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维吾尔族的先民,虽从游牧民族较早地转为定居农业的民族,但在饮食文化中,仍保留着许多游牧民族特有的风俗。
他们大多数以面食为主要食物。喜食肉类、乳类,蔬菜吃得较少,夏季多伴食瓜果。过去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大多数维吾尔族群众用的餐具主要为木制和陶器的碗、匙、盘等,但许多食物都爱用手抓食。
一日三餐,早餐吃馕喝茶或喝“乌马西”(玉米面糊糊),中午为面类主食,晚饭是汤面或馕茶。
吃饭时一家大小共席而坐,吃完饭,在拿走餐具前,由长者做“都瓦”(祷告),然后离席。
哈密维吾尔族的主食种类很多,不下数十种,并善于用肉制做各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主要饮食种类有:馕、油塔子、抓饭、拉面、汤面、曲曲儿(水饺)、包子、沙木萨(烤包子)、皮特尔曼塔(薄皮包子)、焖饼子、手抓肉、烤羊肉串、清炖羊肉、羊杂碎、灌面肺子、油炸撒子等等。
哈密维吾尔族饮食 馕
馕是维吾尔族群众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维吾尔族饮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一种主食。干百年来,维吾尔族群众天天食用它,馕是用馕坑(维吾尔语称“吐努尔”)烤制而成的。馕坑呈圆形。
馕,多以发酵的小麦面粉或玉米面粉为主要原料,辅以芝麻、洋葱、鸡蛋、清油、牛奶、盐、糖等。用小麦面粉做成的馕叫“阿克馕”,用玉米面做成的馕叫“扎克尔馕”。馕有厚馕、薄馕、窝窝馕、甜馕、肉馕、小油馕等。这些种类繁多的馕,都是在馕坑中烤制而成的。
哈密维吾尔族群众烤制的各种馕饼,最大的特点是香脆可口、久存不坏,即使是炎热的夏天,摄氏30多度,把馕放上十天半月,也从来不会变质变味。现在除了维吾尔族以外,其他民族也爱吃它。
维吾尔族群众外出或者走远路,都得带上几个馕,尤其是有在外地工作和学习的子女,家中就经常不断地邮寄馕饼,邮费往往大大超过馕饼的价值,但是,维吾尔族群众仍然要邮寄,一方面是寄托家长思念之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其他亲人在外地,家中也会这样做。
馕坑是用粘土和上羊毛做成的,样子像个倒扣的没底子的圆形的缸,一般高约1米左右。哈密城市及近郊的维吾尔族人还要在馕坑周围用土坯砌成方形的土台,而二堡镇、柳树泉农场一带的维吾尔族人的馕坑不再砌成方形土台,就是粘土与羊毛做成的倒扣的缸形,坑壁比城市及近郊的厚一些,这是因为二堡镇、柳树泉农场一带的维吾尔族妇女是站着打馕的,不需要方形土台,哈密城市及近郊的维吾尔族妇女是蹲在土台上打馕的,所以必须砌有方台。同时因为方台是用很厚的土块砌成,馕坑内的热量散发相对较少,一方面馕坑内的热量利用率可以提高,另一方面打馕人也可以减少一些辛苦。
哈密维吾尔族饮食 油塔子
这是维吾尔族群众喜食的一种面油食品,它色白油亮,层次很细,香软油多而不腻。油塔子的制作十分讲究,先用温水加酵母把面和好,发酵约一个小时,然后,将发好的面平铺在案板上,擀薄拉平,越薄越好,抹上羊尾油,卷成圆形,均匀切开,入笼蒸;食用时,用筷子从油塔子的上面夹住,向上一提,一层一层的拉了起来,如同宝塔一样,故名“油塔子”。它是维吾尔族待客的上乘食品。
哈密维吾尔族饮食 焖饼子
焖饼子,维吾尔语叫“牙甫玛”。这种食品是先将羊肉或鸡肉煮熟后,将擀好的薄饼铺盖在肉上,每铺上一层薄饼,浇上一次肉汤,再用筷子,扎几个眼,让饼下肉汤溢出饼面。如此往复,铺上数层后,将锅盖盖严,用慢火焖熟,这是第一种做法。另一种做法是:将每张薄饼抹上清油,再一张一张地铺盖在肉上,焖熟。
吃时,先将肉盛在盘子里,再将焖饼一张一张地放在肉上,便可上席。这种饭食多在冬季食用,招待嘉宾,大方、实惠、味美肉香。
哈密维吾尔族饮食 抓饭
抓饭,维吾尔语叫“波罗”。因为食用时多用手抓,故又俗称抓饭。
抓饭,是哈密维吾尔族最喜欢的传统食品之一,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皮牙孜)和清油,抓饭油亮生辉,香气四溢,味道可口,营养丰富。那香喷喷的气味,足以使你垂涎欲滴。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的日子里,维吾尔族人一定要做抓饭来招待客人;
抓饭的来历: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个叫伊本·西纳的学者,在他晚年的时候,身体很虚弱,吃了许多药物也无济于事,后来他决定改药治为食补,他用大米、羊肉、胡萝卜、洋葱和清油混合做饭,长期食用,收到很好效果,后来传开了,又经民间的补充与完善,形成现在的抓饭。其中,胡萝卜是营养价值十分高的补品,中医俗称“小人参”,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妙用。洋葱则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钙、镁和铁等多种成分,此外,还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辣素,也叫葱蒜杀菌素,只要把洋葱放在嘴里嚼三分钟,就可以把嘴里的细菌消灭干净。
大米和清油都是营养比较丰富的食品,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加工,当然可以称作“十全大补饭”了。怪不得伊本·西纳吃了这种饭后,很快就康复了。后来,人们根据本地的特产及其营养成分,丰富了抓饭的种类和花样,现在就常见的有三种:一叫肉抓饭,是用牛、羊肉或鸡肉与大米、胡萝卜、洋葱与清油以及少量的盐做成的,这是民间最常见的一种抓饭;二叫甜抓饭,是用羊肉、块糖、葡萄干、杏干等食品做成的;三叫素抓饭,无羊肉,是用大米与各类蔬菜做成的。
抓饭不仅是营养丰富的“大补”之饭,同时也是省力、省时,饭菜具全、众口好调的理想食品,特别是在招待上百名客人时,做抓饭则能使人人满意。所以,维吾尔族人在举行婚礼或者过“乃孜尔”时,多用抓饭来招待客人。
抓饭的烹任方法是:将连骨羊肉剁成小块,与切成细条的洋葱一起放在清油锅里炒,当洋葱焦黄时,再将切成细条的数量较多的胡萝卜倒进油锅并加入少量的盐一起炒,当胡萝卜条被炒蔫后,根据大米的多少及大米的吸水程度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就将淘洗干净的大米敷在肉上,不要搅动,继续加热,哪里不冒泡哪里就用筷子戳,使这里的热气又翻冒上来。等到锅里的汤即将蒸发完时,将锅盖好,小火焖约半小时后,将锅里的米、肉、莱翻匀,即成抓饭。
抓饭往往因为用油不同,其味道和营养也不同,常见的用油有麻籽油、胡麻油、红花油、葵花籽油、棉籽油、菜籽油等,还有酥油、羊油和骨髓油的,其中以骨髓油的营养最高。同是一种抓饭,其味与营养价值也不相同,常见的抓饭用肉为羊肉、牛肉、鸡肉,也有选用雪鸡肉和野鸡肉。其补养价值就更高了。
哈密维吾尔族饮食 烤包子
烤包子,维吾尔语叫“沙木萨”。它是在小型馕坑里烤制的包子,故称“烤包子”,是哈密维吾尔族人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又是逢年过节招待亲朋好友的佳品,还常用来作为红白喜事互相馈赠的札品。
相传在l干多年前,有个叫依布拉英·艾利克斯拉木的圣人,是主管食品的神,他的烤包子、薄皮包子做的最好,所以沿袭至今。现在市场上的饭馆里,维吾尔族厨师从馕坑里取烤包子时,还要拖长声音,抑扬顿挫地呼喊他的名子,表示这是伊布拉英圣人风味的烤包子,以此来招揽顾客。烤包子的制做,是用未经发酵的面做包子皮,皮子擀得很薄呈圆形,在皮子里放上馅子,折合成方形或者马鞍形,即成待烤的包子。
馅子是用牛羊肉丁、羊尾油丁拌少许洋葱、孜然、精盐和胡椒粉,再和少量的水拌匀而成。烤包子时,要往馕坑里洒些盐水,以防包子脱落。再将包好的“沙木萨”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烤制的包子,色泽黄亮,皮脆肉嫩,味鲜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