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习俗各处不同。冬至在福州算是一个小节日,冬至在福州被俗定为“冬节”“团圆节”,有“冬至大如年”一说。那么福州的“冬节”要怎么过?
旧时,人们在此节日前夕,合家聚在一起,在祖先牌位前搓[米时]。“[米时]”是大米和糯米按一定比例混合,磨成浆,压成半干后搓成的圆形丸子,煮熟,外粘豆粉、糖即可食用。福州人搓[米时]时,桌上放一个大箩筐,周围摆上福州本地出产的红橘,箩筐中间摆上菊花、2个“土人囝”(泥塑娃娃),称之为‘回进宝’,寓意回回进宝;和10双筷子,意喻家庭团圆,祈求多子多孙、来年生活更美好。
对老人来说,冬至还意味着“上寿”,即年长了一岁。这一天,岁数中逢‘9’便可进一岁。比如49岁的人,过了冬至便算50岁了。年长的人进祠堂祭拜后便长了一岁,周围的人都会向他拜寿祝福,因此冬至这天又是福州的“孝顺节”“团圆节”。
冬至福州为啥吃米时,这与一个民间传说有关。老百姓在这天吃米时,是为了纪念一个孝子。在福州人眼里冬至也跟“拗九节”一样,是个孝顺节。
福州民间流行一个传说,过去有位男子上山砍柴,被母猩猩抓走成亲,后来还生了一个儿子。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带着儿子逃回山下,母猩猩悲恸欲绝,孩子也哭闹着要找妈妈。因为母猩猩喜欢吃糯米粉做成的丸子,思念母亲的儿子,便在冬至这天,把煮熟的米时粘在门板上,让母亲循着米时的香气而来,找到了自己。
过去,老福州人还会延续这个细节,表达他们对孝文化的传承。另外在冬至这天,出嫁的女儿会像“拗九节”给娘家父母送“拗九粥”一样,给娘家父母送来她做好的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