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隆林彝族火把节


火把节是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共有的传统节日。彝族、白族、傈僳、拉祜、纳西、基诺等民族都要举行火把节。

隆林彝族火把节,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夜”、“东方狂欢夜”美誉。2006年,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农历六月二十四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彝族火把节。火把节就是燃着火把,围着篝火过节。彝家的火把燃起来,动情的山歌唱起来。这一天,彝族人民都身着民族盛装,以独特的方式欢度节日。从山寨到城镇,从高山到平坝,人人燃起火把,手拉手围成圈子,载歌载舞,祈望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歌唱美好的生活。

广西隆林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的由来,传说是“天虫”吃人间的庄稼,彝族人民经过三天三夜的奋战,终于在六月二十四用火把烧死了“天虫”,从此彝族人民过上了安稳的日子。为纪念这个日子,彝族人民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举行火把节庆祝活动:在庄稼即将成熟的季节,用火驱除田地中的害虫与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火把是彝族人民的象征,它既表现彝族人民勤劳朴实,也展现了彝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

布谷鸟是彝族喜爱的益鸟。火把节当天,彝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到德峨乡的高山上举行“送布谷鸟”仪式。仪式由彝寨长老主持,用竹子编织成的“布谷鸟”被放到高高的竹竿顶上,在彝家男女老少的护送下送到高山顶,然后把稻谷、玉米等装进“布谷鸟”,将竹竿插在山顶。众人把带来的祭品、米饭、水酒、猪肉等,集中摆好。寨老点燃香纸,望着布谷鸟虔诚地三鞠躬,直起身板唱到“感谢布谷鸟,感谢布谷鸟”。

广西隆林彝族火把节

随同护送布谷鸟的男女老少一同欢唱送布谷鸟歌,共祝布谷鸟来年再到彝寨来,催促人们赶快播种,莫误农时。仪式完成后,众人把带来的猪肉、米饭等分而食之。

送走布谷鸟,彝族同胞开始载歌载舞共同欢庆火把节。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掀起火把节火一样的激情。

彝族的打磨秋、背新娘,苗族的芦笙舞、月琴弹奏,仡佬族的八音,壮族的山歌对唱等民间艺术同时开演,各种表演异彩纷呈。

歌声阵阵,乐音萦绕。欢乐融融的节日气氛洋溢在山山岭岭,村村寨寨。

夜幕降临,只见彝家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手执燃着的苦艾火把或松明火把,走进田间地头巡游,庆祝丰收,祈祷吉祥。远远望去,山岭上、田埂上一会是长长的火龙在游动,一会又如朵朵莲花绽放空谷。

广西隆林彝族火把节

巡游归来,他们把支支燃剩的火把扔进广场上堆起的大柴堆,熊熊大火燃起来。彝族儿女跳起“大三弦”舞。彝族同胞与前来参加活动的四方游客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熊熊的篝火,迈着欢快的舞步,尽情欢乐,心无旁骛地挥洒各自的激情。整个活动顿时达到高潮,游客们亲身感受到隆林原生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彝家人热情好客,他们有自己独特的待客之道。唱着、跳着,当火最旺情最浓的时候,他们就会趁你不备把事先准备好的拌了猪油的锅灰抹在你的脸上,其动作的麻利程度让你躲不胜躲,防不胜防。黑色是彝家人的吉祥色,能消灾托福,谁的脸上被抹的灰越多,抹得越黑,就说明他越受欢迎。彝家人以这种方式送上一份真情,送上一份祝福。

彝家儿女,八方宾客,点燃火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歌唱民族团结,歌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