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梭戛长角苗族:头顶长角的神秘风俗


在中国西部贵州省的崇山峻岭中,在六枝特区和织金县的交界地带,生活着一支古朴而神秘的苗族分支—长角苗族,现仅有4600人。1997年挪威王国政府与中国政府在这里合作建设了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使这个奇特的民族为更多的人所知晓。

目击头顶长角的神秘风俗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的车子直接开到了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中心区陇戛寨的寨门口。

一下车,目光立即被一群头上顶着硕大发髻的长角苗妇女儿童所吸引。她们穿着自制的蜡染刺绣服装,端着盛满米酒的牛角,低声吟唱着迎客的敬酒歌。几位站在路边看热闹的盛装小女孩,许是头饰太沉了,一直用手托着发髻。

1993年,法国《费加罗杂志》周刊的记者经过3天徒步跋涉来到这个村寨采访时,认为这里的妇女身材矮小,但头饰巨大,有一种“殿下”般的气派。如今,这种具有“殿下” 气派的发型在这里得到了发扬光大。梭戛生态博物馆馆长徐美陵先生说,梭戛人的历史写在头发上。妇女每天梳头时把掉的头发用麻线编织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作为嫁妆传给闺女。

梭戛生态博物馆里现存最珍贵的一个发髻积累了五辈人的头发,重达6公斤。女人们先用一根长约2尺左右的牛角状木板将头发盘在脑后,再在木角上把假发盘成巨大的“∞”字形。头饰高约15公分,两头垂于耳下到两肩上方。为了使发型显得更加庞大,近几年长角苗的女人们把毛线也盘进了发髻里。

徐美陵介绍说,过去长角苗男子也是将木角盘制于头顶后部,再盘缠麻和头发。现在男子已不再戴角,一般包青色头巾。

长角苗为什么要用“长角”作为头饰呢?关于这一标志的由来,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是,苗王战死后,苗族人举行盛大的送别仪式,他们把弓反插在脑后,誓为苗王报仇。以后苗族人用木制长角取代兵器,并作为饰物,一代代传下来。

如今,梭戛以其奇异的长角风俗,已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重要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