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绪
1、公子村接城隍的历史沿革
邢台隆尧县公子村位于魏家庄镇西南部,民风淳朴,这里蕴藏着一项古老的传统文化。相传,古时该村叫“凤凰村”,因村四周几座庙宇所分布的图形酷似凤凰而得名。后来本县县官收一贫困农民的儿子为义子,因其施仁政爱民如子而改名为公子村。公子村在解放前就分为“公子前”、“公子中”、“公子后”三个排,也称前排、中排、后排,实际上是分为三个村,各自行政。据70岁以上老人讲,从记事起,村里就有新年正月接城隍爷的活动。三个村轮流接,一年轮一次,轮到哪个村,以哪个村为首操办接城隍事宜。
接城隍俗称“接城爷”,这项活动的创始年代不明。据了解有清一代就已经很盛行。其祭祀活动由民间举办,名“城爷会”。会里总主持人称“会首”。解放前,村里划出24亩地作为“城爷会”的公产,收了粮食用作活动开支。解放后公产归了集体所有,“城爷会”的活动经费靠积累下来的油钱(即布施)作支出。每年累计收的油钱有专人管理,设两名会计做帐。“文革”时大型活动一度中断,“文革”后活动日益恢复。根据祭祀场所城爷棚供奉的神灵来看,村里们的信仰为多神崇拜,以佛、道诸神为主。
2、城隍的来历
城隍又称“城隍爷”。是设在县城里城隍庙中的主神。据《周礼》记载,周代天子所祭祀的八种神中,第七种就是城隍神。
南北朝时,清河王高岳命令慕容俨(北齐大将)率兵镇守郢城(今河南省信阳县南,长江边上)。慕容俨刚进城,便受到南梁大将侯镇和任约率领的水陆大军的围攻。南梁军队采取围困的办法,也困不死他们。原来北齐军是通过城边的河道源源不断地运送粮草进城。南梁军发觉后,就在河的上游撒了许多水草,把河道给堵塞了。郢城因此成了孤城,慕容俨走投无路,遂命令一部分军民去城隍庙祷告。老天爷真地刮起了狂风下起了大雨,水道通了,粮草运入郢城。慕容俨抓住时机进攻敌人,南梁军终遭失败。从此,民间都说城隍爷显了灵,救了城中的百姓,就普遍供起了城隍神,城中还重修城隍庙。唐朝中期,城隍神被正式列入国际祀典。
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参照王朝和地方行政机构,重新决定城隍神的封号和爵级。京、府、州、县各级城隍神的冠带服饰也相应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不能乱套。冀南民间多在正月请城隍爷,已形成一年中最庄重的祭祀习俗。
二、接城隍爷的筹备工作
1、购物
公子村接城隍爷的日子是正月二十三,接城隍爷意为:村民一年忙到头,正月里也是农闲季节,一方面把城隍爷请来,到村里察看善恶,另一方面,请城隍爷享三天供奉,保佑村民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五谷丰登。
从古至今,公子村正月二十三接城隍爷的日子不变,不论刮风、下雪,照接不误。所以,一过年就开始筹备,正月二十一就购买物品。
(1)先买敬神的香、纸、蜡烛、鞭炮。
(2)蒸供品。古代用三牲,现在都用面蒸成猪头、鱼头及仙桃、仙果、枣花、莲花花供。从前蒸供品用的白面粉大有讲究,不用牲口拉磨,磨面时用男人推磨,男人推磨前都要净好身,穿上干净衣服,才能推磨磨面,磨好的白面蒸供品用。
2、请戏、定鼓乐队
旧时,先给戏班子和鼓乐队写好请贴(也叫下文),用黄表纸写,请帖的大意为:“接城隍圣驾定于新正二十三,叩首。”一旦定好,不能改变。一般唱四天或五天戏,一天两开箱。头一场戏先给神唱,戏班子的男主角到城隍棚彩唱。如果往年有人唱还愿戏收费为半价,如在城爷棚许下大愿,求官、求子、消灾等。如愿后,第二年还愿给神唱戏。假设村里定一场戏为600元,那么还愿戏为300元。收入归“城爷会”入帐。另外还有鼓乐队、花会表演队等也要预先下帖。从前接城隍用的蓝轿也要早下请贴定准。现在订小轿车,也是提前下文。定好的车要在二十二清洗好,以备接城隍圣驾。
3、搭金棚
金棚就是农村用苇席和帆布等彩搭的大棚,正月二十二上午搭好,下午供神挂案(即画在布上的各种神像)。大棚的选址一般选在村中地势平坦较高的空闲场地。金棚正中供城隍神,城隍爷的对联横批为:“本县城隍”,左联:“莫谓阴司无白日”,右联:“须知暗室有青天”。和城隍靠背供的为“地藏老母”(即地藏王),地藏老母的对联横批为“幽冥教主”,左联为“入门参礼黄金殿”,右联为:“进步皈依大法王”。
前棚左厢的神案排列为:土地、南海、月值神黄承、时值神刘洪等。土地的对联为“守王章原无私意,遵法律来治本村”。南海(即观世音菩萨)的对联为:“出南海金童引路,架祥云玉女随身”。前棚右厢的神案排列为路神、财神、鬼王神、年值神李丙、日值神周登等。路神的对联为“路遥通四海,神功保平安”。财神的对联为“天上金玉主,人间福禄神”。鬼神的对联为“职属阴司原为鬼,斩妖除怪总是魔”。后棚为:正中玉皇大帝,左边有玄天大帝、右大帅、太阴姜氏纣后,右边为真武大帝、左天篷、太阳神徐益。左边厢和右边厢分别挂十殿阎罗王和地狱的图画。左边为:二殿楚江王、四殿五官王、六殿卞城王、八殿都市王、十殿转轮王。右边为:一殿秦广王、三殿宋帝王、五殿森罗王、七殿泰山王、九殿平等王。金棚对面踏小庙一座,供韦陀菩萨护法。金棚内有专管善人神案前烧香、上供人员。
4、接土地
土地神,又称宅神、福德正神等。远在周朝时就已有祭祀土地神的风俗。冀南民间家家户户都在街门里的影壁墙前供土地,称:土地为一宅之主,“土地当门坐,保佑一家人。”
正月二十二清早,会首们就安排清水泼街。上午搭好金棚,下午开始先接土地。因为城隍是阴司一县之主,土地是一村之主,所以先把土地接到金棚,第二天,土地和全村人去接城隍。由会首拿好香、纸,带上文疏(也称谍文),锣鼓喧天,带领“城爷会”的人。行善的自愿备香、纸跟随,一行人到村东土地庙去接。接土地的队伍排列为:最前有三个会首领道,手拿小黄旗。二是放鞭炮人员。三是大筛、大锣。四是36面大小旗。五是鼓乐队。六是接土地的车。到了土地庙,会首点上香、纸,焚烧文疏,众人齐跪地,念三声“阿弥陀佛”,把土地的神案挂到车前。(旧时抬小轿,还有抬椅子)。然后巧锣打鼓地把土地神接到金棚里,又齐念三声“阿弥陀佛”,上香供奉。然后挂好诸神的大案。
三、接城隍爷
正月二十三日,这一天也是公子村春节期间最圣洁的一天。家家户户门前悬灯挂彩,清晨,清水泼街,黄土垫道,街道上空挂彩挂,喜气洋洋。这一天,村民们家家户户做好饭,穿新衣待亲友。门前摆供桌,点上蜡、烧上香,摆上供品。以备接城隍爷回来踩街时过门而供奉。好善的大多数为中年以上妇女,她们和“城爷会”的人及全村男女老少都云集在金棚前,孩子们看热闹。“城爷会”的善人轮流值事,会首安排迎接时间和行走路线。本村、外村的鼓乐队和乡艺表演队做好接城隍的一切准备。
1、接城隍爷
接城隍爷的吉日选在正月二十三上午8-9点。接城隍爷的队伍为:一是正副会首执小黄旗领道。二是燃放鞭炮的人。三是敲锣的,大锣四面,小锣两面。四是仪仗队,38面五色旗,前面两面大旗,后面均为小旗。旧时有旗罗、黄伞、金瓜、钺斧。五是鼓乐队。六是土地爷的车。七是城隍爷的车,车上披红挂花。最后是村民们。由会首和合会善人齐跪金棚前先念三声:“阿弥陀佛”,然后由会首在金棚诵文疏:“河北省唐山县善人×××,向于每逢新正二十三,敬接城隍圣驾。今伏届期,不敢有违,伏愿圣神,降临寒坛,略表虔诚之意。”诵毕,鞭炮齐鸣,敲锣打鼓。带上文疏和城隍神案,由土地爷的车带队,合会善人一行前去接城隍圣驾。在过去,是用一顶蓝轿,四人抬,另有四个小男孩扮做衙役在轿两边喊“威武”。
后来用马接,选一匹好马,备上鞍镫以备接城隍选用。选好的马半年就不让干活了,每天喂好料,清洗马身。现在也与时俱进了,用一辆新轿车,轿车挂上红,扎上花,善人和“土地”带上文疏和城隍神案坐在轿车里。前面燃放鞭炮开路,鼓乐队一路吹打,形成一支浩浩荡荡接城隍爷的队伍。到了公子村西北角通往尧山城的老道上,由善人诵文疏,众人齐下跪,然后焚烧文疏,并祷告请城隍爷上车。此时会首顿念“南无阿弥陀佛”三遍后,鞭炮鼓乐响起,迎神队伍返回。首先要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因村西北老道上是郭贾村的地,郭贾村划出一亩三分地给公子村,为接城隍爷歇脚地,故称一亩三分地)歇歇脚。然后鼓乐齐鸣,鞭炮声不断回村。
2、巡街
巡街也叫踩街,就是接城隍爷回来时,土地的车在前领道,一路上炮声不断,队伍的前后顺序跟去时的顺序一样。进村后,队伍要游遍三个村的街道,让城隍爷大街小巷都要巡察走过。凡城隍爷经过的地方,家家户户的妇女都跪在门前设供桌恭迎,放鞭炮、上供、烧香、焚纸,让城隍爷接受祭祀。供桌根据家中条件所摆供品不一,一般为水果、点心、蒸好的花馒头、肉菜等,可见村民们虔诚之至。户户都愿在新的一年里,让城隍视察善恶,赐福降吉祥。巡街的路线为:公子后、公子前、公子中。因为接城隍爷回来从公子后先进村,所以先巡公子后,直至把整个公子村的各条街道都踩一遍。
3、落棚
接城隍爷的队伍沿大街过小巷,把整个村子转遍后,把城隍接到金棚,一般时间从上午8时左右出发到下午1-2时回来,把城隍爷的神案请到城隍爷的神位上,叫做落棚。落棚时,金棚门前人山人海,鼓乐停止。会首和善人大念三声:“阿弥陀佛”后,无论是合会善人,还是看热闹的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齐刷刷跪倒在金棚前随念“阿弥陀佛”三遍,又鞭炮齐鸣。城隍落棚是将城隍神像从轿车里请出来,恭恭敬敬挂在神位上。
4、祭祀
城隍爷神案前是盛满红高粱的斗,斗内插两支令箭,斗前是大供、蜡烛,香火不断。之后,村民们陆续到金棚内各自烧香拜佛,念佛许愿,烧香还愿。金棚香火旺盛,有求必应,昼夜不眠。接来城隍爷的下午,戏班先给城隍爷彩唱,一般为戏班一男主角四句彩唱。金棚内,只听善男信女诵经祷告,其经文有:
玉皇大帝在金棚,
观音菩萨在金棚,
城隍老爷落金棚,
弟子某门某氏来行功。
我向老爷拜年庚,
磕头行礼谢恩情,
银钱奉上十元整,
韦陀大仙接号令。
保佑俺举家老少都安宁,
身体健康虎雄雄,
消了灾来有消难,
岁岁年年把恁敬,
心想好事都能成,
扬咱圣朝里好威名。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从正月二十三到正月二十五,金棚内白天黑夜香火不断,每天安排两个人看棚、上香。前半夜村民在金棚活动,香火不断。后半夜,值班人上香。三天中,也是村民们尽情娱乐的日子,临村凡有社火、花会、锣鼓班的,一般都来献艺助兴。大街、广场、金棚前陆续有花会表演。
到了正月二十四祭冰马厩市二十四上午,由善人把蒸好的供品(猪头、鱼头等)扔到村外的井里,随后烧香、焚纸,祈祷上苍在新的一年里村里不降雹灾,风调雨顺。
四、送城隍爷
到正月二十五下午,善人用新脸盆盛半盆清水,一条新毛巾,供城隍爷盥洗,再做一碗挂面供城隍爷,让城隍爷吃好饭再走。
会首先喊三声“阿弥陀佛”,率众跪下,然后烧纸。完备,再把城隍爷送到西北通往尧山的老道上,烧香、焚纸,念佛三声,把城隍爷神案卷起。送神队伍和去时的顺序一样回村。回来后,再把土地的神案敲锣打鼓和接时的顺序一样回村。回来后,善人把各路神仙都送走。卷案、拆棚,接城隍爷的全部仪式结束。
五、接城隍爷的宗教功能与娱乐性
城隍是佛教的神。据公子村金棚供奉的诸神格局分析,前棚的主神有地藏王、观世音、城隍、韦陀等,都是佛教大神。后棚的主神有玉皇大帝、玄天大帝等是道教大神,佛道合祀,以佛教为主是典型的民间多神信仰。接城隍祭祀活动就是为了宣仰中国式宗教的教化功能,颂扬善缘,仰制恶行,以达到求神灵保境安民、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目的。同时,在客观效果上,在敬神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全民民众度过一个祥和而欢乐节日的作用。
1、宗教的娱乐功能。
佛教以“善恶”二字劝诫众生,其宗旨教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因果报应”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警告世人如果“暗室亏心,神目如电”,瞒得了世人,却瞒不了天神,死后仍免不了阎罗审判,地狱受苦。佛教认为人世的法律只能惩罚肉身,而佛法则可劝诫人的灵魂,使其断恶修善,二者相辅相成。这是宗教的教化功能,也是冀南民间接城隍的劝善目的。
2、开启良知的作用。
在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真正相信鬼神和天堂地狱的农民并不是多数,但他们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深信不疑。“良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学说。《三字经》开宗明义说“人之初,性本善”,就是说,“良心与生俱来”,只是后来受到利欲诱惑变坏了。接城隍的祭祀活动就是为了通过祭神唤醒某些人泯灭的良知。那还愿的人就认为他得到神的互佑是为了行了善事。而许愿的人则是因为遭遇坎坷,来反思自己的过失以求神的原谅。这就是祭祀开启良知的效果。
3、祭祀也是自娱。
汉族民间有不少祭祀没有以娱乐为主的节日,大多是祭祀神鬼的节日。但是有不少祭祀节日中都包含着娱乐的内容。公子村的“接城隍”,其实也是村民们一年一度的娱乐节日。村民们为了温饱,一年到头面向黄土背朝天,难得一日清闲。“接城隍”是一项有组织、有程式的传统节日,家家张灯结彩,人人穿新衣、吃美食、敬神看戏。男人参与祭祀活动;女人在门前设祭焚香,祈求全家吉祥平安;孩子们成群结伙,追逐嬉戏;邻村的锣鼓班、社火、花会来献艺助兴,亲友也来欢聚。三天的敬神,不正是全村人一年一度放飞思绪,尽兴游乐的狂欢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