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湖镇位于延平区东南部,闽江上游,距市政府42千米。名胜古迹有蛇王庙、湖心岛、香山摩崖石刻。樟湖镇,每年有两次大型的蛇节,农历七月初七的游蛇,以及农历正月十九的游蛇灯。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南平市延平区樟湖镇都会举行独具特色的崇蛇祭拜巡游活动,即樟湖蛇文化旅游节,又称赛蛇会。2005年,蛇节巡游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樟湖的蛇也有神话传说, 传说当年樟湖地方洪水后瘟疫肆虐,数以百计的乡民被病魔夺去生命。当地府尹连公给染病百姓治病驱邪,并率乡民疏水浚河,根治水患,教乡民以各种行业技术,以强民身。病邪水魔被驱逐和治服,生产恢复了发展,乡民安居乐业。连公积劳成疾,是年农历七月初七以身殉职于古田县詹岭,乡里民众便在江边筑起一座小庙,从“詹岭”连公得道地的庙堂取火分香,在庙里立神位供奉。到了明代,当朝赵天师路过樟湖坂,连公现出蟒蛇原形,赵天师欲斩之,乡民齐呼“连公青龙善!善!”见状赵天师不以加害。那时起,“蛇”就成了樟湖坂民众的“神”,乡民们募集捐款,在“连公庙”原址上建起了大庙,称曰“福庆堂”。庙内塑有三尊蛇王金身供奉朝拜。
把这个传说的梗概提炼出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一、远古以来,蛇神保佑人民不受洪水、疾病的侵犯。
二、蛇神是在古田死的。 我记得陈靖姑降服蛇妖也是在古田。
三、到了明代,蛇神又兴起了。但差点被新的人神所杀,后来勉强保留下来。
四、蛇神是蟒蛇,在连江和福州东站,现在都还有“蟒天府”。
五、目前连公蛇神是三尊蛇神,正对应了九使、十使、十一使三尊蛇神。
蛇节前,樟湖乡亲四出乡野捕蛇(一般抓没有毒的蛇),捕来的蛇不论大小轻重,都要献给蛇王庙,放于庙中瓮里,由专人精心饲养。
七夕节当日一大早,众人云集樟湖镇东边的蛇王庙。7时许,蛇王开始出行,炮铳三声,锣鼓齐鸣,大锣开道,巡游队伍从蛇王庙浩浩荡荡出发。队伍以旌旗方队为先导缓缓前进,各乡乡民紧随其后,每人出发前,从大黑瓮中取出一蛇,或绕脖颈或围腰间,或缠手臂。
巡游队伍中,为首的是蛇王,它坐在一顶专供的轿内,结彩、挂花、挂龙牌,蛇王不时直起身子,吐纳舌头。
巡游时,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村民们说,“鞭炮放得越久越响,蛇神停留的时间越长,喜气和福气也就更多啦!”
接着,巡游队伍穿行镇中,迎接每家每户的香火鞭炮。各家在门口摆上一盆清水,让蛇“冰镇”清凉一会儿。巡游时,乡亲游客,有的壮大胆子触摸大蟒蛇,或逗逗小蛇,偶尔也有人与蛇亲密接触。
与蛇亲密接触的还有樟湖镇里的妙曼美女,她们用湿毛巾缠着蛇的颈部,手控制着蛇颈,给蛇“降温”后,悠闲地走在巡游队伍中,好像跟蛇已成了好朋友。一位女子说,这里很少人会过七夕,都过蛇节,当晚还会宴请宾客。
四五个小时后,队伍在樟湖镇6个村庄巡游结束后,樟湖人会将蛇放入闽江中,送归大自然。不过,樟湖人称蛇王为“菩萨”,蛇王是不放生的,蛇节结束后就养起来。这蛇王往往重达70多斤。
胆大熟练的舞蛇者,会在巡游途中与蛇共舞。蛇身在人体上游走,十分有趣。
樟湖人敬蛇人人能玩蛇
许多人谈蛇色变,樟湖人却视其为神,虔诚供奉着。镇里乡亲始终相信,蛇是通人性的,它们不会故意咬人,在七夕这一天,即使咬人了也没关系,因为这些蛇都没有毒性。村民曾女士说,唯独七夕这一天,她一点儿都不怕蛇,因为这一天的蛇都很温和,很少咬人,所以连小孩都敢抓蛇。
当地老者说,樟湖人非常尊敬蛇,镇里乡民基本上都会“玩”蛇,小孩从小对蛇就有亲近感。
蛇是吉祥物以其为图腾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曰:“闽,东南越,蛇种。”这句话可理解为以蛇为图腾,作为祖先或保护神来崇拜。大家认为蛇是神的化身,是吉祥物,这种风俗习惯在南平市的樟湖镇延续至今。
樟湖蛇王庙管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蛇王节具体始于哪个朝代,目前难以考证,但兴盛于明清两朝。当时,蛇王庙的香火很旺,每天都有很多人,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40年代末。
后来,因受到“破四旧”的影响,蛇王节活动中断了40多年,直至1989年2月才恢复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