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及所涉及的唱名法问题,始终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学校教育中的识谱问题可以说是教师投入力量最大,而收效甚微、形成最大浪费,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矛盾所在。在我每年给北师大教育系学生开设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欣赏”的课前调查中统计,认识五线谱的人数平均不超过5% ,认识简谱的人数平均不超过10% 。普通高校大学生们对于音乐学习的迫切要求之一就是希望掌握简谱、认识五线谱,提高音乐修养。他们普遍反映,小学、中学时学习过识谱,但是觉得枯燥、没有意思,“乐理知识像一堵墙,把我们和音乐隔离开了”,结果学生不但乐谱没有学会,基本的音乐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实践中的很多问题促使我们在思考,为什么中小学生厌烦学习乐谱,而大学生又普遍希望了解、掌握乐谱?这里和学习心理、学习经验与能力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五线谱、简谱的学习真的是那么困难吗?我们教学中的问题出在哪里?
本文拟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要服从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首调唱名法的学习心理基础;
首调唱名体系的学习策略。
一、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要进行观念更新,服从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
这个问题也许和文章的标题离题太远,但探讨我们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首先是教育观念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从这里谈起。
听觉能力发展、音乐的基础知识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只是关注了学科知识的体系、逻辑,而忽视了人的发展这一最重要的根本目标。体现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中就是过于注重知识技能,很少考虑学生基础的差异、年龄的差异、培养目标的差异,各级各类学校几乎一般无二地对学生进行着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由于培养目标的偏误,我们常常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把工具作为了能力。
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一目标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学科教育。我们不能无视和牺牲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去换取单纯的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识和情感是不可分割的,人们常常把情感和智能看作两种不同的范畴,实际上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情感的认知是冰冷的、机械的、纯理性的,是为了某种功利不得不学的死知识。而情感的体验也决不是无目的的体验,在情感的体验中必定会有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对生活的认识、对文化的认识。学生参与生活、表现生活,是体验,也是认知和学习。我们的学科教育中缺乏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分析和情感的培养,这是特别需要研究的方面,因为知识技能的获得必须以情感的体验为前提,知识技能只有在情感的激发下才能够成为智慧。
达尔克罗兹认为,视听训练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读谱视唱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听觉训练,提高学生在节奏、旋律、和声、复调、音乐风格、音乐分析等方面的感觉、能力和技巧,培养在内心“听”音乐的能力。一切音乐教育都应当建立在听觉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模仿和数学运算的训练上。他认为,良好的听觉是接受音乐教育最重要的秉赋。音乐上的全部问题,……都涉及到听觉,都需要听觉的有素训练。但是,必须改变以往的机械训练方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觉。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各种理论知识也应该以听音乐、接受音乐为主体,而听觉的训练又不仅仅是耳朵的问题。音乐教育既不应该是单纯的技术训练,更不应该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则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首要的事情是教会儿童运用他所有的官能,参与体验,其次才是获得见解和能力。
奥尔夫体系的理论提出,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都是注重发展理性,而人的感性、感悟、直觉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必然是感觉灵敏的人,艺术教育正是培养感性知觉的最好途径。
柯达伊说过,我们一定要在学校里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能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直觉体验的道路。音乐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
任何学科都有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任务。在最近出版的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艺术课程属于人文课程,艺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知识技能仍然是艺术能力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但艺术能力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同样重要的——也许是更为重要的——感知、欣赏、表现、评价、创造、反思、交流、知识、技能等,共同构成艺术能力更为本质性的内容和体现。教师应对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对他们的终生学习必不可少的知识技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和科学合理的安排,并使它们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关联中进行学习。
改革的教学活动应该符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艺术学科能力的发展,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性。特别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知识技能的教学,应在人文主题为主导的前提下,主要采用随机的、跳跃的、点式的、积累的方式进行。一些必须坚持不断体验、感受和积累才能形成的艺术能力则采用游戏的形式贯穿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接触和感知艺术要素。
艺术教育应有目的地把素质培养作为教育目标,体现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任何学科教学都应该尊重它所面对的人的生命整体,因为素质表现的是人的综合、整体的生命质量。音乐教育应该通过高水平的教育实现它在人的培养中的特殊作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同样要在更新观念的基础上找好自己的目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