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小月为二十九),俗称“大年夜”。一般在除夕前几天中午或晚上“请祖宗”、“做羹饭”。
除夕当天中餐吃团子或馄饨,晚上吃年夜饭,菜肴较丰盛。
黄昏时,在门上贴春联。
深夜不睡,围坐“守岁”渐被全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所替代。睡前放烟火、爆竹,然后关闭大门,称“封财门”。
进入21世纪,有些城镇居民在酒家、饭店安排年夜饭,其他风俗尚存。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又叫“过年”。
清晨,由男主人开门放爆竹,迎接新春到来。一家人穿新衣、着新鞋,晚辈向长辈拜年,长辈给小孩“压岁钱”。当日,禁扫除,不向门外倒水,意为不让家财外流。邻居相见,互道“恭喜发财”“身体健康”之类颂语吉言。
正月初二,外甥给舅舅拜年,女婚给岳父母拜年。农家要用香烛祭祀,俗称“待灵官”,祈求当年蚕茧丰收。
正月初三起,给其他亲友拜年或访友,互贺新禧。旧时,拜年礼物中必有2条长糕,对方收下后回赠一对长糕,意即“高来高去”,此俗现已淡化。80年代走亲访友,一般携带干果、糕点、糖包。90年代起,礼品档次提高,除营养补品外,还有烟酒:给高寿长辈拜年,另赠礼金。
正月初五,敬财神,城镇工商业者都用酒肉敬财神,祈求生意兴隆。农家则在初四夜间敬财神,俗称“请路头”。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此日,家家吃汤圆,寓意全家团团圆圆。晚上,四邻八乡遍放爆竹、烟火,农村跑马灯、跳青狮、舞龙灯等活动众多,热闹非凡,有“闹元宵”“小小年初一、大大正月半”的说法。域内河南籍人送灯到祖坟,祭奠祖先和辞世亲人的习俗尚存。
至正月十八落灯,各项春节活动结束,表示新年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