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栖霞过年民俗


栖霞官道镇地处栖霞、招远、莱阳、莱西四县市交界处,乡村民风民俗有互补之优势。就春节而言,其节庆习俗在胶东地区有广泛的代表性。

有句俗语道:“陪送不尽的闺女,办不尽的年”。说的是闺女只要不出嫁,陪送的东西不能说是办好了。那过年和其相同,只要年不过,过年的东西是办不妥的。人们忙碌了一年,总盼着过年好好享受一番,好多事宜都有这种说法“等过了年再说吧”。年在人们心目中是团聚是惜福是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上了岁数的人当身体欠佳时,往往会说我还能吃过年的馉餷(饺子)吗?他们希望的是再多活上几年。可见过年在人们心目中何其重要。

过年是春节的总称,一般指从小年(腊月二十三)开始到正月十五直到二月二龙抬头为止。大体可以分为忙年、过年、拜年三部分。具体农村从进入腊月门就有年糊味了,集市上过年的物品逐渐的多了,即忙年开始。

过年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即新、红、亮、响。新(家里家外吃用穿戴,去旧换新——一切从新的开始!);红(门对、红灯、年画、窗花等,红彤彤,日子红火——满堂红!);亮(室内室外干净亮堂,灯火通明——前途光明!);响(鞭炮共鸣,响彻云霄,驱邪消灾——吉祥!)。

忙年

置办物品、扫灰、做饽饽、做隔年饭菜、油炸货。常言道:“过了冬松一松,过了腊八不怕了”。旧时学堂只要过了冬,先生就快要回家过年了,对学生管教就松了。过腊八要吃“糊饭”,即如今的八宝粥。待过了腊八学生就放假了,学生就不怕老师了,可以好好玩耍等过年了。

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也要同东家结账回家置办年货同家人团聚了。到集市扯布大人孩子做新衣服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过年夜换新衣服团聚拜年,再穷也要有件新衣裳表示去旧换新。

进入腊月十五后,除购买吃穿外,务必要置办蜡烛香纸,祖谱陈旧了要“请”(买)新的,旧的待“五更”发纸时一同烧毁。“请”灶王爷,买门对、过门钱、窗旁、窗花、年画、香纸蜡烛、吊对等祭奠物品。

二十三小年上午打扫灰,清除一年的灰尘,晚上吃“馉餷”(饺子)送灶王爷上天,将旧灶王爷取下,把新请的灶王爷上部印的灶王爷骑鳞的图案剪下放在面锣内再同旧的烧纸时一起烧掉,送灶王爷上天堂回报人间一年的事宜,待大年初一早晨返回带来福音。小年后到过大年全属于好日子,婚嫁迎娶、换洗衣物被褥等,以全新的局面喜迎大年。

二十五六蒸做饽饽,其中有十几个大枣饽饽和一对雄雌盘着的大圣虫(也叫神虫。一个雄的衔着铜钱,一个雌的衔着大枣)上供祭祖用,另有桃饽饽、岁、猪头、佛手、葫芦以及各种神虫等。

二十八九油炸货和包包子,一般有面鱼、白面玉米面地瓜合一的小鱼、麻花、豇豆糕、枣糕等,备节日期间接待客人等热着吃,直能吃到十五不用发面做干粮。另外旧时候大多蒸做一大锅“起溜”(玉米面与地瓜合一的发酵面),这些均成为隔年饭,另做一大盆白菜豆腐粉条等合一的隔年菜,寓意是隔年有饭菜吃。

过年

封门、贴窗花、换被褥,去旧换新。二十八九,庭院打扫干净后,封门,即贴春联。旧时家中穷,欠人家债的一般提前封门,封,即封刹的意思,就是从封门开始一切经济往来暂告一段落。若封门后再登门讨债就有点不礼貌了。灶王爷贴在锅灶上方,对联为“二十三日上天去,初一五更送福来”,横批“一家之主”,“上天言好事,下界带福音”等。门对有笸箩或簸箕筛子盛着以示庄重,从外往里封,即先由街门封起,门上槛中间贴三、五、七个不等的过门钱,即过门就有钱,或叫光明钱,日子光明。窗顶上忌贴,否则穷闺女家。街门对面迎门处贴“出门见喜”。水缸贴“川流不息”、粮囤贴“五谷丰登”、炕头贴“抬头见喜”、畜圈等贴“六畜兴旺”等。有的特把“福”字倒贴,意思福到了。还有贴窗花、窗旁和换新炕席及新被褥等。

长辈去世,头一年家中不贴门对,就是不能红纸封门,一般在大门上贴上黄花笺纸,以示戴孝,第二年贴蓝色门对,第三年守孝期满,可换红门对。

请祖谱。一般在大年的头一天或年三十上午,祖谱挂在正堂或闲屋内正对着正间门,祖谱后边有条件的悬挂四到六幅字画条幅,无条件的需新买一铺高粱桔编制的炕席钉在后墙上,不能光秃秃的干挂在墙上,若这样是表示下辈无衣裳穿,对祖宗不尊。祖谱两边悬挂“缥缈清香报祖德,辉煌宝烛答神功”,其两边挂字画。供桌上前摆放木制酒盅三个、木制香炉一个、蜡台一对、香桶一对、花瓶一对(内插绿松柏,粘上苞米花,示意先人万古长青家族兴旺)在其两旁。家中守孝期间须用白蜡。

供品一般有“三牲”,有口中衔着红粉条的红公鸡(吉祥)一只、一条大鲤鱼(或有鳞的鱼)(有余)、猪头及果品点心及吃酒用的各种菜等。供品及筷子等件数属单数,所有供品需放上芫荽(香菜)等绿色物品,否则神鬼不敢享用。所有供品禁忌梨,不能分离,五更吃馉餷及拌菜等不能吃蒜,否则家人离散。大年三十早晨一般都是便饭,中午较讲究,饭菜丰盛,家人团聚尽情享用。祖谱供桌两遍分别摆放两盆饭菜,谓之隔年饭菜,上面横七竖八的插上好些筷子,意思是有一些远在天国的人无家人供奉,自家的长辈把他们领回家过年,他们不能在正位子上,只有在桌子边上吃点。大年期间每次吃饭喝酒都要向门外“浇奠”一下,有一些没主没业没有家要饭的鬼魂借此让他们喝一点浆水充饥。

包馉餷、搭天地棚、栽谷、挂吊对、撒马草。下午,家中女人忙于包馉餷,一包三顿,晚上、午更、初一早晨。祭祖的馉餷馅要求是素的,猪肉、牛肉、鱼肉等皆可,禁忌用驴骡马等肉,若供奉了驴肉等管着下辈人的性格会是驴脾气,供了马肉管着下辈子脾气则酸溜溜的,不正派。午更发纸用的馉餷个头小,元宝形状(像混沌)。初一早馉餷包上钱、枣、豆腐、糖等,谁吃的钱多就预示着来年有钱花。吃了豆腐有福等。馉餷包好后放在篦子上由外圈向里摆放,表示把钱财围住不流失。每包好一个篦子就要用打好的烧钱纸放在上面压着,待后下锅。男人们先扫庭院,由里向外扫,扫地出门,除旧,除厄运,除旧换新。

院子中和大门口撒上谷桔即马草,备神灵们的马食用。大门口横放一块大桃木棍,一是叫提门棍,据说既能拦住钱财不流失,又能辟邪。再则此棍叫拦马桩,供回家过年的神灵拴马用。用苇席等搭建天地棚,旧时为一个街或一个村为一个祭奠棚,午更家家户户端着圈盘带着供品香纸鞭炮等到天地棚发纸,叩头祈求上天保佑。谁家烧的纸钱越多越表示家中日子富裕;鞭炮越长越响并且不断头,显示日子红火,有钱的人家尽量烧大料香,“烧高香了”。如今均为一家一户在院中发纸祭奠。棚外除贴红对联“无物可酬天地德,有惟早晚一炉香”,棚内写: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君之神位。插吊对,大门旁、房檐、祖谱、灶王爷、天地鹏等都有。放鞭炮在门前粪堆上栽谷,用整捆谷桔在上面插一马鞭子(吊对),待初一早割,预示着来年好收成。

请神。带着马鞭子香纸等到祖坟请神,把马鞭子插在各个坟头,焚香纸后叩头,言道“奶奶爷爷们回家过年吧”。自此,正式过年开始。

请神回家后的夜间,禁忌大声说话、扫地(直到初二送神后方可扫地)、泼水、不动剪子、不呼叫名字、不让小孩子哭及摔跤、不能打骂人等,除夕夜是鬼节,神灵到处有以免冲撞不吉利。要需针线缝补,要午更动一下,只要动了就是开戒,再动啥时皆可。关门要放关门爆仗,开门要放开门爆仗,以免与神鬼相撞。祭奠祖谱的房间一夜不能熄灯,预示着一年的亮堂。除夕夜,一切都力求“吉利”二字,即便家中病故了人,也不能哭泣声张,放在另屋照常放鞭炮过年,待初二后再料理后事。有句俗语说“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说好”。否则来年一切不顺当。

放开门爆仗。“午更”时刻,开门爆仗要选几个又响又脆快的小“干草骨节”鞭,即可在手中拿着放的。先在炕间放,响了后家人们才能起身,再在灶间放,而后点灯开进间门和大门,过年开始。忌讳喊叫还没有起来的人,唯恐让神灵把魂魄领走。穿戴新衣新帽子,晚辈向长辈问好收押岁钱,大人们身上也要有钱财押腰。上供,祖谱供桌前两边摆放大枣饽饽,每边五个,两个圣虫。面缸内放上小神虫、锅内锅链子上放面猪头(初一早女主人吃好喂肥猪)、窗台放面岁及花卷等。点燃蜡烛上香敬酒。第一炷香最重要,最好是大料香,要求笔直布局合理,尤其是不能熄灭。这头炷香和点燃的蜡烛能预示来年的吉凶,认真护理绝不可以马虎。焚香顺序为先上祖谱,而后再依次为天地(天地发纸为重点)、菩萨、灶王爷、财神、门神等。祖谱中亡灵名未过三年的不能上祖谱,在祖谱的下方供一个牌位。若上有长辈及兄长健在的虽然过了三年也不能上族谱,可在旁间设案祭奠,否则为不尊。此刻全家点亮所有的灯,照亮所有角落,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火亮堂堂。不断香火直到正月十五,要一直香火不断,过了初二送神后,可每日三餐烧香及汤水“浇奠”。

发纸。待馉餷熟后,发纸祭奠,这是上香后的又一重点。午更发纸的馉餷最好用芝麻桔烧,不仅火旺并且无烟不能熏烤了神灵,且预示着日子如芝麻开花步步高。晚上、午更、早晨三顿馉餷下锅时,须留下三五个压着篦子并且仍然用纸钱压着,表示有余头,所有剩下的全留在初三日早丢着吃。当捞馉餷出锅时先要捞出几碗上供的,每碗三个,要说净不净,回答是挣了,意思挣钱了。还有特把馉餷弄碎几个,口中言道“破财人安”。若午更发现篦子馉餷没有了,也不能声张,照常下锅空丢,否则不吉利。到天地棚前发纸祭天是过年的重头戏,供品丰盛,有的能奉献高一米多的大料香——真是烧了高香了。鸣鞭炮、敬酒、上香、叩拜……祈求上苍。同时在祖谱前烧纸钱,磕头祭奠。这就是过年。发纸后,晚辈给长辈叩头,先在族谱前磕三个头,后给健在的人磕头一个祝寿。全家人吃团圆饭守岁。

拜年

拜年。拜年是加深人与人之间友谊及化解恩怨的纽带与桥梁,是中国人的礼仪美德。拜年先近后远,先本族再亲朋好友。没出五福的要带着供品纸香到长辈家发纸磕头拜年。旧时拜年大人们身穿新长袍戴礼帽,领着打着纸糊的小灯笼的孩子,挨家挨户的叩头参拜。有句俗话说“大年午更借大褂谁家不用”。门户大的从半夜直拜到天亮。叩头从辈分大的开始叩头拜,一直到同辈长者,往往人多祖谱前挤满了还要排到院子里。拜年直到过十五后,即使未上门拜的过年后头一次见面后都要相互问好,祈求惜福平安。平日里有过节相互不合的,午更天一登门叩拜,一切恩怨都迎刃而解了。午更女的一般不出门拜年,只拜自家的祖父伯父等。新媳妇则由小姑子或兄嫂及弟媳带领对本家族参拜,借此本家择定请新媳妇的日子。出门,即外出拜年。俗话说:“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拜丈母”。新女婿上门,头年本家族都要请女婿。父母看闺女待过了十五后,一般在十六或十八日。

割谷、迎灶王爷、迎喜神。午更拜年后,待天快亮了,要祭奠灶王爷迎接下界带来福音。放鞭炮割谷,喜迎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此刻要观看东方天色,若天空发黑则预示着新的一年好年头。若一夜天好无风,说明收吊对(马鞭),即收五谷好兆头。早饭要赶在天亮前,越早越好,说明新的一年都能早早吃饭。这一顿饭大多都抢着吃馉餷,尤其是小孩都想多吃几个钱,有钱花,老人则盼着吃到豆腐,老年有福。用馉餷、饽饽、包子等请狗、猫、鸡、猪等家畜,答谢一年对家庭的贡献。若狗先吃掉饽饽,就预示着今年收小麦。天亮后大人孩子走出家门按“灶母头”(灶王爷)上指的喜神方向,将自家的驴牛骡马等头上系上红布牵着朝喜神的方向迎喜神。中午家家要吃鱼,说吃了鱼和芋头,不仅日子有余还眼睛亮,脑子清醒聪明。另外,正月十五前后还有不同的节日,如管小孩日、管大人日、管果树日、庄稼会等,若那日天气好则能收人(人旺)或收庄稼,人们还要放鞭炮。具体为:一鸡、二狗、三猫、四兔、五为打毛虫日(家家到山岚中放鞭炮打驱赶树上的毛虫,这日一般不到别人家出门,以免给人家带去毛虫,不吉利)、六庄稼会(放鞭炮庆贺)、七人日(管小人和中年人,早晨吃面汤,意思缠住孩子,好养活)、八庄稼会、九果木日(到果园及山岚祭奠、鸣鞭炮)、十蔬菜日、十一和十二及十六同为庄稼会、十七中年人日、二十日大米日、二十一小麦日、二十七日老人日等。

送神。正月初二送神,指送外来的神灵鬼魂,自家的老人们待过了十五才走。傍晚将吊对拿下,晚饭吃馉餷祭奠。夜深人静后带着纸香吊对等供品和鞭炮到村外焚烧送神,口念叨“各方神灵年已过了,你们走好,望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初三早打扫院子,撤祖谱供品,只留香炉等。迎接女儿女婿回家,不能让他们见到祖谱。外甥不能踏着马草进姥爷的家门,即若闺女离家门近,闺女外甥午更也不能回家拜年,必须到送神将祖谱撤下后方可进门,否则不吉利,就是管着兄弟哥嫂家不发达,人家忌讳。

正月十五送灯。次日同大年相同挂祖谱上供,做各式面灯。这天,家家户户用豆面做面灯。面灯上方有盛油的灯碗,用草杆缠上面花插上做灯芯,做好后放在锅中稍蒸一下使其不能变型,最后浇上蜡油。种类有:祖谱供桌上的一对大一点的龙凤灯、荷花灯、灯碗边沿捏有节的十二月灯(点燃后看其灯芯呈现的灰粒多少判断各月的收成)、用盘子盛着放在水缸中飘浮的一对金鱼灯(豫示着家中日子川流不息红火)、面缸中的神虫灯(粮食有余)、猪灯(家禽兴旺)、狗灯(看门)、鸡灯(吃虫子)、看场佬灯、窗台花灯等等。民间传说,正月十五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着灯相会照照面孔,还要照一照屋内外的各个角落。这一夜讲究的一点就是晚上要亮,要用面灯把全家每一个角落都要照遍,表示一年的亮,日子红火顺当。另这一日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带上面灯到祖坟上为前人送灯祭奠,传说是用灯照着捉虱子。采用豆面为原料,一是黄色,表示金灯,二是面料硬,便利制作。家中当年去世的人用白面做,即银灯,头一天送灯,示“戴孝”。到祖坟送的灯双人两个灯芯、单人为一个灯芯。其中十二月灯中的二月灯不点,留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再点。

二月二打灰屯。早晨天不亮用草木灰在院子中和大门口画多个灰圈圈——打灰屯。画上梯子,中间放上五谷杂粮。饭后让家中的鸡鸭吃,看其它们先吃什么就说明当年收成什么。中午吃面圣虫,龙抬头,晚上点燃二月二面灯。

至此,年就过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