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有着近三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是绝大多数乐器不可比拟的。这样一件携带不便的乐器为何能几经兴衰,历时悠久的流传至今呢?为何能从两百多种中国乐器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今流传最广,学习人数最多的民族乐器呢?这不能不说艺术有着它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而无穷的魅力。古筝音色优美,富有神韵,表现力极强,可以说是所有民族乐器中风格特点最丰富的乐器了。有激昂高亢的河南筝风格,热情奔放的齐鲁筝风格,优美缠绵的潮州筝风格,古朴典稚、韵味悠长的客家筝风格等传统筝风格,还有数不胜数的现代筝曲,令古筝更是百花齐放、美不胜收。当代古筝宗师曹正先生曾用“茫茫九派流中 ”来形容古筝风格流派的丰富多彩,真是一语中的。众多的风格流派有着丰富的语言,如果不能了解各流派的地域特点、人文特点、语言特点等,就没法掌握好各种风格的乐曲。
娄树华先生的《》,是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它是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编创而成的,它充分发挥了古筝的弹按技巧和声韵配合的妙用,诗情画意,切题发挥,突破了地方风格的框子,是一首雅俗共赏的佳作。《》创作于1938年——1939年之际:一经问世就开创了筝曲的新纪元。经过5O多年表演证明,是一首受到中外音乐界公认的著名筝曲。《渔舟唱晚》的标题和意境来自唐代王勃的骈文《藤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
《渔舟唱晚》是一首众所周知的优美绝伦的乐曲。他用准确的音乐语言勾画出波光鳞鳞、白帆点点的生动画面。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夕阳西下、湖光山色,风景如画的时刻,渔翁荡浆归舟的悠然低吟以及渔船满载丰收的喜悦、百舟竞归的欢乐场境。也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舒缓的慢板,旋律给人们的感觉应该是比较平稳的。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景象:黄昏的湖边,夕阳西下,微风拂柳,水波轻漾,湖光山色连成一片;此时人迹未见,渔船还未归来,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安宁的无边美景。
所以,在演奏第一部分时,音色要求是优美的、如歌的,柔和的。右手落指要稳,出音要浓厚而含蓄,每音要准确而力度沉稳,要给人舒缓而又实实在在的感觉;表现则需要落落大方而又内在,内心的感受重于外在的表现;很多初学者,特别是小朋友们演奏这段时,由于艺术修养的不足,速度不够稳定,因为其旋律的优美流畅,容易造成速度的不自觉的加快,这样演奏的效果就失去了乐曲的沉稳、浓厚、含蓄的韵味。当然就更没有第一段安静稳定的效果了。所以无论怎样,首先要把速度稳定下来,心里要有黄昏湖边美好恬静的画面。第一部分的左手演奏,是乐曲韵味的表现,左手的揉按很多,一定要准确到位,才能起对旋律的润饰作用。我认为要先把难点抽出来单练,比如第一句的2#l 2就需要多练才能弹好;低音区的滑音,对于小孩子也是一大难点,要掌握方法,左手稳定准确地按好每一个滑音,才能真正的弹出韵味。
第二部分是两句用连抹演奏的五声音阶的下行摸进,旋律要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弹时手要放松,用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滑行,指尖不能太过用力抠弦,且声音要平稳连贯,如行云流水,才能达到效果。
第三部分是一段速度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的五声音阶摸进。它一般分为基本相同的三段,第一段是慢速起,力度也较弱,演奏时花指要优美连贯,手松弛而舒展;第二段、第三段则是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加速和加强,一定要有一个南慢到快、南弱及强的递进,才能表现出渔船晚归,南远及近的喜悦和欢乐喧闹的场景。演奏时要特别注意速度快的时候,手要稳定,不能上下跳动,尽量靠弦近些,贴着弦走;手腕一定要松弛,尤其是最后一段加上大指扫弦时,一定要用手腕带动手指,利用惯性才能达到应有的速度。
当然,这需要有正确方法再加上苦练,才能做到真正的得心应手。有了正确的方法,再加上苦练,把握了乐曲的节拍音准,熟悉了乐谱,对于演奏来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还要去体会乐曲的意境和韵味,谈 乐曲的感情。真正的艺术,是能感动人的艺术,是能引起人的心里共鸣的艺术,这就是我们常强调用“心”去演奏的原因。只有用自己的“心”表现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人心。从某一方面说,这正是艺术家 琴匠的区别。古筝音乐是一种有着丰厚底蕴的艺术,它除了要有与其音乐一样的音乐色彩、音乐织体等外,还更需要有韵味、有风格、有意境。
要想真正的学好古筝,就要在掌握好基本弹奏技术的同时,在提高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下功夫。不但要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还需要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就如我们前面所介绍的《渔舟唱晚》的来历、意境、表现等等,都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才能体会。这就是说:我们应该去较全面地学习,认真地弄懂一些历史、民俗、人物、语言、诗词、散文、古汉语、音乐知识、美学、书法、绘画等其它姐妹艺术,并运用于演奏之中才能算是真正的弹筝。否则永远是仅知古筝的皮毛而已,演奏的最多也只不过是乐曲的音符与节奏,更谈不上什么能用“心”来演奏了。
有些学筝者看到演奏家的表演出神入化,也模仿其动作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甚至张牙舞爪,这样不知所云的追求身体动作,最后只能是东施效颦地走人造作的误区,想“雅”反而有失“大雅”。那么弹奏古筝时的表演动作如何才能洒脱自如呢?怎能一招一式传情达意呢?古筝的流派众多,韵味各异,各派别演奏家和教师都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各自表达方式有差 ,但“以情动人”却是任何人都不可否定的共同点。
古筝的弹奏要想能感动别人,首先要能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首先用“心”去体会乐曲的思想内容,再用“心”去表达乐曲的思想内容,这种表达可以说是演奏者情感的自然流露。这时所做的动作再大也不显夸张,动作再小也不觉拘谨。只有掌握好演奏技巧,全面的融会贯通多方面的文化知识,用“心”去弹筝,才能做到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他《夜筝》诗中所说的那样,“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也只有在练好基本功的条件下,用“心”去演绎《渔舟唱晚》,才能真正让人感受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意境。
参考文献:
① 何宝泉,孙文妍.中国古筝教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② 孙文妍,何宝泉.少年儿童古筝教材[M].上海:上海青年出版社2002.
③ 李萌,古筝基础教程[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0.
④杨娜妮,杨娜妮古筝教程[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