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余体育训练应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


    体育锻炼一直是人们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主要手段之一。近代竞技体育的兴起,使得体育运动倍受各国关注。学校体育作为发展体育运动的基层组织,也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占有重要地位。它肩负着“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坚持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的重任。
    总结我国和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运动训练经验,特别是我国四十多年来开展少年儿童业余运动训练的经验,国家体委提出了对少年儿童业余运动训练的16字方针,这16字方针是“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系统训练,积极提高”。这个方针反映了儿童业余训练的普遍规律,不仅适用于各级业余体校的训练,也适用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义及其地位、作用和任务
   1.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定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课余时间对一些热爱竞技运动项目,运动素质好,又有某项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系统训练的一种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
   1.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地位
   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指出,学校“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发展业余训练”。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四章第十二条规定:“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这一规定明确了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还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中最初级的一种业余训练的组织形式,处于基础位置。只有打好基础,才有可能从中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而且课余体育训练也是学校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要求的重要措施。
    1.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作用
    课余体育训练之所以占有重要地位,是与这项工作所起的多方面的作用分不开的。
    1.3.1可以早期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1.3.2 能培养一批群众体育活动的骨干,推动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1.3.3 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坚持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3.4 丰富学校的业余文化生活。
    1.3.5 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和顽强拼搏的道德意志品质。
    1.4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任务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任务既要服从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又要与我国运动训练的基本任务相适应。
    1.4.1 促进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提高一般和专项素质。
    1.4.2 使学生掌握和提高专项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战术。
    1.4.3 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训练的爱好,兴趣,优良的训练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2、为什么要强调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
    2.1竞技体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间的体育比赛越来越多,除了奥运会、世锦赛、洲际运动会等大型比赛之外,大奖赛、联赛、对抗赛等比赛形式不断出现,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促进了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而这种发展也极大的促进了学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
    2.2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终身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与实施,在社会上形成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加上我国运动健儿近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使得学校体育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投身体育运动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而他们在参加运动的同时,也希望从中获得更多的健身知识和学习更多的运动技能。这些从学校获得的运动技能将伴随他们一生。
    2.3人才培养的需要
    有一句话说得好“现在运动场上的较量,其实就是科技和后备人才的较量”。要想在一个运动项目中保持领先优势不容易,要想长久保持这种优势更不容易。我国的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在世界上长盛不衰,靠的就是技术的创新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学校体育训练肩负的就是“发现和培养优秀后备人才”。
   3、运动技能全面发展的途径
   3.1遵循规律,抓住特点,提高运动素质
   各项运动素质的提高靠的是身体训练,而身体训练是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健康的身体与高度发展的运动素质能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复杂先进的技术、战术,承担大负荷训练和激烈的比赛。同时,身体训练在运动伤病、延长运动年限中也有重要意义。在少年儿童的训练中更为重要。“万丈高楼平地起”,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有着自己的规律性,在不同程度上又具有运动训练的特点,在训练中,要把这些规律和特点同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要有针对性,又要区别对待,合理安排学生的身体训练,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手段,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增进健康,提高机体机能和发展运动素质。只有把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同这些规律和特点紧密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运动成绩才会有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3.2合理安排,加强运动技术的训练
    运动技术是指能够充分发挥运动员机体能力,合理有效的完成动作的方法。而技术训练就是学习、掌握、提高技术的训练过程。只的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技术还是形成战术的基础,运动员全面、多样地掌握技术,可以增多战术的数量,技术掌握得准确、熟练,可以提高战术的质量,任何水平的运动员都应重视技术训练,由于技术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即使是技术相当熟练的运动员,也要不断改进和学习新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如果说运动能力是桨,那技术动作就是舵,它决定着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和发展前途。运动素质和动作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运动素质为技术动作的存在提供了前提和条件,而技术动作则为运动素质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动力”,好的技术动作甚至可以弥补运动素质的不足。
    历史的发展证明,技术的发展在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运动项目的发展与推广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跳远技术由蹲踞式向挺身式、走步式的发展;铅球技术由原地到滑步,再到旋转技术的运用;跨栏技术由跨向跑的转变;乒乓球技术由直板向横板的发展等等,每一次技术的改进与创新,都使得运动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使得运动项目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与发展。
    3.3加强认识,走出误区
    使学生出成绩是每个体育工作者的愿望。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课余体育训练的原则,运用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进行安排和指导,就一定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可是,我们有一些体育工作者却步入了一个误区,他们为了使学生快出成绩,出好成绩,一味的采用大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不是压杠铃,就是上强度,拉耐力,而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技术动作的培养。虽然这样能使学生运动成绩在短期内有所提高,但这种提高仅仅是短期的,并且很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由于体会不到体育运动的乐趣而对训练课产生厌恶情绪,从缺课到逃课,从逃课到“跑人”。这样,好不容易发现的优秀苗子都“跑人”了,又如何谈得上培养呢? 
    3.4加强学习,自我提高
    学校体育教师由于受到所学专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达到样样专,样样精。这样就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时会造成在给学生讲解和示范时讲解不清楚,示范不到位的情况,从而影响学生对正确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就必须有条河”。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运动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在给学生讲解技术动作的同时,加上几个“漂亮”的示范动作,那将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使他们对你产生敬佩之情。这样,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热情,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和训练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学生的训练工作中坚持不懈,不断探索,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灵活运用各种训练手段使学生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运动技能体系,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增强学生运动能力,提高运动水平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