这条婚事表态后,男方便要行帖,俗称去定头或酒担,即给女方送去聘金、手镯、耳环、槟榔、酒、饼、鸡鸭等礼物。帖中的礼单用词讲究,女方父母的饼也称之为龙凤、桂子、龙头。具体数目也用几翼、几掌、几埕、几对、几双来代替,一般都给双数。女方纳礼后,同样按格式回帖,并赠送男方一对新油罂,内装茶油或花生油,外用红绳或红纸连结在一起,同时回赠一对鸡和两条裤的布料。个别地方风俗,也有回文房四宝(纸、笔、墨、砚)等物,暗示男方勤奋攻读,将来学有所成。

过礼

即送日子单 婚事确定下来后,由男方选择结婚吉日,制成帖式预告女方,并按照当地习俗,再送一定数量的礼物。女方父母获悉婚期后,一面抓紧时间备齐嫁妆,一面将饼分赠亲友,并告知来饮喜酒的详细时间,所以很早就有句“嫁女等分饼,娶媳妇待请”的俗语。个别地方嫁女,办嫁妆有“全妆”和“半妆”之分,出嫁时有床、被、蚊帐、箱篢、大柜、书桌、坐椅、面盆、脚桶者,称之为全妆;若只有上述物件,而没有大柜、书桌者,则称之为半妆。

亲友来饮嫁女和迎亲酒时,多数赠送谷米和裤料,因谷米象征金银,裤同富谐音,以示吉利。若饮嫁女酒,客人只食早、午两餐,新娘出门后,客人即陆续散去。饮迎亲酒多数两天,证人收下礼物后,视贵重程度如何,一律要回敬“酒 ”,以表谢意。个别亲友只送来镜屏、鞭炮、酒、布料等礼物,因故不来饮酒者,主人一定要封回“代席”红包。

迎鸾

即正式迎亲 这项礼仪颇多,男方首先要具备乳金(给新娘母亲的钱),冰人花红(给媒人的钱,女方给的称月老),百福花红(给新娘姐妹的钱),祝神花红(买香纸敬神的钱),刀砧花红(赏给厨师的钱),脚花红(搬运嫁妆钱)。此外,还有米、酒、鸡、猪肉、饼等礼物,一般都提前一天送来,为女方办酒所用。如果男方没按事前议定交足礼物,女方父母和亲友则认为小气,不够大方,迎亲时甚至拒绝女儿过门。直至双方经人劝解,最后达成一致协议,才允许新娘上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