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艺酿酒是对我国几千年悠久传统酿酒工艺的一项重大改革和突破。它把社会上普遍采用的传统工艺两次发酵和三遍烧制过程,改革简化成一次发酵和一次烧制完成。它的另一突破特点,就是不需单独制作特殊设备,运用传统酿酒设备局部稍加改动就可以了。
一:蒸料
1.备料:选择的原料一定要子粒饱满、品质优良;粘性玉米、高梁大米不能用,这对出酒量至关重要。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2.粉碎加工:使用玉米时要将玉米在剥皮机上剥一遍皮。然后,将去皮的玉米粉碎成细面(越细越好)。如果没有条件去皮,也可以直接粉碎酿酒,但不如去皮好。
3.拌料:按50千克玉米面20千克清洁水的比例将玉米面在容器中搅拌均匀。拌均后检测含水量方法是:用手抓起玉米面紧握成团。松手后团即裂缝散开,说明水分合适;散不开说明水分太大,应适量加玉米面;松手全散开,说明水分不足,需适量加水。拌料太湿,蒸料时不透气;太干易夹生面。
4.蒸料:按50千克干料加25千克水的比例将锅中加上水,放上铁帘,铺上帘布(用单层麻袋片或编织袋均可),待水烧热即可上料。上料的方法是:锅中哪里上气就往哪里撒料,一层层地撒,不要压料,表让料保持松散有空隙,以保证所上料透气,容易蒸透。待全部上完料,上气的地方也基本撤匀了,这时盖上盖,并将盖封好压实。继续烧水,等到锅上冒大气时,再烧25分钟停心火焖30分钟,料就蒸好了,蒸好的料趁热用铁瞅挖出锅。料能挖出大块,而且香味浓郁,料块松散适宜,额动时微微富有弹性为最好,若有夹生需再蒸一会儿。
二:发酵
按50千克干料125千克水的比例把水加到缸里,把蒸好的料直接挖到缸里。用木耙把料团在水中打碎。待缸中料液温度降到30℃-35℃时,加入糖化酶和酵母菌。加入量按50千克干料加70克糖化酶,60克酵母菌。如果糖化酶是五万单位的应该加80克(糖化酶和酵母菌在冬季使用量应该稍微多一些,夏季少一点。料液的温度应该严格控制在30.℃-35℃,否则容易失败)。用木耙把糖化酶和酵母菌在料液中搅拌均匀后,用塑料膜盖好,用松紧带或者细绳扎紧密封,在30℃-35℃恒温条件经2-3小时候,缸中料液开始发生哗哗响,并且上下翻腾。72小时候反应结束,缸中无气泡和响声,缸上的塑料膜下沉,缸中液面澄清,玉米面全部沉到缸底,揭盖缸盖,有酒香味,品尝有酸辣味,说明发酵正常。如果发酵室不能保持30℃-35℃恒温,发酵72小时后液面不澄清,玉米面浑浊地飘浮不沉淀,要延长发酵时间,但最长不要超过100小时,否则,将影响出酒率和酒的质量。
三:烧煮
1.装锅:把发酵好的料液加入锅中,放入铁起,盖上迫盖,连接上气杠。迫盖的下沿与酒锅的连接处、气杠与迫盖的连接处、气杠与冷凝管的连接处、槽内都要加满水密封。灶里开始点火烧煮后要不断地拉动铁耙,变换不同的角度,争取把锅底各个部件都拉到,以防料液沉淀糊锅。待冷凝器的下气室出酒管开始淌酒,就不用再拉耙了。用布把拉把孔堵死,以防冒气跑酒。
2.测酒:刚开始出的酒是头酒,这时酒度最高,越往后酒度越低。测量酒度的办法:用温度表和酒精表(比重计)测量出各自的度数,即可在洒精换算表中查出所测量酒的度数。
3.接尾酒:待酒度低于10度时该锅酒即全部烧煮完毕,所接的酒称尾酒。把它加入烧煮第二锅酒的料液中一起烧煮,循环使用,以免浪费。
四:酒糟的利用
把滚烫的酒糟倒入缸中或者水泥池中,迅速拌入草粉(粗饲料),很快草粉被热酒糟烫热软化,待其温度降下时即可直接饲喂畜禽。如果密封发酵3-5天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