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筝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中国的民族文化,包括中国的民歌、戏曲、说唱音乐以及少数民族的音乐等。让民族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的美留在演奏者的脑海中,感受并了解人类丰富而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将古筝学习和中国民族音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真正做到技术与文化的统一,对于提高古筝演奏者的文化修养和正确诠释古筝作品,以及情感表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性原则
音乐和教育都是文化中的一部分,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鲜明的思想倾向。音乐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古筝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民族乐器,它承载并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学习古筝并非仅仅是学习其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技巧的学习去了解和诠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包括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审美心理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的学习又会反过来教育古筝学习者增强对本民族音乐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古筝教学中的教育性原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古筝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问题,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注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如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高山流水》《三十三板》《西江月》《渔舟唱晚》《浏阳河》《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等作为学生学习古筝的必学曲目。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古筝传统曲目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把古筝曲目和一定时代的文化联系起来,通过对不同古筝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古筝作品的表现内容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演奏古筝曲《渔舟唱晚》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该曲是一首古典风格的作品,它引用了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为题,描绘了在夕阳西下时,渔人愉快的劳作和荡桨归舟,歌唱丰收的情致。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古筝学习中感知和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人们依照古筝的演奏特点,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出来的,对古筝演奏技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例如,古筝演奏中肩部、上臂、肘、前臂、手腕、手指等方面的演奏规范。科学性原则也体现了音乐艺术的特征。“音乐艺术的构建既是物质的一种有序运动,又是人类社会的心灵折光。这两方面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和真理。所以,音乐本身是具有科学性的。而作为以音乐为内容的教学活动,其科学性就更为突出了。”古筝教学是一种技能性的艺术教学活动,其科学性也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