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已成为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然而对社区青少年体育的研究尚嫌不足。人们往往习惯把青少年体育置于学校背景进行研究,却很少从社区空间加以思考,青少年群体在社区体育领域处于被忽视的位置。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减负”措施,社区青少年体育己开始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社区为背景,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实地考察、文献资料及实验等方法,论述社区青少年体育的特征、现状、制约因素及发展趋势,分析学校与社区全民健身联网工程在青少年体育中的作用,研究社区青少年体育的管理模式,以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探索以体育为载体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及学校和社区共同管理社区青少年体育的模式。
根据对上海地区11所中小学、1049名学生及185户家庭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课余最想参加的活动首选体育活动,占35.8%,远远超过玩游戏机(24.1%)、看电视(17%)、看课外读物(10.1%)、文艺活动(10%)和其它(3%);他们的动机列前两位的是好玩(69%)、放松(50.9%),表明社区青少年体育既区别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也不同于成人社区体育,它更注重自我兴趣,满足个性需求,实现愉悦身心和完善自我。
青少年的社区体育参与愿望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很大的反差,调查发现1998年度只有30.6%的青少年参加过社区体育,而很少或从未参加的却占69.4%。制约青少年参加社区体育的主要因素为;观念因素,主要表现为学校、街道居委、家长对青少年参加社区体育的观念滞后,成为青少年社区体育行为的障碍;时间因素,主要表现为家长过分管束、“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外其它学习内容过多,使青少年缺少参与社区体育的时间:条件因素,主要表现为缺少场地设施、缺少技术指导和缺少活动组织。
上海交大与徐家汇街道充分合作,创建了“徐家汇地区——上海交通大学全民健身指导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和研究,设计了三种社区青少年体育管理模式:1、普及型,以课余向青少年开放场地设施为主要形式,由学校与街道居委共同管理:2、提高型,以学校为基地举办青少年课外体育训练班;3、综合型,学校与社区协作,组织青少年夏(冬)令营,对青少年进行身体、技能和综合素质教育。
原作者:赵文杰,姚武,邹民桂
来 源:上海体育科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体育科学学会、上海徐家汇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