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秋收不秋收全看五月二十六”


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二十四节气,人们可通过用农历月份和24节气相互结合用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种植时间,会通过二十四节气总结出来一些特别关键的时间节点,这些时间节点对农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对农业生产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时间节点,我国有着智慧的劳动人民为了将它们便于忆记,便用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白话将它们归纳总结。

可以这么比喻说,如果将24节气看成是官方的指导,那么农村谚语就是民间的经验总结,有时候,确实佩服农民的智慧,要说学历、知识不多,但是说的话、做的事都是应天时,行地利,在我国的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于一些农业经验的总结非常到位,这些经验至今对农业生产仍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像这句“秋收不秋收全看五月二十六”这句农俗,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句很经典的俗语了。当然因各地习俗不同,这句农俗在各地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有有的地方说“成谷不成谷,但看五月二十六”。纵然是说法不一样,但是意思都是差不多的。

这句俗语的意思其实在我们农村人的认知里不难理解,其意思也就是说:今年秋季的作物收成如何,全看农历五月二十六日这天的天气阴晴变化了。能不能丰收,就看五月二十六这天有没有雨水,如果这一天降雨了,那就预示着今年往后的日子里不会出现干旱,会风调雨顺着,今年的秋作物丰产的可能性比较大,反之,如果当年的雨水很少,到了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还是没有雨水的话,那意味着这一年的雨水也不能多了,干旱的天气对秋作物的生长就会造成受影响,那对秋收的农作物就有可造成减产。

农谚俗语都是历代的劳苦农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直到现在农村老人唠叨起来也常说:老辈流传下来的农谚,十谚有九真。后代的人们也测应出来,基本上也是每年的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要是下点雨的话,那下半年就真的会风调雨顺的。不过也听村里的老人说,基本上每年到了农历五月二十六日这天,老天爷都会或多或少的下一点雨。那通过这一天有无降雨来预测秋作物是否收成,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无论南北区域,每年到了农历五月这个时间段,气温就开始高了,日照时间也长了,稻谷、玉米、高粱等谷类作物在非常旺盛的光合作用下开始了疯长。植物要疯长光有足够的光合是不够的,光合也是需要水分的,如果光有光照和温度高,却干旱少雨,那别指望秋季庄稼能疯长了,不被太阳晒死就很不错了。所以在过去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如果在这个时间节点前面雨水少也没什么影响,进入这个时间节点如果还不下雨那就影响了庄稼的生长了,即便是后面雨水多,但因为错过了补水的最佳时间段,就会响到当年秋季作物的收成。

其实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是个很普通的日子,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这里的五月二十六其实并不是指的一天的时间,而是指的最近一段的时间节点,只不过是古人为了谚语顺口而借鉴的。这句俗语虽有有一定的借鉴学习意义,但是也需要因地制宜,毕竟我国的气候变化是非常多样化的,即使现今科学技术这么发达,人们都不能通过一天的天气来预判未来的农业丰收与否,更何况是在各种生产技术都不怎么发达的古代,所以这句古语用在当今只可仅仅起到一个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