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蓝灯俗称“茶灯”,茶蓝灯歌舞灯会于都、瑞金客家俗称“揩茶篓”,宁都客家则俗称“搬灯子”、“搬茶灯”。(揩,客语,肩挑;搬,客语,表演)茶蓝灯可以说是客家歌舞花灯的源流,也是客家采茶戏的原型。茶蓝灯最开始流传于赣南客家地区,随着茶蓝灯文化迅速而广泛的传播,到明清时期,只要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便有茶蓝灯灯会。
茶蓝灯作为赣南客家独树一帜的客家灯彩,自其形成之日开始就纯粹为客家新春歌舞所用。它以一男丑角手捧宝伞灯,四旦角手捧茶篮灯,在传统客家管弦乐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基本舞步是穿对角、押篱笆、绕八字、占四方等。这种表演形式的形成,在“花灯之乡”石城县还有一段传说。说的是石城名山通天岩盛产岩茶,岩茶进贡后龙颜大悦,于是赐赠御制黄罗宝伞。县令携茶农夹道迎接,当县令接过黄罗宝伞时,高兴得手舞足蹈起来,茶农们也跟着歌舞起来,并从此年年春节沿续下去。
目前,传统客家茶蓝灯保存完好的地方主要有赣南于都县沙心乡、宽田乡,瑞金县万田乡、岗面乡以及石城、宁都部分乡镇。沙心乡只有六个自然村,茶蓝灯会最盛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经共有十几支茶蓝灯队,平均一村两队以上。由于每支茶蓝灯队演员的服装、唱腔以及道具、音乐均各有风采,因此同一聚落同一晚上先后邀请两支甚至三支茶蓝灯队来表演,实在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客家茶蓝灯有两大表演体系,一种是手举茶篮花灯进行表演,一种是肩挑茶篓花灯载歌载舞。花灯形制上,前者是茶篮形,后者则是茶篓形。两者的灯歌、灯词基本没有任何区别,只是队形、舞步各有要求。石城、宁都等地客家茶蓝灯会多属于前者,于都县沙心乡、瑞金县万田乡客家茶蓝灯会则完全属于后者。
客家茶蓝灯的经典灯歌有《十二月采茶歌》、《倒采茶》等。其最初的演唱形式比较简单,先是一人清唱,一唱众和的联唱形式。后来则发展到用笛子、勾筒(基本类同二胡)、锣鼓伴奏,演员也由一人发展到六人、八人、十二人,单人清唱也就演变成多人的自然和声。明末清初,茶蓝灯已在粤东客家地区广为流传。清康熙年间吴震方《岭南杂记》记载:“潮州灯节,有鱼龙之戏。又每夕,各坊市扮唱秧歌,与京师无异,而采茶歌尤妙丽。饰姣童为采茶女,每队十二人或八人,手挚花篮,迭进而歌,俯仰抑扬,备极妖妍。又有少长者二人为队首,擎綵灯,缀以扶桑茉莉诸花,采女进退行止,皆视队首。”
又李调元《粤东笔记》载曰:“而采茶歌尤善,粤俗,岁之正月,饰儿童为彩女,每队十二人,人持花篮,篮中燃一宝灯,罩以绛纱,以为圈,缘之踏歌,歌《十二月采茶》”。可知采茶歌舞的特点主要是以集体队舞演唱茶歌为主。其时的茶蓝灯都是由姣童扮演采茶女、茶婆(八人或十二人),手提花蓝,边歌边舞,另有男队首一至二人,作为茶蓝灯队的指挥穿插其间。
由于角色的差别,茶蓝灯会表演中男女舞步各有特点,如石城《倒采茶》动作诀窍曰:“左手举灯不偏斜,交叉踮步手帕花;步轻如云走,扭动风摆柳;跳起如虎,蹲下如鼠;站四方走对角,上下调换穿篱笆。劳动生活入歌舞,围绕宝伞唱采茶。”男女动作的相同之处表现在“举、扭”两个字上,举灯必须正、不能斜,扭动必须轻如风摆柳。男女动作不同之处,女的主要以转、蹉、蹲、跳四个基本动作来表现舞姿的轻快、柔美潇洒和细腻。如《倒采茶》的手帕转花、四方手帕花、左右摆和穿插花四个动作都十分富有乡村妇女的生活动作。男的动作主要以摆、矮、弓、跳四个基本功作来表现舞姿的轻松、活泼、粗犷和稳重。如《倒采茶》的左右点步、起势、狗蹶土和半转身扇花四动作都是乡村生活常见动作。
明清时期,茶蓝灯除了在传统客家地区广泛流传外,还波及江西、福建、广东三省非客家地区,以及安徽、湖南、湖北、浙江、广西、贵州等地。贵州、广西、安徽以及江西、福建两省非客家地区多称作“茶灯”或“采茶灯”,湖南、湖北则多称为“采茶”和“茶歌”,广西壮族聚居区又称为“壮采茶”和“唱采舞”。各地茶灯歌舞不仅名称不一,舞步、跳法也各有千秋。但是,一般基本上是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或多男多女参加表演。舞者腰系红绸带,男的持扁担、锄头等,女的左手提茶篮、右手拿扇边歌边舞,主要表现姑娘们在茶园的劳动生活。
客家茶蓝灯的灯歌、灯词除了传统的十二月顺采茶、倒采茶,往往是与时俱进不断谱写新词,或赞风调雨顺太平年,或言采茶劳动喜气洋洋,或抒客家男女缠绵情爱,所以客家茶蓝灯会总是既传统又新颖。
如于都县沙心乡《茶灯迎春》灯词:“茶灯迎春闹呀么闹洋洋,新春佳节处处喜洋洋。今年茶灯舞得好哟喂,荣华里格富贵万年长。茶灯迎春闹连连,风调雨顺又是太平年。今年茶灯舞得好哟喂,五谷丰登笑开颜。茶灯迎春闹台台,男女老少人人乐开怀。今年茶灯舞得好哟喂,健康里格长寿幸福来。”所唱灯词不仅喜庆,且将客家新春的美好憧憬一一道出。
又如赣南宁都县客家茶蓝灯灯歌《十转来》:“一转来到小妹家,手提茶壶泡细茶;冷水泡茶茶冇溅,(尖尖花开四季花开)喝到肚中开鲜花。”该灯歌一转、二转、三转地唱下来,将男女之间对爱情的执著、彼此爱慕的喜悦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又如瑞金县客家中华苏维埃时期茶蓝灯会中的灯歌《采茶姑娘心欢畅》:“三月茶,摘茶芽,片片采来片片香;一份送给毛主席,一份送给共产党。心肝哥,听我讲,个个生产要加紧。”既保留了传统《十二月采茶歌》按岁时活动来言情表意的风格,又将分享土地革命胜利成果所带来的感恩之情,由衷地表达出来。其中“心肝哥,听我讲”句式,又直接将赣南客家山歌那种亲切、真挚、直白的抒情风格移植到茶蓝灯灯歌中。
客家茶蓝灯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始出演,除了正月初三“凶日”、正月初五“月忌日”不作灯会,其余日子基本上每支茶蓝灯队,每晚要演出两场以上,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才散灯。
当茶蓝灯队敲锣打鼓来到围屋、祠堂外面的大路边时,茶蓝灯队队首会高举茶蓝灯,乐队则会奏出欢快、流畅的“闹台锣鼓”。这时,围屋或祠堂会点燃爆竹表示迎接。茶蓝灯队在进大门时会由队首唱祝赞歌,进入大门到了上厅堂后又再次唱祝赞歌。祝赞内容多为客家人都憧憬的子孙满堂、世代荣昌、荣华富贵、步步高升、福星高照、财源滚滚、身体康健等等吉祥语,七字一句,四句一段。
祝赞歌多为清唱,以彰显茶蓝灯队对东家及其祖先的恭敬,段落之间有简短的锣鼓协奏或笛子独奏“过门”(即序曲)。祝赞仪式完毕后即开始表演茶蓝歌舞。整套茶蓝灯歌舞结束后,东家就要张罗出一桌桌的茶果,盛情招待茶蓝灯队员。茶蓝灯队最后离场也是在喜庆的锣鼓声中,手举茶蓝、肩挑茶篓笑语盈盈地与东家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