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乐清市寄宿学校及走读学校9-11岁儿童身体形态调查分析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相继出现了寄宿制学校,而且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水平越来越高,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以乐清市为例,现有各类寄宿制学校20多所,在校学生人数愈万人。但近年来,通过观察,发现寄宿制学校与走读学校学生身体形态有较明显的差异,为较深入、细致地了解此现象的根源,特对乐清市部分寄宿制学校和走读学校9—11岁学生身体形态及影响身体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抽样调查,并从调查中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制定改善对策。
1、调查方法:时间、对象、内容。
1.1调查方法:测试法、统计法、询查法。
1.2调查时间: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
1.3测试对象:乐清育英学校、柳市春晖学校、乐清市实验小学、柳市一小等12所学校,其中寄宿学校6所,(3所城镇、3所农村,共694名学生,男生376名,女生318名)走读学校6所(3所城镇、3所农村,共843名学生,男生414名,女生429名)。
1.4测试内容:身高、体重、胸围。
1.5调查内容:每天参加体育锻炼时间、营养卫生习惯等。
1.6把各校测试的数据进行统计,然后按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学生进行分类统计处理,并与浙江省同龄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进行对照分析,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学生身体形态状况。
1.7做好前测工作的统计分析后,研究制订改善学生身体形态的对策,并随机在被抽测的12所学校中抽取4所学校中(寄宿、走读学校各2所)原被抽测的三个班级,共552名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并严格按照研究对策进行实施,随时做好实验记录。
2、前测结果分析
2.1前测结果(见下图  略)
图1:乐清市寄宿学校与走读学校9—11岁儿童身体形态统计图(平均)(与浙江省平均指标对照)
图2:乐清市寄宿学校与走读学校9—11岁儿童身体形态统计图(城镇)(与浙江省城市指标对照)
图3:乐清市寄宿学校与走读学校9—11岁儿童身体形态统计图(乡村)(与浙江省乡村指标对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学生的身体形态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调查结果显示:这种提高实际上是城镇学生身体形态的提高,且较为明显,乡村学生某些形态指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因素有关。
2.2分析
2.2.1 从上图1可以看出,我市9—11岁儿童身体形态各项指标中,除走读学校9岁女生身高、胸围平均指标略低于浙江省平均指标外,其它指标均超过了省平均值,而且超出的幅度较大:身高平均超出为1.18cm,体重平均超出1.72kg,胸围平均超出为2.20cm。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儿童身高平均增长量0.35cm,体重为0.63kg,胸围为0.58cm,我市7—9岁儿童这三项指标增加量与全国相比,增长超出的幅度是较大的。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我市7—9岁儿童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市在大力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所做的工作。
2.2.2从图1还可以看出,寄宿学校三项平均指标超出了走读学校,其中平均身高超出0.96cm,平均体重超出0.97kg,平均胸围超出2.11cm,这反应了寄宿学校在办学模式等方面与走读学校有其独到之处,也反应了寄宿学校在改善学生身体形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工作上有优越的一面。据调查,由于寄宿学校学生均食宿在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由学校统一管理,各校除了配备专职保健医生外,还配备了专职营养师,由营养师、医生统一为学生配备营养餐,而且校医务室对学生加强医务监督,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测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这一点,是许多走读学校没有或无条件做到的。其次,良好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学生正常身体发育的重要条件。调查中发现,走读学校中有70%以上的学生生活无规律,起居时间不定,尤其是就寝时间,有时晚7:00就寝,有时到12:00就寝,人体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物钟”,内平衡遭到了破坏,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从而影响了正常的生长发育;而寄宿学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制度,学生每天起居时间固定,学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此外,寄宿学校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参加各项体育锻炼,能保证每个学生至少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由于寄宿学校学生寄宿在校,每天早晨、课外活动集体跑步、锻炼已成为一种自觉性行为。在调查中发现,走读学校学生除了上体育课外,参加其它体育活动却很少见。我认为:以上三点是形成寄宿学校学生与走读学校学生身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2.2.3 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城镇寄宿学校和走读学校三项形态平均指标已明显超出省城镇学校平均水平,其中体重和胸围超出的幅度最大,平均体重超出1.70kg,平均胸围超出2.69cm。在各年龄段的形态指标中,以11岁男女生三项形态指标增幅最明显。我们再把寄宿学校和走读学校学生身体形态作一个横向比较,从表2中的数据显示:两者在身高和体重两指标中各年龄段、组别差别不明显,各项指标数相当接近,但主要体现在胸围的差别上,寄宿学校学生平均胸围明显超出走读学校,平均超出1.39cm,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与体育锻炼有关,寄宿学校学生因体育锻炼时间多于走读学校学生,从而引起心肺功能增强,胸廊增大,胸围增大。
2.2.4从图3中看出,我市乡村寄宿学校及乡村走读学校学生身体形态状况尽管优于省乡村同龄学生平均水平,但不容乐观。乡村寄宿学校学生三项形态指标均超出乡村走读学校,这已显示出了寄宿学校的办学优势,但乡村寄宿学校与城镇寄宿学校和城镇走读学校相比,各项指标仍有差距,而且有些指标差距较大。例10岁男生身高:乡村寄宿学校平均为133.65cm,城镇寄宿学校为136.35cm城镇走读学校为136.97cm,分别相差2.70cm和3.32cm。调查中我们了解和发现:乡村寄宿学校学生活管理、文体活动等明显不及城镇寄宿学校,乡村走读学校校园文体等硬件设施、学生家庭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等不及城镇走读学校,这是造成城乡学生身体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2.2.5影响学生身体形态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遗传内因及学校外因外,还有家庭、社会因素及学生自身等因素:
2.2.5.1家庭社会因素
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学校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群体,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是前所没有的,家长只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和放松孩子的营养卫生习惯及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从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营养卫生状况不乐观,克托莱指数不正常,特别是走读学校学生,这些学生食宿在家,大部分家长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买什么,不考虑孩子营养配餐,缺乏卫生营养知识,另外,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在走读学校学生中,“肥胖型”学生较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及食物结构的不尽合理,加之营养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滞后,导致了学生肥胖的发生。
2.2.5.2学生自身因素。
2.2.5.2.1学生对锻炼身体的原理和独立进行科学锻炼的方法缺乏必要的了解,不懂得如何通过体育锻炼来全面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改善自己的身体形态。
2.2.5.2.2不懂得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不管是寄宿学校里的学生还是走读学校里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营养方面的知识都很匮乏,更不懂得体育锻炼与营养的关系。我们知道:营养主要来自日常的平衡膳食,营养重在全面、均衡适量,此外,营养素是构成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体育活动能增强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两者科学配合,就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健康水平。若只注意营养而缺乏体育锻炼,会引起肥胖,使人体肌肉松驰、无力、活动能力减弱;只注意体育锻炼而缺乏必要的营养保证,使身体消耗的物质得不到补偿,会影响身体发育与健康。
2.2.5.2.3卫生习惯不良。调查中发现,走读学校中有30%以上的学生有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的不良习惯,这些都是影响学生正常生理发育、身体形态异常的主要原因。
3、制定改善对策、方法。
3.1将测试调查结果及情况分析反馈给有关学校,建议各校领导加强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领导、监督、检查,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件》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保证学生每天在校有一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走读学校可试行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作业结合的体育锻炼模式,寄宿学校要在学生体育锻炼的形式、全面性上下功夫,要突出寄宿的特点和优势。
3.2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阵地向家长宣传有关体育卫生知识,反馈学生身体形态测

试情况,让家长了解孩子体质状况,逐步确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在家长思想中的位置,通过培训等各种方式普及营养卫生知识,提高家长的营养意识,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
3.3加强对学生饮食监控工作,严格控制学生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寄宿制学校主要由学校负责实施,走读学校由学校配合家长共同实施。按照中国营养学会要求每人每日各类食物适宜摄入量范围实施:谷类:300—500g,蔬菜类400—500g,水果类:100—200g,畜禽肉类:50—100g,鱼虾类:50g,蛋类:25—50g,奶类及奶制品:100g,豆类及豆制品:50g,油脂类:25g,这样才能保证儿童每天至少需要的热能2000千卡至2300千卡,蛋白质60—70g和必要维生素。
4、结论与建议
4.1一年的实践性研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制定的目标,学生的身体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反馈调查结果见图4)学生的身体形态各项指标均超出了去年同期同龄组水平,说明我们的调查研究是有成效的。
图4:

4. 2 本调查结果为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正确评估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进一步完善学生身体素质的评价体系及学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
4.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方式。学校除了给学生增设营养午餐、改善营养结构、提高伙食质量外,还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阵地,向家长传授营养卫生知识。
4.4建议各校开设《营养与卫生》校本课程,让学生明白、懂得、掌握有关营养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5建立或完善学生健康档案,对学生身体形态进行跟踪,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变化特点及规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4.6建议各校大力推广实施国家教委2000年试行的“学生饮用奶计划”。
参考文献:
1、赵建英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公布 中国学校体育》2001.6。
2、浙江省9—11岁儿童体质测试标准对照表 《体育与保健》三年级上册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
3、体育锻炼与营养 《体育与保健》教学参考书 三、四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