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我国民族,是一种流传最为久远和最受推崇的弹弦乐器。所谓“ 丝乐虽多, 唯重琴瑟,然具声变之义者, 尤莫如琴” 。几千年来, ‘已所以能巍然独存而不致泯灭, 主要还是决定于形制和构造的科学合理。它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一、音色优关而富于变化。古琴不设柱、不安品, 琴门兼作指板之用, 琴弦较长, 两个音孔设在琴腹上。与琴帐分隔为三个共鸣腔, 琴弦振动时, 倍频丰富, 发音优雅柔和, 音韵悠扬, 使用散按泛等各种手法, 可以产生不同的情趣, 增强它的表现力。
二、音域宽广而具备和声。古琴从一弦散音到十三徽泛音, 共有四组音。即由大字组C到小字组d3, 音域之广阔, 为各种民族乐器所不及。又因弦数较多, 可以数弦同时或赓续奏呜, 演奏和声的潜力较大。由单音发展到和声音乐, 这毕竞是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古琴能够适应这种发展。
三、运指灵活而指法容量大。琴张七弦, 琴面即指板, 弦多板宽, 取音毫无限制。 演奏时,两臂舒张, 两手悬空, 活动的自由度很大。演奏其他乐器, 犹如使用外文打字机, 运指基本是在一条线;而弹古琴则犹如使用中文打字机, 运指基本是在一个面, 在这种乐器上, 可以创制出多种指法, 以适应曲调的需要。
象这样性能完善的乐器, 每每构造复杂, 体型庞大, 价格昂贵, 购置不易。而古琴却是“ 削桐绳丝” , 制作简单, 备置容易(名琴另作别论), 而且经历代琴家琢磨, 式样美观, 便于携带, 既能适应专家们的需要, 也适宜于普及民间。
二
古琴以具有如上一些优点, 前人七凭直觉作过不少描述和渲染, 但缺乏理论止的系统分析研究, 加以长期墨守成规, 主张“ 必象古式” , 片一面追求“ 清徽远谈” 和金石之音, 使优点得不到发扬, 缺点得不到克服, 从现代音乐上看, 古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音量过小。古琴因岳山枕于实木之上, 音孔设于琴腹之下, 胴体太扁, 板面过厚,又涂上一层厚厚的八宝灰或鹿角霜灰, 妨碍了琴体对琴弦的共振。使古琴的音量变得很小, 稍大的房间就不能适应, 在乐队中每每为其他乐器所淹没, 限制了它的使用。
二、音域难于充分利用。从理论上说, 古琴具有整四组音, 音域相当宽广。但在二徽半以上, 弦短音促, 很少使用;而十三徽泛音, 则音量过小, 使用也不多。故常见之琴谱, 多限于低音谱表。按音最高仅g2, 实际使用音域只有二组半。故有“ 一调之中, 所用者全律及再半而止” 之说, 对利用高音谱表及翻制高音曲调, 造成一定的限制。
三、定弦不能适应现在音乐的发展。古琴是按音阶定弦的。古代流行五声音阶, 故“ 琴之定弦, 止用五声, 不用二变” 。但现代音乐已发展到了七声音阶九声音阶。最低也是以五声为主的七声音阶, 这样就不便于旋律的上下流转, 不便于利用现代和声, 不便于移植时调和世界名曲。
此外。由于古代交通闭塞, 度量衡不统一, 琴的长短厚薄等, 都很不一致, 在演奏上, 或嫌其过长,或嫌其过短在音准上, 或应于黄钟, 或应于无射, 或应于大吕, 以致热于此琴, 生于彼琴, 合奏时亦难于“ 五音克谐” 。因此, 古琴的体制要加以规范, 制作要有定制。
三
经过这样一改, 可算是“ 一举几得” 。一、琴码置于面板之上, 加强共振, 扩大音量。二、高音快速旋律可用补弦弹奏。三、可借用的一些指法, 如吟、探、揪起等, 使散音泛音活化, 丰富其表现力。
古琴以五声音阶定弦, 这符合古代音乐的实际, 现代音乐以七声音阶为主, 改良琴也应与之相适应。即在宫商角徽羽之外, 再加变宫和清角二音, 使七弦变为九弦。但内外两弦使用最多而又有待殊拓法。皆保持不动。故虽增加两弦, 原有指法也不致变动过大。
这样做的好处是适应以七声音阶为基础的现代音乐, 如羽至宫, 角至微。虽均隔一弦, 但对共有现代音乐的初学者, 会更加习惯。二、使演奏以七声音阶为主润旋律连如顷势, 并有利于规整古琴谱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