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湾,广西十佳景区之一,国家4A级景区,是中华白海豚的故乡。地处中国南方北部湾沿海,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犀牛脚镇南面。三娘湾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它拥有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三娘湾不仅以白海豚而闻名于世,而且还以神奇、壮丽的大潮而闻名。
历史上,三娘湾就是个闻名遐迩的地方,它位于钦州湾东部海域,东起大风江口,西至乌雷半岛,长约9千米,面积13平方千米,海湾呈弓形,避风条件良好,水产丰富,是北部湾最重要的浅海作业渔场及避风锚地之一。因湾中有三块大石耸立,传说是三个姑娘的化身,故名。据《后汉书》、唐《元和郡县志》、清《一统志》等史料还可判明,此地为原乌雷县的故址,是汉将马援南征交趾时驻节的重镇。清初,因其“滨临大洋,界接交趾……扼蛮夷之衿要”,在这一带营建了不少炮台和烽火台。
在三娘湾行走,心境与银滩大不一样。那边平坦开阔,沙白无尘,置身其中,让人心也坦坦,意也荡荡;三娘湾则如生花的杂树,繁富的园林,层次与色彩,缤纷得让人目不暇接,神龙见尾不见首;心旌摇曳,奇秀中总觉得多点斑驳,仙耶?妖耶?很难说一目了然。
三娘湾的海岸构成颇为复杂,大风江口一带属三角洲海岸,岸线破碎,汊道密布,潮坪宽大。砂堤发育,景观宛如水彩画,动静得宜,扑朔迷离。与三角洲海岸相伴的往往是红树林海岸。滩岸内外长满了常绿灌木或乔木,其大部分树种属于红树林。涨潮时分,茂密的红树林干被潮水淹没,只露出翠绿的树冠随波荡漾,成为壮观的“海上森林”。红树林的生态环境和水上风貌,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三娘湾的海岸以鹿角湾海岸为主,港汊众多,沿岸多岛屿和剥蚀低丘,不少地段有岩基出露,便于建大小码头。一路走过,众多小海湾环环相扣,如镜如盘,翠岛点点,礁石峥峥,移步换景,妙趣横生。
三娘湾旅游区主要由海滨浴场、伏波庙、乌雷观海山庄、风情渔村等景观组成。海滨浴场经过人工整理,沿岸遍植速生耐盐挺拔的木麻黄,间杂有海麻木、相思木等热带植物群落,绿荫遮天,小径通幽,鸟声悠然,如公园一般。林间还设有吊床躺椅,供游人休憩。潮水就在林边,雪浪轻溅,微波絮语,清浅净明,让人禁不住心猿意马,不由得变作一条灵动的小鱼。在三娘湾戏水,总会让人想起一个很古老的故事。
那年月,当地的渔家习惯男渔女织,每天清晨,女人会伴着丈夫走向海边,直到小船扬帆远去,才回到屋檐的树下,一边织网一边牵挂着丈夫,一腔心思就如麻篮里那断了又续,续了又断的麻线。傍晚时分,她们会结伴站在齐膝深的海水里,等待着渔舟归来。她们会殷勤地伴着丈夫回到家中,然后把酒足饭饱后的丈夫扶上星光下的吊床,喋喋细语在吊床上一夜无眠。有一天,3个女人的丈夫没有驾船归来,她们就站在水里等着,日复一日地等着,直到变成石头。一年又一年,沧海桑田,海枯石烂,但这个传说并没有老去,许许多多忠于爱情与家庭的男女,会在星月交辉之夜,在三块石上见证她们缠绵坚贞的三生。
比三块石更古老的传说是乌雷岭下的伏波庙。三娘湾是马援建立丰功伟绩的地方,早在1900多年前就有人在此为他立庙纪念了。家园安宁是历代百姓的追求,如果那三块石头凸显了人们对家庭幸福的渴慕,这座庙就是人们对国家稳定的寄托了。据说,全盛时,该庙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威显赫赫,众口称其为“功高东汉,德庇南天”。
如今,虽经几番兴废,但香火犹在,馨香还存,包括游客在内的八方信士纷至沓来,祈禄、祈财、祈爱、祈福,世俗的奢望与宗教的情怀纠缠着、缭绕着、弥漫着,一如厅堂内外袅袅的轻烟。
与三块石传说同样美丽的是现实中的白海豚。这是一种有很高智慧的海兽,能够模仿人类的简单音节,会发出声音来唱歌,会玩球、举旗、赛跑、跳舞,它甚至可以让一个小孩子骑在它的背上,到大海深处遨游一番。但海豚目前已成珍稀动物,许多海域已难一见其尊容,中国唯有三娘湾成了白海豚的乐园,温婉的气候,良好的环境,纯净海水,丰富的食饵,三娘的宽容和当地居民的保护与珍惜,使数百条海上的精灵能够优雅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游艇上的孩子看着在船舷边翻着筋斗而过的小海豚,问妈妈,“她们是三娘最调皮的女儿吗?”
三娘湾的渔村里有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旅店餐馆,都是本村本土人营业的,客情好,价格又公道。坐在床前,便可观海,眺望海湾浩渺的烟波,听着嘈嘈切切的潮水声,心中别有一番舒畅之感。夜幕降临,你也可以随主人家到海中夜渔,拼上二时三刻,也会有几许收获,归来清水一煮,这顿消夜的鲜美足以让你梦中笑醒。
小贴士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 chinensis,由Osbeck于1765年命名),又称印度太平洋驼背豚。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是世界上七十八种鲸类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黑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会呈粉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