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茶山的海葩苗


在贵州省黔南贵定县的云雾山脚的鸟王村,生活着苗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族的一个支系海葩苗,这个苗族支系仅有在全国仅有万余人,为苗族人口最少的支系。鸟王村的苗族世代与茶山为伴,保持着独特神秘的文化。在那里,海葩苗妇女拥有着与海同色的服装,用海贝装饰的背牌中央有一个神秘的刺绣图案,那是他们互相识别标志……

200年前的贡茶碑

在今天的贵定县云雾镇鸟王村有一俗语,“鸟王十八寨,寨寨十八家”。早前,这个村子是由18个苗寨组成,他们是苗族的支系海葩苗。鸟王村的海葩苗分为金、雷、陈三姓,村子约有人口800多人。这些苗族同胞世代生活在云雾缭绕的茶山之中,很早就掌握了种植茶叶的技术,所产的茶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260多年前(清乾隆10年),瑞典商船歌德堡号不远万里到达中国。古老的中华文明让船上的商人大开眼界,在返航的时候,商船满载了全中国最好的商品。回到瑞典后,货物中的茶叶,在瑞典大受王公贵族欢迎,这种茶叶就是来自贵定县的云雾茶。”

这是一个无法考证的故事,唯一能对故事增加真实性的就是一块石碑——贡茶碑。在鸟王村的关口寨,这块历经岁月的石碑已模糊不清,依稀可以看到,……贡茶定数…及余所派之茶准行停止……纹银420两……字样,落款日期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贵定县72岁的纪兆秋老人说,这是官府的批复文件,是全国唯一的向皇家贡茶的实物证据,1982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这块石碑的内容中,提出了拨银420两扶植贡茶生产发展的明文。纪兆秋老人说,在乾隆年间的《贵州通志》描述,贵州云雾茶为茗品之冠,岁以充贡。

鸟王村关口寨63岁的雷帮杰老人对此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这块石碑其实是一块抗贡碑,由于官府催茶上贡,使当地的苗族同胞苦不堪言,继而立碑为抗。但是他的说法被不少专家推翻,“当时的统治阶层不可能会让这种内容的碑文存在。”

无论怎样,石碑中的确出现了茶的字样,至少表明很久很久以前,这里的苗族就掌握了种植茶叶的技艺。他们自古就生长在美丽的云雾山下,他们坚守着自己的服饰和文化,一个个关于自己民族的传说,代代相传……

“海中之花”海葩苗

“蓝色海水白浪花,来自海边带海葩”,这是海葩苗的山歌,歌中内容记下了他们来自何方,他们从故乡带来了一种海贝。海葩的汉语的意思就是“大海之花”。

周日的午后,70岁的苗族退休教师雷作卿坐在家里捧着风水书,仔细研究。2005年,当地举行采茶祭祖仪式,由于通晓汉苗语言,在众多新闻媒体的镜头前,他担当了打卦问吉的角色。

每年清明前夕,当地人就会选择吉日举行一年一度的采茶祭祖仪式,通过鬼师的问卦,以决定首先采摘哪座山的茶叶为吉。“先走哪方采茶好,祖先指路要看它(指卦象)”。

雷作卿说,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舞蹈芦笙长鼓舞,舞蹈中带着《恨古歌》老人们代代相传的古歌,记录了海葩苗的历史……。

相传,一对名叫麦伊、麦冉的姐妹俩,是海葩苗的祖先,她们从大海飞来,身上带着海葩。由于具有腾云驾雾的本领,人们就称她们为鸟王。她们最后在云雾山下安家,把这里称叫鸟王寨。后来,有一个魔王来侵犯,姐妹俩藏身在一对长鼓之中。后人为了感激长鼓救助,就按这对鼓的长度做新鼓。长鼓分为公鼓和母鼓,分别规定了长度,公鼓4尺3寸8分,母鼓要短2寸。

长鼓苗语称为“优罗”(音),到现在为止,海葩苗的每个房族都拥有自己长鼓,平时放置家里,一有重大的活动即请出,众人围着长鼓和着节拍吹芦笙,并伴以长号铜鼓,众多妇女双手相牵围着长鼓,起伏跺颤。外人看来,原始古朴,厚重有力。

长鼓在更多的时候是作为海葩苗在亲人过世,办丧时所必须的器物。雷帮杰说,办丧事的很多环节,都需要长鼓助阵。至今,当地仍然保留着杀牛祭祀的习俗。但凡有人去世,必须杀牛,尽管耕牛昂贵,但当地人认为惟有长鼓的鼓点带着逝者的灵魂,用牛角顶破天门,才能让其找到归去的路,整个场景庄严隆重。

以吹笙击鼓及舞蹈的长鼓舞是此民族在长期的农耕生产生活中发展而来的。在他们迁徙古歌中就有“你击鼓,我应声,岔队要靠拢,托后要紧跟”的记述。

长期以来,海葩苗族人民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难以抵御天灾人祸,于是把解脱一切灾难的心愿寄托在祈求神灵庇佑上,通过跳相应的舞蹈,敲打长鼓和铜鼓,以达到使亡灵安息的目的,长鼓舞就依附着宗教活动而生存并延续下来,成为祭祀舞蹈。

有人说,这支海葩苗,来自东海之滨,后沿江西,粤西入黔,先在窑上茶山居住,后又北迁移到云雾山主峰之下世代定居。

如今,海葩苗分布在贵州贵定县、龙里县、惠水县的部分乡镇,总人口约为万人,是苗族支系中人口最少的。

苗族鬼师“陈文科”

从海边带来的海贝寄托了他们对故土的无限思念,海贝成了他们的图腾崇拜。在鸟王村,每一个海葩苗妇女装束背上都有一个 “背牌”,这个背牌集海贝、银饰、蜡染、刺绣为一体,最重要的是,背牌中央有一块长宽约一寸的刺绣图案,这是他们互相识别的重要标志。

“相传由于战争连连,海葩苗祖先在战乱中被迫分离,临别之际,他们以这个图案为记,叮嘱后人,以后凡遇到妇女背牌之中有这样的图案的人,就是自己的族人。”

说这段话的人叫陈文科,是当地小学的后勤人员。陈文科43岁,黝黑的皮肤,魁伍的身材。从小学的在门走出时,他身穿印有英文的时尚的T恤。他在鸟王村有极特殊的身份—“鬼师”。

在当地的定义里,鬼师是阴阳相通的人,可以采取占卜等方式,能驱还鬼神、消灾免祸的司职者。陈文科说,自己的父亲就是村子里的鬼师。按当地的习俗,他和另外两个兄弟也必须要学会这套本领。他回忆,自己从5岁开始,每年的大年初一到三十,就要跟着长辈学习整整一个月的鬼师咒语,作法的仪式。在这一个月学习过程中,他的房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族亲戚要轮流请吃请酒。来年再次轮换。“不学要被父母惩罚,最后,他的兄弟三人中,有两人取得了鬼师的资格”。

从5岁开始学习,直到25岁,他才开始了第一次仪式的司职。他回忆,20年每年学习一个月,学习的内容全部长辈指定,包括算卜、办丧的流程、驱灾咒语等等。

最让他难忘的是,在办丧过程中,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要请出,所有祖先的灵魂。在这个过程中,他要背出所有来到鸟王村已逝祖先的名字。“成千上万个人的名字,我都得准确背出来”。这种本领全是靠时间积累。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入,当地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相信鬼师的作用。这一点陈文科深有感触,他说,现在叫他去消灾打卦的人,大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让他多少有点失落。他补充说,其实自己也不相信鬼神之说。“只是有老人请到,如果自己不去,会被认为是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