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华安上坪土楼群 客家土楼发源地


上坪土楼群位于华安县沙建镇,是我国明确纪年最早的土楼群落,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被誉为“福建土楼发源地”,主要由“土楼之母”齐云楼、“土楼圆明园”日新楼、“土楼碉堡”昇平楼组成。

其中日新楼是福建最早、最大的城堡式土楼,堪称“土楼圆明园”;齐云楼是福建第一座夯土式建筑结构圆土楼,素有“楼母”之美誉;昇平楼是目前我国现存惟一一座外墙用花岗岩石砌成的单元式圆楼,形似“古罗马斗兽场”,这些奇观令人赞叹不已。现三座土楼内都没有居民,并以各自不同的姿态展示着土楼600多年的艰辛风雨,别有一番残缺与沧桑的美。

齐云楼

“土楼之母”——齐云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岱山村,占地面积约3700平方米。齐云楼是一座双环式椭圆形的土楼,系由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后裔迁闽时所建,续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有明确纪年最早的圆形土楼,历经630多年的风雨剥蚀仍屹立不倒,楼中30多米深的天井呈“橄榄形”,这对地处山巅的楼房来讲无疑是个奇迹。

齐云楼一共有26个单元,外环两层,内环平房。走进任何一个单元,首先是门厅,接着是小天井和主楼中厅。每家都有一部楼梯可上二楼。房间布局好像三堂两横式的简化,呈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小家天地气氛。它的26个单元里有3个大单元,就好像现在有的单位建房特意为领导设计的大套房子一样,这3个单元是安排给家族里最有地位、最尊贵的人家,其开间数和房间厅堂面积,要比小单元大出一倍多,俨然是一座两堂式小五凤楼的规模。

其他各种单元依次分配,反映了森严的等级地位。而且,各单元的木构廊道也不同,小单元不出浮栏,大单元二楼向天井出浮栏。这种不一律的单元设计,使其构造布局变得复杂起来。齐云楼从一楼就开始对外开窗,每个房间都有一扇宽阔的石窗,这是土楼里极其罕见的。

昇平楼

“土楼碉堡”——昇平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宝山村,建成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迄今400多年,是闽南唯一全部由花岗岩条石砌成外墙的圆楼,浑然天成,外部设计像防御的城堡,而内部如普通民居,中心庭院的条石铺地类似八卦图,这种"蓄势于前,急转于后"的结构方式,创造出了"深美闳约"的艺术境界。

昇平楼设两门,正门朝东,侧门朝南。建筑分为内外两环,外环高三层,内环高一层,外环与内环之间是各个单元的小天井。各个朝向的单元进深都是一样的,比较规整,但单元的隔断仍十分灵活,各单元内部的空间也各具特色。楼内天井呈八卦形。

在二楼与三楼地板的高度,外墙有意凸出两卷15厘米左右厚的条石,装饰性地酷似"土砻"的两耳。全楼最奇特之处,在于外围石墙的一周,设有一些藏兵洞。洞的平面呈三角形,里侧大、外侧小,外侧仅有一层石料与楼外相隔。躲藏在洞里的人,从石缝向外可以瞭望,但外面的人却无法从外墙的石块中找出哪是藏兵洞。这种防御设计在别的土楼内还尚未发现。

昇平楼的建筑精神体现了中和与适度的原则,既渗透了“天人合一”的观念,也体现出“中庸之道”。宅院厅堂尊卑等级井然,空间布局朴素严谨。深切感受到礼义为先,长幼有序,平和处世,勤俭持家的乡土社会的气息。

日新楼

“土楼城堡”——日新楼,位于华安县沙建镇庭安村,建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占地面积达13680平方米,为福建土楼之最,是福建第一座大院式土楼。据考证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的“城堡式”土楼。

日新楼不仅吸收了中原地区大院式建筑风格的特点,还融会了福佬土楼的传统文化。其外围是夯土墙体的楼房,楼里有一排平房、一排二进古厝、一排三进古厝、一条生活通道、两条街道,最繁荣的时候入住600多人。楼前台阶呈官印式设计,更平添几分雄伟气势,被誉为“最有官府气质的土楼”。

日新楼不着眼于单体建筑形象突出,而追求整体气势和群体布局的空间意境。内部空间创造出平易近人、对称方正、灵活有序、内向含蓄的境界。一进进串联的院落,给空间的组合揉入时间的过程,突出了建筑美学的时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