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胶州秧歌俗称“跑秧歌”,是流传在鲁南胶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歌舞。由“跑场”和“小戏”两部分组成。
2 教材内容
胶州秧歌是山东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秧歌之一,它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地区特征。主要提取了胶州秧歌
中小嫚和翠花的舞蹈部分,作为课堂训练内容。经过反复提炼和加工,又吸收了最有代表性风格的丁字拧步,倒丁字拧步以及钉子三不小嫚扭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组成了 具有一定难度和训练性强的高班教材,原因是胶州秧歌风格特点突出,它的基本动律和韵律,必须在具备了一定身体技能和表现能力的前提下,才得以掌握。
胶州秧歌的训练价值,主要表现在从脚部、膝部以及腰部到双臂的全面支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上和对乐感 时控的表现力,以及舞蹈修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能力上。
它的训练具有系统性。先有脚部和膝部开始,掌握拧碾得步态特点,达到脚下的韧性和力度感。而后腰部的训 练,它是通过肋部的力量促成腰部的转动,形成拧碾中的三道弯的体态,要在流动中形成特殊的体态美,所以必须掌握腰部的灵活和控制能力,才能在缓慢或快速动作中运用自如。如缓慢时动作能贯满每一音符,真正融 化在音乐中来表现舒展、委婉的美感。真正融化在音乐中来表现舒展、委婉的美感,而快速时也能一丝不差地灵活地扭出瞬间的节奏变化。最后在双臂和扇花的训练上,也必须通过细致的磨练才能掌握在缓慢动作中延伸 向外抻的内在节奏韵律,以及小嫚扭两臂快速交替划满8字的协调性和姿态性。
综上所述,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拧、碾,抻、韧的四大特点,只有体现出这四大特点,才真正掌握了胶州秧 法的拧碾而形成的,也和原来踩寸子表演有直接关系,如果能对胶州秧歌的动律进行剖析,体态特点的形成也 就更加明晰了。
胶州秧歌脚下动作并不丰富,但却独具一格,很有特色。有动律代表性的步伐是丁字三步和倒丁字碾步。前者突出了拧,后者强调的碾,共同的外部特点是双膝略弯,腰部拧动,概括起来就是:抬重、落轻、走飘。细琢 磨小嫚扭的过程,是提抬起步,经过一个拧动换另一脚起,先落脚跟,再落脚外边,经过脚外缘的滚动来完成重心过渡,垫后脚支撑,再换另一只脚提抬起步。以上动作过程基本上把这一舞蹈的动律勾画清楚了,即:脚 下的拧劲儿,促成了膝部的粘劲儿,带动了腰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要想掌握这些规律特点,应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将其各部细节动作连贯起来,并习惯而协调地反映出来,才能舞出风韵来。
中小嫚和翠花的舞蹈部分,作为课堂训练内容。经过反复提炼和加工,又吸收了最有代表性风格的丁字拧步,倒丁字拧步以及钉子三不小嫚扭的基本动律和动作,组成了 具有一定难度和训练性强的高班教材,原因是胶州秧歌风格特点突出,它的基本动律和韵律,必须在具备了一定身体技能和表现能力的前提下,才得以掌握。
胶州秧歌的训练价值,主要表现在从脚部、膝部以及腰部到双臂的全面支配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上和对乐感 时控的表现力,以及舞蹈修养和素质的全面提高能力上。
它的训练具有系统性。先有脚部和膝部开始,掌握拧碾得步态特点,达到脚下的韧性和力度感。而后腰部的训 练,它是通过肋部的力量促成腰部的转动,形成拧碾中的三道弯的体态,要在流动中形成特殊的体态美,所以必须掌握腰部的灵活和控制能力,才能在缓慢或快速动作中运用自如。如缓慢时动作能贯满每一音符,真正融 化在音乐中来表现舒展、委婉的美感。真正融化在音乐中来表现舒展、委婉的美感,而快速时也能一丝不差地灵活地扭出瞬间的节奏变化。最后在双臂和扇花的训练上,也必须通过细致的磨练才能掌握在缓慢动作中延伸 向外抻的内在节奏韵律,以及小嫚扭两臂快速交替划满8字的协调性和姿态性。
综上所述,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拧、碾,抻、韧的四大特点,只有体现出这四大特点,才真正掌握了胶州秧 法的拧碾而形成的,也和原来踩寸子表演有直接关系,如果能对胶州秧歌的动律进行剖析,体态特点的形成也 就更加明晰了。
胶州秧歌脚下动作并不丰富,但却独具一格,很有特色。有动律代表性的步伐是丁字三步和倒丁字碾步。前者突出了拧,后者强调的碾,共同的外部特点是双膝略弯,腰部拧动,概括起来就是:抬重、落轻、走飘。细琢 磨小嫚扭的过程,是提抬起步,经过一个拧动换另一脚起,先落脚跟,再落脚外边,经过脚外缘的滚动来完成重心过渡,垫后脚支撑,再换另一只脚提抬起步。以上动作过程基本上把这一舞蹈的动律勾画清楚了,即:脚 下的拧劲儿,促成了膝部的粘劲儿,带动了腰的扭劲儿和手臂的抻劲儿。要想掌握这些规律特点,应在实践中一步一步的将其各部细节动作连贯起来,并习惯而协调地反映出来,才能舞出风韵来。
- 上一篇:藏族民间舞介绍
- 下一篇:谈形体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 热点内容